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

聖誕購物季,本來是人流高峰期的柏林購物中心幾乎看不到顧客。 本報記者 謝 飛攝

每年聖誕節前的幾個星期,都是德國零售業摩拳擦掌衝業績的時機。各類聖誕打折促銷活動讓消費者湧向商店,即便是在節日前的工作日,各大商場裡也會人頭攢動。整個聖誕消費季從11月底「黑色星期五」折扣活動開始,一直持續至12月底聖誕節假期之前。在此期間,各大商場都會將聖誕購物季視作全年最重要的促銷時段,也是零售業全年銷售額的重要支柱。但是,今年冬天,伴隨第二波疫情到來和實施限制措施,德國零售業已經感受到了嚴冬的寒冷。

根據目前德國的社交限制措施,在營業面積小於800平方米的商鋪,每10平方米只能有1名顧客;營業面積超過800平方米的商鋪,則要維持在20平方米/人。在部分德國城市,已經開始在人流較為密集的步行街等戶外公共區域執行強制佩戴口罩令。儘管德國在第二輪限制措施中暫時沒有強制零售業停業,但相關限制措施實際上已經對零售業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少消費者明確表示,由於擔心被感染,不會在聖誕購物季去大型購物場所購物。

德國科隆零售業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雖然今年聖誕購物季零售業銷售額仍會有1.2%左右的增長,但主要來自網絡購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最後兩個月德國網絡零售業的營業額將增長近20%,高達170億歐元。去年線上零售業增幅僅為11%。調查顯示,將近一半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在網上完成聖誕購物季採購。去年這部分消費者的比例僅為38%。另一項包含500家商店的調查顯示,今年11月份第一周,也就是第二輪限制措施正式生效時,門店的顧客流量下降了近40%。

在德國,很多消費者仍然秉持「眼見為實」的消費習慣。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原本更傾向於到商店親自挑選聖誕禮品。但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少人擔心,即便執行了相關防疫措施,在購物時仍存在被感染的風險。因此,今年選擇網絡購物的消費者比例大幅升高也在預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幾乎與網絡購物無緣的食品零售業今年也迅速轉向線上。各家大型超市連鎖企業紛紛加強了在線商店運營,亞馬遜生鮮購物平臺更是火爆,新的食品代購服務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德國消費者的生活中。

記者在位於柏林的Mall of Berlin購物中心採訪時發現,平日熙熙攘攘的購物中心幾乎看不到顧客,往年聖誕節前的購物熱潮不見了蹤影,多少讓人覺得有些冷清和失落。在疫情衝擊下,有些店鋪已經掛出了清倉閉店的招牌。消費者對目前的購物環境和防疫規定也有不同的看法。採訪時不少年輕人告訴記者,他們並不相信限制店鋪顧客密度的措施會有什麼用處,也有不少人覺得戴著口罩購物影響心情,所以在店內停留的時間比以往要少得多。不過,更多消費者還是擔心長時間在如此環境中停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寧可「速戰速決」。

不少家店的營業人員則告訴記者,第一波限制措施後商家對消費熱情迅速恢復有著比較充足的信心,夏季消費高峰也印證了這一點。但是,今年聖誕購物季的情形讓他們有些擔心。一方面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政府的措施飄忽不定,給他們的經營預期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如今,沒有以往聖誕購物季的大量客流,營業額肯定會明顯下滑。但也有一些店家樂觀地認為,等疫情過後,大家又會重新湧向商場,把疫情期間積攢的消費能力和熱情徹底釋放出來。

由於網絡購物持續增長,德國實體零售業面臨一個相當難熬的嚴冬。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德國聖誕購物季消費總規模約為200億歐元,其中超過60%來自實體店營收。但德國零售業協會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11月份和12月份,僅圖書和玩具這兩大聖誕熱門零售行業的營業額就會下滑20%。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德國零售業的嚴冬不會很快終結。當前,德國新增確診新冠肺炎病例仍然居高不下,疫情走勢並未出現明顯好轉。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正討論在聖誕節後採取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強制零售業停業等。按照慣例,在聖誕新年假期結束後,德國零售業將開始聖誕後的一輪清倉促銷活動。以往面對誘人的折扣,消費者的購物熱情甚至比聖誕節前更加高漲。一旦零售業被迫停業,明年1月份的打折促銷也要隨之取消,這對零售業可謂又一波打擊。

專家指出,疫情給消費者購物習慣帶來的改變極有可能延續至疫情之後。以前很少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有可能在體驗到網購優勢後,更加頻繁地網絡購物。記者在採訪時也印證了這種分析。不少受訪對象告訴記者,以前從來不會網購食品,但因為疫情,不得不嘗試網購。不少人發現在購買酒水飲料等比較難搬運的商品時,網購送貨到家更加方便,優勢盡顯。特別是女性和老年消費者,更是對網購方式表示認可。為了應對疫情,各大零售平臺紛紛加強了配套的物流服務,配送環節的短板有了明顯改善,進一步提升了網購平臺的吸引力。

