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下賈玲和她的喜劇夢,「大碗娛樂」不只是喜劇人的象牙塔

2020-12-15 36kr

「(大碗娛樂要成為未來中國首家喜劇獨角獸)這個話我們沒說過,也不敢說,我們才剛剛開始。」在東五環外的大碗娛樂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慄坤,擁有十幾年主持經驗的她,言談裡始終保持著得體和謹慎。然而這份舒適區並非完全來自於職業習慣,而是因為身份的又一次刷新——這次面對記者,她是「大碗娛樂合伙人」,是賈玲身邊的賢內助。

早在今年3月,賈玲在拍完《歡喜密探》後,就開始有意推掉一些工作,騰出大部分時間為喜劇公司的攢局做準備。4個月後,「大碗娛樂」含著金鑰匙出生,同時登場的還有另外一位合作人,喜劇編劇導演孫集斌。而作為「中國合伙人」裡最後一位亮相主角,慄坤也是這個「碗裡」唯一一名跨界者,不過翻開硬幣背面,多次投資經歷和傳統媒體經驗,慄坤覺得加盟大碗也算是多重身份的重新整合。

擔任大碗合伙人,慄坤顯然已經做足了準備,這種自信和誠懇,可以從採訪過程中略窺一二:比如在說到對標公司時,慄坤笑說大碗不希望和市面上任何一家喜劇公司做對比,「我們會有自己的風格」;比如聊到喜劇內容創作的斷層上,她會反覆強調大碗編劇團隊的努力和認真,成竹在胸。

再或者,當提到德雲社和開心麻花時,慄坤的身體會略微向前傾,「我特別尊重前輩們,德雲社已經21年了,開心麻花也有10年了。他們那個年代,完全要靠自己的能力,擺攤撂地一分錢一分錢的賺。我們(大碗)是趕上了好時候」。

一、

資本的助力,是「好時候」的第一個佐證。

回頭看前20年,德雲社繞開北京主流相聲圈另闢疆土,從工人俱樂部到中和戲院,廣德樓到天橋樂茶園,沿用老派師徒搭起的班子,演一場賣一場。但德雲社走到今天,像郭德綱一樣選擇「趕走了好多談上市的人」,並不多見。

去年年底,開心麻花掛牌新三板,市值50億元;嘻哈包袱鋪用A輪融資來打破「散夥」傳言;笑果文化也吸引來王思聰投資;再到「大碗娛樂」,還未正式成立即獲得北京文化1000萬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5000萬元。

資本市場催促著喜劇行業的瘋狂生長。循著前路人的腳印,大碗娛樂的發展路徑「被梳理」的非常清楚:相聲不碰、舞臺劇不碰,剩下的喜劇綜藝、情景劇、電影、網劇……都會盡力往大碗裡裝。

這個邏輯不難理解。大碗娛樂的三個合伙人,出道、成名都是離不開傳統電視行業,儘管網際網路捲走了一票觀眾,但大碗娛樂還是更鍾情於熒幕上的那個舞臺,這份情結就好比於拜師敬茶那一套規矩,亦或追求成人禮般的儀式感,大碗旗下的藝人和作品,第一質檢站都應該是傳統的電視節目。

所幸的是,最近的電視熒幕幾乎是喜劇人的天下。《笑傲江湖》、《跨界喜劇王》、《喜劇總動員》、《今夜百樂門》、《歡樂喜劇人》、《笑星闖地球》、《喜劇大師班》、《笑傲逗口秀》等等,認真做喜劇的人忽然間多了起來。這也是大碗趕上了第二種「好時候」。

就像曾經的選秀潮,刺激的是音樂行業發展的疲軟,喜劇綜藝和舞臺劇的復興,也折射出了人們對優質、多樣的喜劇內容的渴求,慄坤將這種渴求認定為「生活剛需」,當相聲、話劇、段子劇等喜劇形式都已經輪番上陣,喜劇綜藝這條賽道還遠未飽和。

「喜劇綜藝裡會產生很多IP衍生和孵化的可能性,可以變成網劇、院線電影的故事梗概,反過來,網劇、電影裡的橋段也可以運用到節目中,這些都是互通的」,慄坤覺得儘管喜劇綜藝是大碗的首發站,但後面要講的故事還很長,「大碗要做的是喜劇全產業鏈,包括喜劇創作、IP研發、藝人管理和影視劇綜藝節目的製作、投資等產業布局」。

