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這臭豆腐,就不得不提起這臨清臭豆腐——因為它可天下臭豆腐的鼻祖!小編今天要說一個關於臨清臭豆腐的傳說。
清康熙初年,恢復科考。
一個南方姓王的舉人落榜。行至臨清,揮身已是身無分文。他見臨清繁華,過往船隻都在臨清落腳,船工們都下船來吃臨清的豆腐。王舉人有了主張,自己開了一個小小豆腐店,聊做生計,賺點錢好回家。
結果,老天不佑。王舉人剛作出一鍋豆腐,就下起了連陰雨:那豆腐餿了!
王舉人有些心灰意冷:人要倒黴,放屁都砸腳後跟!
眼看著那豆腐要臭了。王舉人還是捨不得扔掉。為遮掩那臭味兒,乾脆在臭了的豆腐上撒上一把鹽。
雨還在下。
王舉人又掀起那豆腐缸。他有些驚喜:那豆腐雖然還有臭味,但那味已變了味道——他用口嘗了嘗,那豆腐竟有了一股說不出的香!
王舉人大喜:天不滅我!
王舉人拿著幾塊臭豆腐讓鄰居嘗嘗。人們讚不絕口。一鍋臭了的豆腐,一下子搶光了。
幾天之間,王舉人發明了臭豆腐的消息傳遍臨清的大街小巷。
王舉人的臭豆腐供不應求了!
半月的時間,王舉人還上了所借債務。半年時間,王舉人成了小有名氣的富戶。
王舉人想走,回家繼續讀書。臨清人勸:千裡做官,為的吃穿。即使將來考中了,也不見得比做個富家翁強到哪裡去!臨清這地方養人吶!
王舉人動心了。他還真的有些離不開臨清了!
他把家人搬來臨清。擴大了臭豆腐的生產規模。甘心做起了「富家翁」!
南來北往的船工,把臨清臭豆腐以禮物的方式帶到天南地北!
那年,康熙南巡,駐蹕臨清。地方官把王舉人發明臭豆腐的事兒稟告了康熙。
康熙一償,大加讚許:好膳食!
他召見了王舉人。問起他如何發明了臭豆腐。王舉人不敢妄言,只得把自己如何落榜,如何來臨清,如何想起做豆腐生意,如何把豆腐弄臭了等等詳加稟報。康熙對王舉人的命運轉折弄得有些感動了!
康熙徵求王舉人的意見:「臭豆腐」這名字有些不雅,改名「青方」豈不更好!
自那年起,科考由以前的只在北京一處進行,改為以長江為界的「北闈」和「南闈」:康熙從王舉人發明臭豆腐而體味江南士子之艱難!
王舉人被康熙帶進紫禁城,專門做臭豆腐。由於水的原因,在北京做得臭豆腐遠不如臨清臭豆腐好吃,康熙下詔:臨清「青方」作為貢品定時供給皇宮!
此舉曾一時轟動全國。天下百姓和各級官員以能吃到臨清臭豆腐為榮!
後來,乾隆下江南,曾以臨清臭豆腐作為賞賜賜給沿河有功臣員!
來源:說臨清
【來源: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