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合運專訪
10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顧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實現的歷史性跨越,深刻總結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取得的顯著成就和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倍感振奮,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日前,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合運在接受專訪如是說。專訪過程中,張合運對深圳旅遊業40年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和剖析。在他看來,深圳旅遊資源貧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被世界旅遊業理事會列為全球十大旅遊城市之一,最重要原因在於,深圳旅遊發展「敢闖敢創」,走出一條鮮明的旅遊發展之路。
張合運透露,未來深圳將全力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對標國際一流濱海旅遊城市,以發展全域旅遊為引擎優化旅遊設施和服務,營造國際化、高品質的旅遊消費環境。
記者(以下簡稱「記」):10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結合深圳的文體旅遊相關工作,您在聽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之後,有什麼具體感受?
張合運(以下簡稱「張」):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的文體旅遊工作者中的一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倍感振奮,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深圳提出了具體要求。其中有4個與改革、創新、開放相關,下一步,深圳的文體旅遊相關工作也要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創新不間斷,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深圳文體旅遊工作開創新局面。
深圳將以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一批制度機制,推出一批政策舉措,著力構建具有示範引領意義的文體旅遊發展制度體系。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部署,深圳將在文體旅遊領域加強與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厚植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蘊,不斷增強港澳同胞的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我們將積極發展「文化+」、「網際網路+」新型業態,推動文體旅遊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使深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區域時尚創意產業和文化科技產業集聚高地。
記:深圳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40年來,深圳在各個方面創造奇蹟。您能否總結一下,深圳的旅遊發展奇蹟是如何演繹的?
張:四十載披荊斬棘,四十載砥礪奮進。40年,深圳實現了一座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蹟。深圳旅遊業與特區一起成長,一起發展,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之前,深圳的旅遊業基本上處於空白,「旅遊」更多是對外接待工作。特區成立之後,「特區遊」成為國內旅遊的起點。深圳旅遊業自此起步、發展和騰飛。
從傳統旅遊資源的角度來看,深圳的旅遊資源是相對貧乏的。在深圳,沒有名山大川,也沒有名揚中外的歷史文化資源。40年來,深圳旅遊業正是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構建政府、企業、社會聚力發展全域旅遊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山、海、城、人」協調發展,加快傳統旅遊轉型升級,逐步形成「濱海浪漫」、「主題公園」、「文化創意」、「運動休閒」和「都市風情」五大特色產品,實現了深圳旅遊業的多點開花與全面跨越,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深圳特色的旅遊發展之路。
截至2018年,深圳已建成國家A級旅遊景區16家,現有星級酒店102家, 其中五星級酒店24家。2016年2月,深圳成功入選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創建名單,大鵬新區獲評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蛇口太子灣獲國家旅遊局批准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華僑城集團雄踞世界旅遊景區集團四強,華強集團位列世界旅遊景區集團第九名,「甘坑客家小鎮」被評為「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
1980年,深圳旅遊產值僅僅510萬元,2019年全市旅遊業的總收入達到1715億,增長近33000倍。2019年,深圳被國際知名旅遊雜誌《孤獨星球》評為2019年全球十大最佳旅行目的地城市。被世界旅遊業理事會列為全球十大旅遊城市之一。如今,深圳旅遊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作為全球旅遊目的地城市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40年來,深圳旅遊業有哪些獨特的發展經驗,是可以作為城市範例被借鑑的?