而大碗的這份底氣,除了來自於三個合伙人的行業背景外,還有投資方「北京文化」在渠道和資源上的助力——北京文化旗下的摩天輪、世紀夥伴、浙江星河文化三家娛樂公司,以及電影、電視劇網劇、綜藝、藝人經紀四大板塊,他們或許能將慄坤所說的「IP孵化可能性」變成現實。

二、

喜劇是門好生意嗎?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國,無論是電影、電視劇、網劇、網大,喜劇永遠是最賺錢的內容產業。比如開心麻花用一部《夏洛特煩惱》闖出14.41億元票房,最近剛剛上映的《驢得水》也賺足口碑;屌絲男士也憑著搞笑段子拍出了系列網劇,每季點擊率破5億,投入2000萬元製作的電影《煎餅俠》,也加入破10億元票房俱樂部。

擺在大碗面前的路已經很明確。對於喜劇綜藝節目而言,大碗娛樂只是一個組成部分,並非操盤手。另一方面,喜劇綜藝的一夜爆紅,只能稱之為一個概率事件,目前幾個喜劇綜藝節目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最後留下的必定為少數,無法滿足大碗體量需求。

而大碗作為一家喜劇公司,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商業模式。慄坤說,目前大碗娛樂的網劇和電影都正在開發當中,並且正在和國內一些頂尖的編劇進行對接。具體內容慄坤並沒有過多透露,但從她所說的「會打造一系列賈玲、大碗喜劇風格的電影,語言包袱會很足」中,窺探出大碗第一部電影的基調。

不過就現階段的一些現實因素,可以判斷的是開心麻花的套路並不適用於大碗。首先,大碗娛樂剛成立不久,還沒有一定量的內容積累,爆款作品《你好,李煥英》的市場發酵也未完成;其次,從劇本創作上來看,小品創作並不等同於話劇,獨立於小品作品中的一個個包袱,很難串聯成一部大電影的劇情;再次,儘管目前大碗已經籤約了8名喜劇人,但眼下仍然只有賈玲獨挑大梁。

好在一部電影從立項到上映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大碗還有很多時間做準備。電影之外,大碗娛樂做「喜劇全產業鏈」的野心,還可以通過網劇、情景喜劇等渠道試水。

但這條賽道已經很滿了,業餘選手和專業團隊都不在少數。大量同質化、空洞的喜劇內容出現,也讓大眾對喜劇作品的態度,變得更為嚴苛,同樣的段子不能復用,一個笑點只能贏得一回掌聲。所以,儘管依靠賈玲的個人IP,大碗可以在一開始就獲得極高的關注度,但從賈玲身上能延伸出多少想像力?這對於大碗亦或賈玲來說,壓力都將是成倍放大的。

三、

儘管當上了老闆,但賈玲並不是一個生意人。在大碗娛樂,賈玲主抓內容創作,大碗娛樂VP副總裁芳欣告訴36氪,在沒有大量好作品出來之前,賈玲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她希望能用好作品說話」。

北京文化投資大碗娛樂時,賈玲籤下了5年合約——「不可撤銷地承諾全職在大碗娛樂工作最少5年」,如提前離職,則其他各方有權要求離職方收購其餘各方持有的運營公司股份。這份協議意味著,擁有賈玲做頭牌,大碗在喜劇市場裡闖出的勝率大大增加,賈玲則要將個人IP發揮到最高值,帶藝人、出作品,讓投資人賺的盆滿缽盈。

而賈玲曾說過的:「我好想帶著他們(大碗藝人)過上烏託邦一樣的理想生活,然後大家心無旁騖,專心做著屬於我們自己風格的喜劇」的心願,也變成了不可推卸的義務。

有壓力的不只是賈玲。

作為大碗合伙人之一,孫集斌做了十幾年的喜劇編劇,是賈玲的老搭檔。他的感觸是,現在的喜劇創作越來越難,「不僅要搞笑還要有創意,讓觀眾笑過之後有感悟和思考」。

目前大碗娛樂編劇團隊只有十幾人,並拆分成「綜藝節目,網劇,電視劇,電影」四個部門。不過,平均一周多期的喜劇綜藝節目,已經讓大碗娛樂的編劇團隊耗費掉了大量時間。喜劇創作本就不易,而且舞臺作品還要考慮多種場景人物結合,避免內容上的同質化,輪番考驗編劇的高效創作能力。

