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來年來,中國茶產業飛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與消費國。截止2019年底,全國幹毛茶產量達279.34萬噸;茶葉農業總產值達2396億元;內銷總量接近203萬噸,佔72.67%;內銷額達2740億元,佔99.27%。國內市場銷售決定著我國茶葉銷售的命脈。茶葉批發市場作為我國連結茶葉生產和終端消費的關鍵環節和主要渠道,在茶葉銷售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茶葉的終端形態日益豐富,營銷渠道及其組合日益多元,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給茶葉市場的發展形成了壓力和挑戰,使得不少茶葉市場面臨轉型與升級的問題。
本報告圍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簡稱:中茶協)2020年開展的「關於開展全國茶葉批發市場經營情況調查」中的基本情況、交易情況、市場功能以及電子商務四個方面內容,多維度體系視角分析中國茶葉批發市場的運營狀況、主要特點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旨在為茶葉批發市場轉型升級提供借鑑參考。
樣本市場基本情況
(一)數據分布情況
本年度全國茶葉批發市場經營情況調查採用了重點茶葉批發市場樣本市場(以下簡稱:樣本市場)中的基本情況、18-19年各茶類的交易量、交易額、客戶類型、市場管理、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主要問題等多項信息。匯總顯示,各市場填報的相關數據存在較大差異,為合理分配採納名額,本次報告選取了年交易額較高、批發額佔70%以上且據有代表性的茶葉批發市場進行分析,共涉及12個省(直轄市),其中北京2個、上海4個、天津1個、福建1個、廣東1個、四川2個、浙江1個、河南1個、江蘇1個、河北2個、山東1個、黑龍江1個。
(二) 基本情況分析
1.市場面積及利用率
根據2020年樣本市場數據統計,樣本市場中茶葉專業批發市場為12個,佔比為66.7%,綜合型批發市場為6個,佔比為33.3%,綜合型批發市場中的茶葉比值平均為71.83%。建築總面積為106.62萬平方米,營業總面積為76.89萬平方米,批發市場平均利用率為72.12%(圖1)。
2.平均租金及出租率
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樣本茶葉批發市場總商戶數量為7859家,知名品牌企業達724家,佔總商戶數量的9.2%。平均租金為1274.88元/平方米/年,排名前三名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黑龍江(圖2)。近三年,全國茶葉批發市場的平均出租率穩中有增,2017年為90.36%,2019年達到95.18%。北京、上海、山東、福建、浙江、河北、江蘇、山東、黑龍江始終保持著90%以上的出租率,天津、廣東、河南、四川也有明顯提升(圖3)。
樣本市場交易情況
(一)2018年、2019年市場交易情況
1.2018、2019年市場交易量
2018年,2019年中國茶葉國內銷售總量分別為191萬噸、203萬噸。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2019年樣本茶葉批發市場交易總量分別為10.01萬噸,10.14萬噸,分別佔當年銷售總量的5.24%,5%。(表1)
2.2018年、2019年市場交易額
2018年,2019年中國茶葉內銷總額分別達到2661億元、2396億元。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2019年樣本茶葉批發市場交易總額為174.44億元,187.90億元,分別佔當年內銷總額的6.56%、7.84%。(表2)
(二)近五年茶葉批發市場銷售產品結構
近五年來,中國茶葉批發市場的各茶類交易量格局相對穩定。目前,我國前三類消費量最大的茶類為綠茶、紅茶和烏龍茶,綠茶仍是主導茶類,佔比為71.88%;紅茶、烏龍茶分別佔比13.19%、5.55%。白茶發展迅速,近年來在內銷市場獲得了長足的提升與發展,佔比達到5.18%,但與其他大茶類相比,產量、產值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有很大的市場潛力與擴容空間。
(三) 茶葉產地排名
調研結果顯示,樣本市場所銷售茶葉的產地前三名依次為福建、浙江、雲南。福建茶佔比為38.2%,福建茶葉品牌爭相輝映,地理標誌品牌成長迅速,多種茶類良性競爭,使得福建茶的影響力逐年增大。浙江茶佔比為30.1%,浙江主產綠茶,名優綠茶眾多,產量逐年增大卻始終保持高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雲南茶佔比為12.7%,雲南是世界茶樹的源生地,盛產普洱茶與滇紅茶,品種優良,民族特色濃鬱是雲南茶特有的優勢。緊隨其後的有貴州、河南、四川、安徽、廣西等地。
中國茶葉批發市場的發展概況
在國際上,絕大多數的茶葉是通過茶葉批發市場或者拍賣市場進性交易的。由於茶葉批發市場具有產品集散功能、價格形成功能、信息中心功能以及調節供求等經濟功能,並且具有流通費用低、效率高的特點,適應我國茶葉市場化發展的要求。
(一)中國茶葉批發市場已具備基本服務功能
2008年起,我國的茶葉市場和消費需求都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和調試階段。這意味著國內茶葉營銷模式、茶業經濟增長方式、茶類消費結構等的轉變,對中國茶葉市場都將發生巨大的變革。從國內茶葉的內銷渠道上來看,我國茶葉市場的內銷售主要依賴茶葉批發市場、農貿集市零售、超市商場專櫃、茶葉加盟店、茶葉電商等銷售渠道。其中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二)茶葉批發市場發展遇到瓶頸
回看茶行業的零售領域,以傳統批發模式為主的茶葉批發市場依然是主流,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流通領域的現代化,國家化程度不斷提高,茶葉批發市場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網際網路帶來的衝擊與電商的崛起,以及新零售模式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茶行業的創新。茶葉零售終端迅速發展,早期的茶葉批發市場所處的區域,茶葉品牌連鎖店、大型商超茶葉專櫃、茶館、茶葉博物館、茶葉工作室等茶葉零售及文化體驗終端非常具有市場競爭力,店鋪數量逐年增加,銷售額逐步擴大,這極大的分流了批發市場的客戶。
