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陽照耀下的萬樂,顯得格外溫柔靜謐。遠處烏石峰秀美靈動,塘邊垂柳依依,綠蔭掩映村莊,一棟棟精緻院落次第排開,雋美鄉村的自然畫卷綿延數公裡。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凝聚著最美鄉賢劉朝南對家鄉的熱愛,也讓「鄉愁」成為了萬樂最溫暖的標籤。
初見劉朝南,略顯拘謹的他有著萬樂村人特有的質樸。談起當初的設計,劉朝南娓娓道來,言語間洋溢著對家鄉的濃濃深情。「一個人在外面打拼的再好,自己的家鄉建設不好,心裡總覺得是不圓滿的。」2017年從婁底二中退休後,劉朝南一頭扎進了把家鄉建美的事業中。
通過實地走訪考察,劉朝南以「鄉愁」文化為主題,倡導「遊子歸故裡,建設我當先」的精神,將美麗屋場取名為「油梓裡」,圍繞「古香古韻、美觀典雅、環保耐舊、廢物利用」的設計思路,他用孫子畫畫的水彩筆連夜繪出美麗屋場的設計圖,大至整個美麗屋場的雛形,小至一花一樹的建設,每一處都精心打磨。
為了把圖紙變實,劉朝南下到每一個村、組、戶動員宣傳,發動更多的能人積極參與、籌資籌勞,不僅自己主動為村級公路建設捐資11萬餘元,為美麗屋場墊資38萬餘元,而且號召村民群眾捐資183萬餘元。
從設計圖到初具雛形,行走在油梓裡美麗屋場,廢棄磚瓦被重新利用改造為古色古香的小矮牆,閒置的片石堆砌成別具特色的景觀牆,曾經的空心房和臭水塘建成為村民休閒乘涼的文化涼亭,整潔白淨的村道旁,隨處可見坐下歇腳聊天的村民……「現在,我們村裡乾淨又漂亮,還可以坐在亭子裡玩耍聊天,我們覺得很舒服很幸福。」村民們喜笑顏開,談起現在的新生活,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村莊會越來越漂亮,我們還將建設農家樂、少兒潛能拓展中心、萬羽鴿場等,這些都已經在規劃中了。」劉朝南信心滿滿的告訴記者。下階段,萬樂村將把美麗屋場與烏石峰景區進行連片規劃,讓生態旅遊帶動鄉村經濟。
「萬善至樂」牌匾是清朝二品大臣楊昌俊為了感念小時候迷路時萬樂村民的照顧而贈送的,也是萬樂名字的由來,而樂善好施,常懷感恩之心的淳樸民風也在萬樂延續至今。如今,心繫家鄉的萬樂人把對家鄉的愛用磚木花草寫成詩,為建設生態、宜居、秀美的新萬樂而努力奮鬥著!(文字/主持:劉豔瓊 攝像:張政 製作: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