但總要保證優秀作品的持續產出。大碗娛樂的辦法是成立一支3000萬元的編劇基金,招賢納士或是投資,「也是為了促進中國喜劇產業的發展」。

「我們希望可以有好的喜劇編劇團隊和大碗聯繫,願意加盟大碗的我們歡迎,如果不想加盟大碗,我們願意用自己的基金來扶持他們,幫助團隊經營管理,項目開發,推進發行,還有演員和導演匹配上都能給予一定的扶持」,慄坤告訴36氪,大碗會對報名的喜劇編劇團隊進行專業性評估。

賈玲一個人吃不下一個「大碗」,除了擁有持續內容產出能力的編劇團隊,藝人孵化也是保證大碗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喜劇演員和喜劇編劇同樣重要,就像《笑傲江湖2》總導演朱慧曾所說,「一百個人裡面會有一個達人選手,一千個人裡面有一個唱歌好的人,一萬個人裡面才會有一個喜劇人」。

慄坤說,目前籤下的8名藝人都曾跟著賈玲摸爬滾打過,「萬裡挑一,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鮮明特徵」,並且一直到明年,大碗的藝人會在國內各大綜藝節目中頻繁露臉,包括此後大碗出品的節目也會無條件優先級使用旗下藝人。「我們會做強粉絲運營,當他們擁有一定量的粉絲之後,我們會圍繞他們的個人IP,量身打造一些內容,比如綜藝節目、網劇,甚至是電影」。

藝人一夜爆紅的現象是有,但很難適用於喜劇人身上。在這個高門檻,高投入低產出的行業,幸運的成分總是在縮水,十年磨一劍不一定能換來苦盡甘來,而大碗寄予在這批喜劇新人身上的,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很多。

