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裡,由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代管,是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單列市,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旅遊試驗區。境內滿洲裡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滿洲裡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總面積453平方公裡,戶籍人口為172371人(2018年),居住著蒙、漢、回、朝、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設有邊境經濟合作區、中俄互市貿易區、東湖區、國際物流產業園區、敖爾金區5個管理區。
滿洲裡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俄語名「滿洲裡亞」,音譯成漢語為「滿洲裡」。滿洲裡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2019年滿洲裡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4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65568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6%。
滿洲裡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口岸」稱號,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CCTV十佳魅力城市。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交通,航空
滿洲裡西郊國際機場為中型機場,是SKYTRAX全球四星機場,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滿洲裡市戶籍人口(不含扎賚諾爾)的6倍。2015年全年共開通26條航線,其中國際航線6條。已開通的國內航班有滿洲裡至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哈爾濱、呼和浩特等地的直飛或中轉航班,國際航班有滿洲裡至赤塔、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地的的航班。
鐵路
滿洲裡站為獨立站和技檢站,是鐵路「段級」單位,下轄滿洲裡車站(準軌西場)、準軌東場、寬軌編組場(調車場)、寬軌到發場(寬軌新場或西貨場)、國際貨場(準軌場、寬軌場)、邊檢場(國門)和臚濱站。滿洲裡站承擔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裡口岸的鐵路業務,是中歐貨運班列的重要作業站和始發站之一。
滿洲裡車站開站於清光緒24年(1898年),是隸屬於哈爾濱鐵路局的國際客貨運一等站,位於濱洲鐵路西端的終點,與俄羅斯後貝加爾鐵路接軌。滿洲裡車站的鐵路運輸東經哈爾濱通向全國,西向後貝加爾斯克通向俄羅斯和歐洲,是歐亞大陸橋的連接點,開行莫斯科-滿洲裡-北京國際客運列車。
自然環境,位置境域
滿洲裡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部,東臨新巴爾虎左旗,南、西與新巴爾虎右旗相鄰,北與俄羅斯聯邦接壤。全市東西最長50公裡,南北最寬34公裡,呈不規則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為453平方公裡。中俄邊境滿洲裡管段全長101.1公裡,其中滿洲裡轄區內的國境線全長54公裡(包括水界12.7公裡)。
公路
省道有省道203(滿洲裡-烏蘭浩特)。301國道和G10綏滿高速公路是AH6亞洲6號公路和亞洲公路網的一部分,向西經滿洲裡公路口岸出境直達歐洲。301國道由綏芬河到滿洲裡,中途經過哈爾濱、大慶、扎蘭屯、牙克石、海拉爾等城市。滿洲裡距哈爾濱1009公裡,距大慶888公裡,距扎蘭屯533公裡,距牙克石285公裡,距海拉爾200公裡。滿洲裡與新巴爾虎右旗有三級公路相連,距離118公裡。
經濟,綜述
革命戰爭時期,滿洲裡就是我黨與共產國際聯絡的紅色通道,為共和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滿洲裡作為共和國的主要外貿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國的經濟建設。
1988年,滿洲裡被國家設立為經濟體制改革開放試驗區。
1992年滿洲裡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與日本、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貿易關係。2002年,滿洲裡和深圳一起被確定為「十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的兩個陸路口岸。2010年國務院確定滿洲裡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015年籤署《絲綢之路口岸區域協作滿洲裡宣言》。