各地茶葉批發市場銷售主要以老客戶為主,大部分市場商戶盈利逐年遞減,商戶流失率增高,部分市場出現了多年未見「空位」。加之茶葉批發市場在自身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已經不符合現有的城市功能定位。很多市場出現了批發交易額下降,市場輻射功能弱化甚至「有場無市」等現象。
(三)茶葉批發市場加速轉型升級
縱觀行業發展規律,一個行業成熟發展的標誌通常是渠道升級。中國的家電行業經歷了傳統百貨到國美、蘇寧這類專業連鎖,再到京東這種電商巨頭的升級。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批發市場規劃與有利政策,促進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相關的行業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獻言獻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部分茶葉批發市場已有意識的轉型升級,並取得了一定效果。要完全擺脫批發市場所面臨的困境,必須促進發展模式的全面轉型升級。
中國茶葉批發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管理規範性不強。
我國茶葉在質量等級化、重量標準化、包裝規範化方面相對落後,茶葉市場交易在推行標準化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交易方式提升也受到制約,在產品包裝、貯存、保鮮技術的相對落後,難以適應新的交易方式,例如拍賣,長途運輸,自營出口等。
(二)市場功能傳統,配套服務不足。
在調研的茶葉批發市場中,絕大部分茶葉批發市場功能較為單一,只具有商品集散、倉儲物流等傳統功能,少數茶葉批發市場仍以傳統租賃服務為主,缺少其他配套服務。個別茶葉批發市場已開始有意識的開展相關服務,可是持續性不強。從物流配送方式來看,批發市場自建物流的比例比較低,絕大部分市場採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不能滿足其參與現代流通方式的需要。
(三)市場與商戶建關係脆弱。
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消費者更加理性,消費力度大幅減弱,在眾多連鎖品牌、商超與電商重重擠壓的艱難情形下,茶葉批發市場的生意也是越來越難做。市場內商戶自負盈虧,市場的租金隨著地產行業的火爆逐年上漲,導致商戶的成本增加,利潤率降低。商戶們很容易對自身的發展前景不看好而撤離農貿市場,不利於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四)缺乏信用體系建設。
社會關注的行業問題暴露了個別企業的誠信問題,如虛假廣告、真假混買等,這對茶葉批發市場及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茶葉批發市場內的商戶多為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絕大多數商戶靠自覺誠信經營,但個別商家社會責任感低,以次充好,破壞市場的現象依然存在,這無法保障消費者權益。
中國茶葉批發市場
未來趨勢與建議
(一)強化規範管理,建立茶葉批發市場標準化體系。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市場管理規範,建立市場標準化體系。建立涵蓋資質證明、區域規劃、市場監管、價格形成、信息服務、倉儲物流、電商平臺建設等服務元素的中
國茶葉批發市場標準化體系;加強對現有市場管理隊伍的專業培訓,打造專業市場管理團隊,對市場經營的產品進行合理分類,按照不同品類或高低質量合理分區,調研消費者需求,以需求為導向,淨化市場環境,並對包裝袋等統一標識化,改善雜亂無章,鬆散的市場秩序,提升茶葉批發市場的綜合實力,推動全面轉型升級。
(二)完善市場配套服務,凸顯市場附加值。
完善市場服務,是市場交易方式提升的前提條件,要逐步建立健全信息、結算等重要支撐體系,加強現代管理系統建設,搞好倉儲、加工、運輸、配送等物流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市場的集散力和輻射力,擴大交易規模,有效調節供求。除了傳統出租場地外,市場可以發展會展論壇、商品整理、質量驗證、價格形成、信息發布、加工包裝、信譽擔保、價格維護、代理儲運、統一結算、商務洽談、文化傳播、品牌運營和推廣等多項配套業務,從中也可以增加市場的收入。引進多種現代化交易模式,推動電商平臺搭建,加快茶葉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同時,商品售前經過市場的檢驗分級和標準化包裝,不僅質量有保障,也更有利於後續的儲運、加工和零售。積極發揮市場作用,把我國茶葉批發市場辦成:茶葉交易中心、信息傳播中心、標準制訂和執行中心、茶文化傳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三)打造「線上營銷+線下體驗」模式,積極協調好商戶關係。
茶葉批發市場急需轉型升級,但是目前市場還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要加強對商戶的電商業務培訓,搭建電商產銷平臺,並進行大數據關聯,了解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適時舉辦線下茶事活動,或市場營銷活動,組織消費者與專業採購商到市場,通過消費大數據的雲計算,與線下的服務和體驗有機結合,提高商品附加值,實現個性需求,點對點消費,從而獲取競爭優勢。要善於維護管理,協調好與商戶之前的關係,要時刻保持著和商戶合作的意識,積極鼓動商戶的參與意識,努力實現雙方共贏。
(四)強化社會責任,建立茶葉批發市場信用體系。
市場需建立茶葉批發市場信用體系,助力商戶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助力茶葉批發市場建設健康、誠信的營銷環境。設立黑紅名單制度或獎懲制度,將誠信作為一項基本義務嚴格履行,控制可能存在的信用風險。良好的資信等級和信譽度,是企業社會認可度的重要依託,能為茶葉批發市場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從而提升茶葉批發市場的知名度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