在疫情衝擊下,德國零售業很可能產生一次大洗牌。專家分析認為,線上和線下零售業的力量對比在德國將會發生顯著變化,這一趨勢在疫情後有繼續固化的可能。如果德國政府能夠繼續加速數位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建設,則有望吸引更多商家和消費者「上線」。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疫情下,購物季熱潮難現 德國零售業:線下嚴冬 線上升溫
    但是,今年冬天,伴隨第二波疫情到來和實施限制措施,德國零售業已經感受到了嚴冬的寒冷。根據目前德國的社交限制措施,在營業面積小於800平方米的商鋪,每10平方米只能有1名顧客;營業面積超過800平方米的商鋪,則要維持在20平方米/人。在部分德國城市,已經開始在人流較為密集的步行街等戶外公共區域執行強制佩戴口罩令。
  • 2018年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線上線下促零售業回暖發展
    未來,線上線下的合力推動,將有效的主推行業的回暖發展。經濟回暖,全球零售業市場規模不斷增加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零售業銷售額為22.5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加5.6%。2016年全球零售業的總銷售額達到24.21萬億美元,同比較上年有所增強。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以優勢互補 將是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一些專家、企業家、社會人士,把線上和線下對立起來,認為網絡零售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網絡零售會取代實體店。從我們在國內、國際調研的情況來看,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網購發展初期,線上線下確實存在競爭。但是隨著網購的不斷發展,這種競爭逐步變成合作、變成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以優勢互補,是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線上的優勢是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 線上線下聯動 「上海購物」升溫
    在「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的前夕,線上線下聯動的給力大促,已經讓「上海購物」逐步升溫。 消費者做好攻略「買買買」 「我做了好幾天攻略了,前一晚開好鬧鐘,一大早就準備好搶券。」家住普陀區的張女士向記者展示她手中的4張消費券。原來這是拼多多上線的首批新世界城「300抵扣400」消費券,每人限購2張。
  • 便民超市線上平臺 打造零售業新標杆
    一二線城市目前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超市購物體系,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選購,享受配送服務。無需出門,便可選購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但對於三四線城市或縣級市來說,網際網路發展及配送服務體系並不健全。眾多商超沒有統一美觀的名稱及logo,並且大多數僅限於線下選購,沒有入駐到線上平臺,無法為消費者提供線上選購及配送服務。
  • 數位技術解決難題,線上線下互相賦能
    近年來,物美集團通過做強數位化技術、融合線上線下業務,努力提升消費體驗,打造良好購物環境,鞏固了自己作為國內大型連鎖超市的地位。通過培育多點Dmall全渠道零售平臺,物美打開了線上業務渠道,理順了線下業務管理條塊,逐漸實現全場景覆蓋、全渠道經營、全鏈條聯通,推動傳統實體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並解決了物流效率、貨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零售業痛點和難題。「零售,就是高科技。」物美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文中早在上世紀末作出的這一論斷正在成為現實。
  • 尼爾森報告:三季度中國零售業線下渠道強勢復甦,小超市、便利店...
    圖片來源:新華社12月18日,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公布最新研究顯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零售業帶來深刻影響,伴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的轉變,消費市場格局也發生重大變化。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爆發後,線下渠道也開始強勢復甦。通過3月份和8月份對線下零售渠道的盤點,尼爾森發現,到8月份,大部分線下渠道的存量店鋪都已恢復正常運營。即使是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傳統渠道,如化妝品店、母嬰店,到8月份也基本恢復正常。
  • 線下受阻、線上火爆,海外賣場上考拉海購「直播+直郵」迎新增長
    【獵雲網北京】11月28日報導日本樂天海外旗艦店同比增長670%,法國藥妝店Pharmasimple同比增長232%……以往出境遊必逛的海外店,今年黑五把主陣地轉到了線上。「寶藏買手團」們聯合爬樹TV直播探店,覆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帶黑卡用戶們雲逛紐約第五大道、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直播在國內已經很成熟了,可是國外還在成長過程,只是用來介紹商品,購買的話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鏈路。
  • 電商線上線下的融合日益緊密