滿洲裡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是歐亞第一大陸橋的戰略節點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國際大通道,素有「東亞之窗」美譽,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滿洲裡對內背靠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貫通,經濟腹地遼闊;對外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直至荷蘭鹿特丹,所經沿線是俄羅斯人口最多、資源最富集的地區。隨著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進和國家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加快實施,滿洲裡已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
高等教育
內蒙古大學滿洲裡學院,211工程:
國務院1978年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英國《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所列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是中國國家「211工程」內蒙古地區重點建設的高校。
滿洲裡俄語職業學院: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赤塔國立大學、布裡亞特國立大學、後貝加爾國立師範大學、東西伯利亞國立技術與管理大學等10餘所俄羅斯高校籤訂國際交流及合作辦學協議,進行校長互訪、師生交流、教師互派、學生赴俄留學、續本讀研等交流活動。在國內學院先後與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合作,為學生升本提供便利條件和暢通途徑。
氣候特徵
滿州裡中溫帶大陸性草原氣候,乾濕區域類型為半乾旱區。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春季乾燥風大,秋季氣溫驟降,霜凍早。年平均氣溫0.7℃,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於7月~8月的植物生長旺期。
地形地貌
滿洲裡市處於呼倫貝爾高平原和大興安嶺邊緣過渡地帶,主要地形為波狀起伏的丘陵。霍爾津山脈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橫亙於市區中部,致使中部高、西部平緩、東部為沼澤窪地。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比較平緩。地貌特徵分為丘陵和山間窪地兩個地貌單元。
水文
市水文地理屬於黑龍江流域。
一、主要湖泊
(一)呼倫湖
(二)哈拉諾爾:位於滿洲裡市西部,湖水面積3.15平方公裡,集水面積1084.8平方公裡。該湖處於閉流區,不能外溢,湖水水質為鹼水。
(三)查幹湖:位於滿洲裡市西部,湖水面積0.25平方公裡,集水面積35.18平方公裡。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裡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四)無名湖:位於滿洲裡市西部,湖水面積0.48平方公裡,集水面積89.96平方公裡。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裡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五)小北湖:位於滿洲裡市北郊,湖水面積0.4平方公裡,集水面積276.4平方公裡,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二、主要河流
(一)海拉爾河:在滿洲裡境內長度為12公裡,水平均徑流量30.4億立方米。在滿洲裡市東湖區北部阿巴該圖山以南分成兩支,其主流在阿巴該圖山腳下轉向東北,改稱額爾古納河。
文化特色
俄羅斯文化影響濃厚
滿洲裡早期城市發展受到沙俄殖民者影響,加之對俄對歐口岸的性質,俄羅斯文化影響較深。街頭隨處可見俄文和俄羅斯遊客。
冰雪文化
滿洲裡居中溫帶最北端,冬季漫長,冰雪文化盛行,為年度「中俄蒙國際冰雪節」舉辦地。
風景名勝,套娃廣場
滿洲裡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裡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
呼倫湖
呼倫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又名達賚湖。呼倫湖湖面呈不規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93公裡,最大寬度為41公裡,湖周長447公裡,湖水面積2014年時為2043平方公裡。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二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
國門
第五代國門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滿洲裡市區以西8公裡處中俄兩國鐵路連接點中方一側,與原蘇聯國門相對應。建築風格為後工業時代風格。國門呈「門」字型,莊嚴偉岸。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滿洲裡第五代國門是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
烈士公園