張:不同的城市和地區,都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因地制宜,實現旅遊資源的優化組合與互補配置,已成為旅遊業發展重大課題。40年來,深圳旅遊業已形成鮮明的特色。主要做法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旅遊業空間布局。一直以來,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注重結合深圳城市特點和優勢,從頂層設計、政策體系、產業空間布局等多方面著手發展旅遊業。在頂層設計方面,2018年10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2018年11月,市長陳如桂提出要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濱海風光」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文化區,形成高端、特色旅遊群落。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區,加快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深圳搶抓全域旅遊發展機遇,於2016年出臺《深圳市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方案》,2017年制定《深圳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在優化空間布局方面,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為目標,著力打造「一帶兩極多組團」國際濱海旅遊發展新格局。「一帶」,依託全市近 260公裡長的海岸線資源、港灣發展條件,打造一流國際灣區休閒旅遊經濟發展帶,主要包括西部100公裡都市海岸線、東部 160公裡生態海岸線;「兩極」,包括蛇口半島一自貿區郵輪遊艇旅遊增長極、大鵬半島一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增長極。
二是充分發揮深圳資源優勢,豐富旅遊產品體系。發揮優勢,揚長補短,進一步優化旅遊產品體系結構,形成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產品序列。首先,做大做強做優主題公園。完善錦繡中華、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東部華僑城等現代化主題公園群落,推動大小梅沙濱海旅遊片區、青青世界、 海上田園、龍崗中絲園、文博宮、園山風景區、甘坑客家小鎮等景點轉型升級;其次,大力發展都市購物休閒。打造南山歡樂海岸、蛇口海上世界、羅湖萬象城、華強北步行街、深圳灣萬象城、壹方天地、鹽田中英街、海鮮街等一批熱點都市休閒購物綜合體,目前全市共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121個,其中10萬平方米以上的22個;其三,是全力融合山海生態與文化度假。打造全國婚慶旅遊景點「玫瑰海岸」,累計接待30萬對遊客戀人。建設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以七娘山為主體,海岸地貌景觀帶為主要界面,融合旅遊接待點、地質資源點、景觀資源點,形成了「一核」、「一帶」、「三點」的「113」格局;其四,豐富生態運動休閒。探索「旅遊+體育」、「旅遊+休閒」等旅遊新模式。深圳國際馬拉松連續四年榮獲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參與人數超過3萬人,2019年成為國際田聯路跑金標賽事,成功入選世界馬拉松50強。
三是不斷提高旅遊服務品質。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的旅遊產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遊服務,促進旅遊供給品質化。實現旅遊設施品質化。比如,甘坑客家小鎮入選中國文化旅遊融合先導區(基地)試點,東部華僑城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國家級生態旅遊度假區和國家通用航空旅遊示範工程的景區,太子灣郵輪母港開港運營等;提升旅遊服務高質化。開展旅遊服務質量指數測評,定期公布測評指數。提升導遊領隊綜合素質,組織6000名導遊領隊開展文明旅遊安全生產培訓。2018年,處理投訴1675宗,理賠42萬元,新增37家旅行社加入東南亞優質旅遊先行快賠聯盟,遊客權益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四是加快構建全域旅遊營銷機制,旅遊吸引力不斷提升。樹立系統營銷、立體營銷理念,綜合運用城市形象推介、區域合作推廣、旅遊節慶宣傳等手段,全面提升旅遊業知名度與美譽度。加大城市形象推介力度。構建境內外高鐵、地鐵、廣電、移動網際網路等多維度、高滲透的宣傳推介體系。編制新版旅遊資料和旅遊畫冊,製作新版城市旅遊專題宣傳片,加大在深圳廣電集團、騰訊網絡平臺、城市主要路段以及CNBC國際電視臺美國頻道、歐洲頻道等海內外媒體平臺的廣告投放力度。以「從深圳出發,看世界」為主題,組織航空、郵輪、旅遊企業等市場資源力量,深入開展城市旅遊品牌推廣活動,提升深圳旅遊業的影響力與輻射力。
記:40年來,深圳旅遊業發展突飛猛進,成績斐然。時至今日,深圳旅遊業的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張: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與深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比,深圳旅遊業發展還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主要體現在:一是總體規模小,國際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據統計,2018年深圳市旅遊市場規模約合190億美元,與北京、上海、紐約、巴黎等城市有明顯差距。2018年國際遊客佔比1.49%,明顯偏低;二是產業融合深度不夠。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還不夠,旅遊業與文化、體育、工業、會展、消費等產業融合效益沒有充分體現,旅遊業綜合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旅遊產品結構有待優化,核心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旅遊產品以主題公園為主,結構需進一步完善,度假旅遊、會展旅遊、工業旅遊、科技旅遊有待深化挖掘;主題公園園齡普遍在十年以上,競爭力下降;四是用地緊張,土地整備存在較多困難,導致旅遊設施項目落地相對困難、規劃建設周期長,一定程度影響了全市旅遊設施規劃建設進度。
記: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需要新擔當,呼喚新作為。深圳旅遊業未來發展之路,是如何規劃的?
張: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特區40年,深圳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與進步。新時代,新徵程,意味著新挑戰和新希望。下一步,深圳將全力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對標國際一流濱海旅遊城市,以發展全域旅遊為引擎,優化旅遊設施和服務,營造國際化、高品質的旅遊消費環境。加快建設國際濱海旅遊城市。構建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西部活力海岸帶」;依託南山、福田高科技產業集聚與科技創新優勢,打造中部科技旅遊海岸帶;依託東部優良的海濱自然資源條件,結合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建設世界級的東部生態休閒旅遊海岸帶。
在新的起點上,深圳文體旅遊戰線上的幹部群眾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創造深圳旅遊業發展的更大輝煌和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