    見習記者 孫兆「6·18年中大促」拉下了帷幕。在這場集齊了各大電商平臺角逐的「爭鬥」中,不僅引發了可以比肩俄羅斯世界盃的全民狂歡,各大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的融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在線下,「6·18」當天約7000萬消費者同步湧入全國範圍內超過70個新零售商圈、10萬家天貓智慧門店,以及銀泰、盒馬、大潤發全國各門店,門店線下銷售較去年同期均出現大幅增長。天貓總裁靖捷表示:「天貓不再是『天上的貓』,線上線下已經融為一體。傳統電商已成為過去,天貓新零售登場成為時代主角。」
  • 網上廣交會閉幕,線上展會將取代線下展會?業內人士這樣說
    南都訊 記者 吳璇 第127屆廣交會6月24日落下帷幕。作為首次網上廣交會,此次廣交會讓「線上辦展」的模式受到廣泛關注。線上辦展有哪些優勢?是否可以取代線下展會?在廣州市政府新聞辦2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不少會展界專業人士指出,線上廣交會將成為傳統會展業轉型升級的新契機,但線下展會的地位仍不可取代,線下和線上結合的「一展兩模式」將是未來的方向。
  • 耐克阿迪達斯加盟的折扣店打造線上線下一體模式發展如何?
    但我們看到,依然有很多線下實體店做得很好,業績也很可觀。他們沒有受到電商的影響,也沒有受到大環境經濟的影響,經營者越戰越勇,銷售業績碾壓很多線上渠道。 小編很早有一個朋友,他是做耐克,阿迪達斯線下實體折扣店的,我知道他們做得很好,所以,經常與他聊天,同時他也願意分享他經營中的經驗以及好的方式。 朋友告訴小編,他是一個居安思危的人,更喜歡未雨綢繆一些。
  • 線下實體店發展趨勢?實體店如何轉線上運營?
    線下實體店怎樣轉線上運營?今年實體行業的發展趨向?伴隨著2020年電子商務法的落地式,促使原本錯亂不堪入目的電子商務還是進入了規範性時期,這也給了如今的實體店一絲喘氣之機了。儘管不清楚零售業能否邁入春季,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看來實體店的確邁入了一個轉暖的機會了,這是為什麼呢?
  • 全球零售巨頭Costco實現線上線下門店一體運營
    從天貓開店起步,然後通過大數據得以高效理解中國零售市場,再通過新零售完成商業模式整體升級,最終實現線上線下門店一體運營——Costco的這條「入華路線」,事實上已經是包括梅西百貨、麥德龍、Aldi等諸多國際一線零售品牌的共同選擇。  這種共同選擇就是新零售的「中國方案」。
  • 阿里CEO張勇:銀泰將成阿里線上線下融合平臺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極客網 6月30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兼任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後,首次出席「新銀泰」戰略發布會時表示:「阿里對銀泰商業的定位,就是阿里巴巴進行零售商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平臺
  • 「東門商戰」從線下「打」到線上
    從10月29日開始,茂業「68小時」不打烊,天虹、太陽百貨延長營業時間至深夜,線上線下結合進行全渠道銷售。從10月29日早上8時至31日晚記者截稿時止,據不完全統計,每天都有數十萬人湧進東門。各商家都反映:業績都超過了往年。 全渠道銷售卡通動物成「主角」 東門商戰能玩出什麼「新花樣」?線上線下結合進行全渠道銷售,是今年商戰的最大特點。
  • 為什麼說實體店要線上+線下?如何實現?
    現在傳統實體店要面臨的競爭不僅僅是方圓數裡的店鋪,還有線上各大電商平臺。比如百麗集團,百麗在2017年4月18日,百麗估值為531億港元。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港元相比,市值縮水近2/3。同一個行業的達芙妮,市值由170億跌至16億,關停門店1000家,平均每天關店3家,裁員近1萬人。
  •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資源共享商業運營模式
    在消費升級和新興技術推動下,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萬億市場規模加速形成。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於場景的選擇也更加不確定,作為主力消費人群的80、90後既鍾情於線上消費的商品豐富、價格實惠、送貨上門,也享受線下消費的即到即買、現場體驗、質量可靠以及完善的服務。
  • 觀察| 躋身線上線下最大的超市,京東憑什麼?
    日前,在2017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年度峰會上,京東超市宣布,從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來看,京東超市已成為中國市場線上線下最大的超市。在這背後,京東創造的一種新的商超形式——線上超市也正在逐漸興起並迅速發展,在湖南,京東超市也滲透到了常德、益陽、嶽陽、株洲、湘潭等在內的二三線城市,當地的消費者都能享受最新的消費體驗。
  • 銀泰18周年慶新打法:線上線下「任性」組合
    ▲銀泰百貨杭州武林總店A館入口據悉,此次中國購物節,銀泰百貨率先實施線上線下同時同款同價、創造全行業無理由退換貨最長時效,任性郵更是開啟實體零售業包郵時代。在此背景下,喵街、喵貨、喵客、西選、西有等網際網路+產品應運而生。武林銀泰是成熟門店全渠道融合的典型,顧客不僅可以7*24小時逛店,還可以到店買貨,快遞到家;線上買貨快遞到家;線上買貨,線下取貨;可謂線上線下「任性」組合。周大福和伊芙麗是武林全渠道合作中的兩個品牌。目前,周大福公司的全渠道實現了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
  • 海印股份:加強線上線下融合 為國家內循環繼續出力
    通過線下商業物業資源整理和線上MCN機構直播帶貨的專業優勢,實現商場的內容升級和改造升級,為商戶打造多元化平臺,提升商戶經營收益。2020年初,一場新冠疫情的「黑天鵝」事件襲來,對我國實體經濟、人民生活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商業零售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多家商業地產公司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受疫情影響,公司營收也同比出現了大幅下滑。後疫情時代,商業零售業如何轉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