雁蕩山,位於浙江溫州東北海濱,雁蕩山有個大龍湫瀑布,自古就作為一處名勝,吸引著周圍的山水愛好者前去觀賞遊玩。
徐霞客為了去雁蕩山,提前查閱了一些資料,特別是《大明一統志》裡關於雁蕩湖的記載。書中說雁蕩山之巔有個雁湖,方圓十幾裡,成群大雁在湖邊棲息,所以叫雁湖。著名的大龍湫瀑布的水源,就來自雁湖。
書中還說元代文學家李孝光曾住在雁蕩山下。並每年率人去山中瀏覽,為此寫下了大量雁蕩詩文。因此人稱他雁蕩通。
李孝光
那時,一個僧人到李家化緣,自述在雁蕩山之巔的雁湖湖畔待過一段時間。他說從雁湖崗可以看到溫州城和甌江,雁湖崗的老鼠大如狐狸,竟與人相向而坐……
僧人說的關於雁湖各種奇異之事,引起了李孝光的興趣,他問明路徑後,就打算用兩天時間去雁湖遊覽,但最終卻只走到梅雨潭就停了下來。
徐霞客查閱了李孝光的詩文,感覺他似乎一生都未曾見過雁湖。於是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雁蕩之巔,究竟有沒有雁湖?大龍湫瀑布的水源,是不是來自雁湖?
雁蕩山
帶著這個疑問,徐霞客和好友迎福寺住持蓮舟上人,在明萬曆四十一年,舊曆四月初九出發,一起開啟了探尋大龍湫源頭和雁湖之旅。
從圖片可以看出,雁蕩山猶如刀削斧劈,山成半片 ,直立千仞,絕壁連綿數千裡。
路上用去兩天,十一日,徐霞客他們從當時位於樂清,現屬於溫嶺的盤山嶺進入雁蕩。進入盤山嶺,徐霞客在遊記中寫道:「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
沿盤山嶺走了二十多裡路後,又累又餓的他們在一個村莊吃了些飯,做了短暫的休息後,又繼續前行,向南淌過一條溪水。徐霞客的僕人顧行和王二,突然指著西南面說:「看那兩個山峰!像不像兩個大和尚?」
徐霞客和蓮舟上人順著他們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西面山峰頂上有圓圓的石頭,徐霞客說:「那或許是老僧巖吧。」
幾人邊七嘴八舌的說著,邊又走了五裡,到章家樓,這時他們看到剛才的圓石,真的像和尚一樣,穿著袈裟,光著頭,直立在那裡,大約有一百餘尺高。在和尚旁邊,還有個小童一樣的石頭,彎著腰在他後面。
雁蕩山老僧巖
顧行和王二七嘴八舌的說:「還是老爺知道的多,這個石頭真的像老和尚啊。」徐霞客和蓮舟上人都笑而不語,聽著他們議論。
從章家樓沿著山路又走二裡,在半山看到一個洞口向東的石洞,他們走近石洞,發現洞上架著一個橫梁,像彩虹一樣從洞頂斜插到地面,煞是好看。
走的精疲力盡的王二,看到洞高興的說:「老爺,看這裡有個洞,我們進去休息一會吧,走了這麼久的山路,走的又熱又累,快走不動了。」
徐霞客笑著對他說:「好吧,我們就進洞休息一會。」
進入洞中,他們發現,裡面非常寬敞。徐霞客讓蓮舟上人、顧行、王二坐下休息,他則在洞中這裡摸摸,那裡看看,探究個不停。休息了一會,他們就沿另一條路下了山。
下山的路依然要翻嶺過澗,一路走的王二叫苦不迭,報怨連天。他偷偷跟顧行說:「咱們老爺是不是有毛病,在家裡清閒舒服的日子不過,非要跑到這荒山野嶺的來。自己受罪不說,還讓我們做僕人的跟著遭殃!」
靈峰
性格憨厚的顧行憨憨的笑著對他說:「我們做下人的,老爺指哪咱就得去哪。一樣走路老爺都不嫌苦嫌累,咱們做下人的還能嫌苦嫌累?」
王二無奈的說:「也是,只怪咱不會投胎,生在個窮人家。要是我能生在老爺這麼有錢的家庭,打死我也不出來受這個罪。這爬山爬的,腳都磨出水泡來了。」
兩人嘟嘟囔囔隨著徐霞客和蓮舟翻過謝公嶺,涉過一條澗,然後又沿澗西行,就到了靈峰道。
從靈峰一轉彎,他們驚異的看到兩邊的山都是峭壁,直立接天,高高的山峰,胡亂的更迭在一起,像被刀削斧砍一般,有的像並立的竹筍,有的像挺立的靈芝,有的像筆頭,有的像歪戴的帽子。
王二看著陡峭的山壁,一下傻了眼。他暗自嘟囔一聲:「我的個老天爺啊,這山陡的像牆一樣,叫人怎麼爬啊。跟著這樣的老爺久了,我肯定活不老死!」
除了顧行,沒人注意王二的自言自語,徐霞客和蓮舟面對眼前的奇山異水遊興正濃。他們邊欣賞周圍的美景,邊商量如何尋找雁湖。
蓮舟上人說:「今日天晚了,明天一早,我們早些出發,去尋找大龍湫的源頭。」
徐霞客說:「好,明天我們先找到大龍湫,然後沿著大龍湫的水流,一直往上遊走,一定可以找到它的源頭。」
蓮舟上人贊同的說:「是啊,雁湖的蘆葦、大雁、浩蕩、寬廣,早已在我心中縈繞許久了。這次我們要好好的一睹它的風採。」
大龍湫瀑布
他們能如願找到大龍湫的源頭、雁湖嗎?這次篇幅有限,暫時只寫到這裡,下次繼續。昨天因突然有事,本打算在昨天發布的本篇,拖到了今天。
本文內容參照《徐霞客遊記》、《徐霞客》兩本書,及網上搜集的部分資料整合,自己加工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