如果對大碗感興趣的團隊,歡迎聯繫,bd@dawanyule.com

相關焦點

  • 大碗娛樂成立「Fun基金」 計劃扶持喜劇編劇
    DoNews 11月23日消息(記者 宋巧靜)今日,喜劇演員賈玲與合伙人孫集斌在公司大碗娛樂「開Fun發布會」上公布了其喜劇全產業鏈發展戰略,同時宣布成立「Fun基金」青年喜劇編劇扶植計劃。
  • 被德雲社「承包」的《喜劇人》擠掉了遼寧民間藝術團、大碗娛樂?
    《歡樂喜劇人》這檔綜藝節目自15年開播以來,得到了眾多節目粉絲的追捧。被觀眾奉為經典的當屬第一季,當時節目組中擁有開心麻花沈騰團隊、遼寧民間藝術團宋小寶團隊、大碗娛樂賈玲團隊等國內當時精英喜劇團隊。但在2019年第六季開播以來,參賽陣容卻引起了觀眾們的「不滿」,甚至有人直接稱這季《喜劇人》為「德雲喜劇人」、「歡樂德雲社」、「歡樂相聲人」等。原因很簡單,第六季《喜劇人》的參賽選手中,有兩組來自德雲社的相聲演員,不僅如此,陣容中還有一組來自嘻哈包袱鋪的相聲演員。
  • 賈玲的大碗娛樂估值5000萬 喜劇與資本已到甜蜜期?
    上一次令業界矚目的,還屬賈玲的大碗娛樂獲得北京文化1000萬的注資。成立三個多月後,大碗娛樂已步入正常軌道。  另一邊廂,去年曾因主投《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兩部黑馬喜劇電影而賺得盆滿缽滿的新麗傳媒,今年繼續有其在喜劇電影的布局,即將於賀歲檔上演的「小片」《情聖》,由喜劇領域的全新人班底打造,據悉,這部影片成本屬於中等偏上(但非巨額投資的商業大片),還會再像去年那樣以小博大嗎?
  • 喜劇總動員2收官之戰 大碗娛樂奪冠成最大贏家
    上周六晚(1月20日),喜劇總動員第二季巔峰決戰落下帷幕。節目中,一路過關斬將的四組喜劇團隊讓人期待爆棚。其中,賈玲助陣魏大勳組成的「達令」組合,攜手何歡張小斐勇奪桂冠!大碗娛樂《等你回家》奪冠成總動員2最大贏家在第十一期節目中,大碗娛樂兩大喜劇戰隊雙雙闖入總決賽,引來網友的一片期待聲。在總決賽的舞臺上,何歡、張小斐依舊搭檔魏大勳,還獲得了賈玲的加盟助演,可謂錦上添花,上演了一出最具年味的家庭喜劇。
  • 《歡樂喜劇人6》大換血,德雲社佔兩席,大碗娛樂、趙家班缺席?
    日前,備受期待的《歡樂喜劇人》第六季已經錄製兩期,從網友的爆料來看,此次,《歡樂喜劇人》迎來大換血,馮鞏老師愛徒宋寧、潘長江女兒潘陽和東北籍笑星二龍湖張浩在《尋找喜劇人》脫穎而出,拿到《尋找喜劇人》參賽名額。
  • 賈玲一手創辦大碗娛樂,小小相聲女演員如何逆襲成喜劇界女老闆?
    賈玲是人們眾所周知的相聲喜劇演員,而且她是難得的相聲喜劇中的女演員。其實一般很少有女生能將相聲喜劇做到這個高度的。因為她們不僅要有梗,還要能夠放得開自己。而賈玲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在創辦大碗娛樂之後,只要國內辦一些喜劇的娛樂節目一定都離不開她。
  • 是因為大碗喜劇團隊可鹽可甜
    他們就是——來自大碗娛樂的「大碗三少」!!!從《歡樂喜劇人》的幕後到臺前,從群演到主演,「大碗三少」用了整整四年。而這四年,正是大碗團隊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四年。四年裡,大碗娛樂就像開掛了一般,成為中國喜劇不可或缺的團隊之一。
  • "喜劇培訓班"為新人當築夢人 開啟喜劇養成模式
    而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到,除了大碗娛樂藝人和飛行嘉賓參演之外,還有很多新鮮面孔,他們雖然青澀,但卻可圈可點,他們就是由大碗娛樂主辦的「喜劇培訓班」的優秀成員。在2016年《喜劇總動員》節目中,由賈玲、張小斐、陳赫等主演的小品《你好,李煥英》一經播出,就戳中了無數觀眾的淚點,也取得了全網點擊10億+的好成績。在目前熱播的即興喜劇綜藝《開心劇樂部》中,賈玲曾表示目前能夠做喜劇的團隊不多,因此喜劇節目越做越難,深感疲憊。因此大碗娛樂適時推出「喜劇培訓班」計劃,想要挖掘更多的熱愛喜劇、擁有喜劇天賦的優秀人才,為喜劇界注入新鮮血液。
  • 賈玲成立大碗娛樂做老闆?仍不忘喜劇演員初心?
    今年春晚,賈玲作為參演嘉賓帶領她的團隊大碗娛樂中的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春晚。賈玲最開始被我們熟知是因為她和白凱南相聲表演參加春晚,那次春晚之後的她備受關注,參加了各大衛視知名的訪談節目。並且,賈玲是我們熟知的演員馮鞏的學生,馮鞏也多次因她的關係出演許多節目,為賈玲站臺。賈玲的成功,其實是一個比較艱辛的過程,因為我們眾所周知的相聲演員都是男演員,女演員從事相聲演員成功的機率幾乎渺茫,至今為止,知道的相聲演員也就賈玲一個吧。
  • 德雲社、本山傳媒、開心麻花和大碗娛樂,現在誰才是喜劇界老大?
