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廬江縣盛橋鎮,經常可以看見群眾修整花池、栽種樹木、整治村容村貌、開鑿挖溝埋設汙水管網等人居環境整治場面。近年來,盛橋鎮穩紮穩打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建設美麗盛橋、實現鄉村振興助力加碼。
「無規劃不建設」是盛橋鎮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中始終堅持的原則,該鎮會同安徽建築大學的專家,深入現場勘察展開充分調研,將全鎮333個自然村莊劃分為五類:中心村7個、一類永久性居民點16個、二類永久性居民點162個、近期保留自然村134個和擬拆並自然村14個。
為消除群眾顧慮、加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近日,在盛橋鎮蒼頭村沙龍埂村民組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會議,鎮村幹部和村民代表搬來了小板凳,圍坐一圈話起了家常。
「在家門口堆放柴夥瓦塊為什麼不可以呢?這麼多年都這樣我們已經習慣了。」村民代表陳熾扣在會上的提問說出了不少村民心中的疑惑。
「習慣我們也都能理解,可大家想一想,如果每家每戶房前屋後都堆放物品,那村莊的環境還能好嗎?這樣做也是考慮到村莊整體規劃設計,村子整潔了大家住得也舒服。」盛橋鎮規劃分局副局長楊卜友回答道。
此次會議持續了一個小時,鎮村幹部和群眾面對面交流,群眾的疑惑得以解答,會後群眾紛紛表示會積極配合工作,心往一處使把村子建得更好。
此外,盛橋鎮堅持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建立了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黨員組長包戶的責任機制,召開支部會議明確黨員職責,鼓勵廣大黨員在人居環境整治中主動亮明身份、當好先鋒、樹好形象。
在黨員的帶動下,群眾紛紛自發加入到人居環境整治中去,對村內公共區域、房前屋後、院庭角落的雜物進行清理。「人居環境整治應該是我們每家每戶的事情,黨員帶頭幹我們也要向他們看齊積極行動起來。」家住盛橋鎮沈家橋社區洪莊村民組的王洪福說。
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為解決地下汙水處理問題,盛橋鎮開創了「三水收集」做法,將廚房水、洗浴水統一收集接出室外,與經過處理的廁所水合併收入檢查井,避免了建汙水管網時的二次施工,解決了汙水亂排亂放問題。
「改水改廁工作基本完成後,就要同步啟動『五化』工作。『淨化』先行、『綠化』增色、『硬化』貫穿、『亮化』點綴、『美化』提升,缺一不可,做好『五化兩改』這篇文章才能更好地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劉曉周說道。
以前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道路兩側的路燈讓夜晚的村莊不再黑暗,隨處可見的綠化,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文化牆和村口的標誌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盛橋鎮,一個個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正不斷刷新鄉村「顏值」,讓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更上一個臺階。(趙越 王冰柔)
(責編:劉穎、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