始建於二十世紀初。建園之前是市民小息的街頭公園。滿洲裡人民政府於1945年11月在這裡修建了蘇聯紅軍烈士公墓和紅軍烈士紀念塔。
41號界碑
這是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定在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1993年以前,這個位置是中俄兩國貿易往來的客貨混用通道,隨著中俄貿易的發展,過貨量的不斷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滿洲裡國門與俄羅斯國門之間就有了第41號界碑,面向中方一側,界碑高1.2米,寬0.4米,厚0.25米,材質為花崗巖,莊重、威嚴而神聖。
二子湖
位於市東湖區境內,西距市區21公裡,北距中俄邊境2公裡,南距扎賚諾爾區6公裡,距俄羅斯赤塔州阿巴該圖鎮僅8公裡,距紅石市45公裡。二子湖像鑲嵌在美麗、廣袤草原上的一塊寶石。
火車頭廣場
建成於2004年6月。廣場內的火車頭是1940年的日制蒸汽機車頭,下面的鐵軌是1925年蘇聯製造的43鐵軌。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裡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
中國俄羅斯互市貿易區
這是首家國家級互市貿易區,也是4A級旅遊景區,批准面積0.2平方公裡。滿洲裡中俄互市貿易區中方一側於1992年5月10日開工建設,1996年11月18日單方啟動運營;2014年08月22日實現了中俄互動雙向開通。[36]中方一側設有商貿服務、旅遊購物、餐飲娛樂、商品展示、經貿洽談和國際金融結算等功能,有萬達廣場等企業入駐。
鐵木真大汗行營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滑雪館東300米處,大汗行營由1個主戰車及81個小營組成,四周不同顏色的元代戰旗迎風飄動。主營設在一輛威震天下的勒勒戰車之上,直徑16米,高5米,實用面積200平方米,是小營的7倍。牆上掛著一張完整的牛皮,上面刻有史學家翻譯的「成吉思汗遠徵圖」,詳盡記載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史實。
滑雪館位於東湖區達永山滑雪館東300米處,大汗行營由1個主戰車及81個小營組成,四周不同顏色的元代戰旗迎風飄動。主營設在一輛威震天下的勒勒戰車之上,直徑16米,高5米,實用面積200平方米,是小營的7倍。牆上掛著一張完整的牛皮,上面刻有史學家翻譯的「成吉思汗遠徵圖」,詳盡記載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史實。
滑雪館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上,滑雪館主樓總高度為10米,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一樓為接待大廳,可為滑雪愛好者和旅遊者提供購票、換雪具、更衣等服務。接待大廳內加設隔熱層,隔熱層外便是室內滑雪場。整個雪道長198米,分中級和初級兩條滑雪道。上部寬30米,底部寬45米,滑雪面積約8000平方米,可同時供300餘人滑雪。
婚禮宮
歐式旅遊觀光婚禮宮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東山植物園內。該建築內部體現「福音派」基督教風格,簡樸、莊重、典雅,內設典禮大廳、接待室、觀光電梯及觀光樓臺、遊客遊覽迴廊、婚禮留影平臺等場所。
礦山公園
扎賚諾爾國家礦山公園距滿洲裡市區24公裡,坐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公園以展示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體現扎賚諾爾礦業發展史,是集科考研究、科普教育、觀光覽勝、文化娛樂、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拓跋鮮卑古墓群
位於扎賚諾爾區北部達蘭鄂羅木河故道東岸的坡道上。
1959 年在治理流往扎賚諾爾的達蘭鄂羅木河的改河過程中,發現了大批拓跋鮮卑古墓群,約有 300 餘座。在清理過程中,共收集文物 400 餘件,出土文物種類繁多,歷史悠久,並富有濃厚的草原民族生活特色。拓跋鮮卑是我國古代北方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在達賚湖一帶的呼倫貝爾草原上過著遊牧的生活。扎賚諾爾古墓群正是他們活動的遺蹟。
舊石器遺址
蘑菇山位於扎賚諾爾西北。1980 年 6 月 10 日,考古工作者在蘑菇山的北坡,發現了帶有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從器型大小與大窯石器相仿這一點上可以判定:扎賚諾爾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是大窯文化向北方傳播和發展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斷出:扎賚諾爾在二、三萬年以前是原始人類扎賚諾爾人獲取生活資料的重要場所。
猛獁旅遊公園
扎賚諾爾原音「達賚諾爾」,1980年4月在扎賚諾爾露天礦出土了猛獁化石,現陳列於內蒙古博物館。為了弘揚扎賚諾爾猛獁故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301國道滿洲裡至扎賚諾爾段以北和扎賚諾爾新區共122公頃的土地上。
金龍湖
金龍湖水域面積16萬平方米,湖岸線長1686米。將扎賚諾爾區旅遊資源連接成線,其形狀恰似一條盤龍,而金龍湖剛好位於龍嘴附近,就像龍吐出的一滴水珠,故得名金龍湖。
文章整理編輯,滿洲裡歷史文化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