    開心麻花、大碗娛樂、德雲社、本山傳媒,這次個團體,是當今非常有實力的團體,其實從這幾個團體,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是目前當紅的娛樂團體,不管是他們出品的小品和影視,可以說能夠當起娛樂的大梁。
  • 大碗娛樂的顏值擔當,獲賈玲提攜,從健身教練到喜劇演員的小哥哥
    近幾年,喜劇娛樂節目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在眾多的節目中,總能看到賈玲團隊的身影。作為喜劇女神,賈玲這幾年混的是順風順水,在自己事業勇攀高峰的階段,也把旗下的藝人推向了觀眾面前。張小斐、許君聰、泰維、何歡、卜鈺等眾多喜劇演員得到了大家的認識和關注。而還有一位演員,雖在節目中出場不多,但演技自然大方,很受觀眾的喜愛,他就是喜劇演員--朱天福。朱天福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大碗娛樂籤約藝人、金牌助演。在和賈玲合作的《倩女幽魂》中飾演寧採臣一角被觀眾熟知,因外形健康、氣質儒雅,得到了觀眾的喜愛。
  • 北京文化出資1000萬 用「大碗」裝下賈玲喜劇人生
    7月27日,北京文化(000802,SZ)發布公告稱,擬出資1000萬元投資北京大碗娛樂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碗娛樂)。後者在公司投資後的估值為5000萬元,其中知名喜劇演員賈玲(原名賈俞玲)以35%的持股份額為大碗娛樂第一大股東。對於大碗娛樂的定位,北京文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共同打造中國首家喜劇獨角獸公司」。
  • 本期《喜劇人》賈冰進入疲態;遼藝實至名歸;大碗稍顯冤枉
    第四季《歡樂喜劇人》第九期已經播完了,至此,所有喜劇人都可以喘口氣了,漫長的淘汰賽總算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決賽了。從第一期開始到現在的第九期,好多團隊都折在了半路上。最後一直挺到第九期的,就剩下賈冰和遼藝的宋曉峰、程野及丫蛋兒了。而大碗三少和德雲社都是在第八期時補位進來的。
  • 現在的《歡樂喜劇人》已成德雲社主場,遼藝、麻花、大碗去哪了?
    不知不覺《歡樂喜劇人》已經播出六個賽季了,這個曾經號稱是「國內喜劇人最高榮譽殿堂」的舞臺早已不復當年勇,早期的《歡樂喜劇人》被國內四大喜劇團隊牢牢把控著,這四大喜劇團隊分別是遼寧民間藝術團、德雲社、開心麻花、大碗娛樂,而且遼寧民間藝術團的文松、德雲社的嶽雲鵬孫越、開心麻花的沈騰馬麗都曾在這個舞臺上拿過冠軍
  • 《歡樂喜劇人第六季》:是喜劇不好笑了,還是我們的笑點變高了?
    說到國內的喜劇類綜藝節目,肯定繞不過東方衛視的《歡樂喜劇人》和《笑傲江湖》。前者是已成名喜劇人的競技平臺,後者是平民喜劇人展現自己的舞臺。其他節目中也多次cue到李佳琪,不知道的人以為李佳琪給這節目投錢了呢?其他的網絡梗諸如「你品、你細品」也是在節目中多次出現,明明知道觀眾最反感喜劇中出現網絡梗依然這麼做,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喜劇人創作能力的匱乏。
  • 賈玲大碗娛樂旗下主要喜劇藝人 個個喜感十足經歷不凡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人都有何經歷:大碗娛樂標誌大碗娛樂團隊成員大碗娛樂團隊成員宣傳合照1、賈玲賈玲,原名賈裕玲。1982年4月29日出生於湖北襄陽,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喜劇女演員,師從馮鞏,發起並創立酷口相聲。演藝經歷:2003年獲《全國相聲小品邀請賽》相聲一等獎。
  • 這部電影雲集喜劇界半壁江山,大碗娛樂與愛笑兄弟同臺,爆笑11月
    提起當今小品界的一姐,賈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憑藉著獨特的外形與大大咧咧的女漢子形象,賈玲迅速成為小品界的當家花旦,賈玲的出名同時也帶火了她的好閨蜜張小斐,如今二人已經成為了喜劇界知名度最高的兩位女演員。
  • 喜劇女王賈玲背後的幾個男人……
    說起當今喜劇市場,最火的非賈玲莫屬!她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演技已經穩居喜劇一姐的位置。然而在她成長的道路上,有這麼幾個男人一直在背後默默的陪伴她、支持她、鼓勵她。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男人都是誰——一 、 相聲導師、喜劇引路人——馮鞏老師馮鞏老師是賈玲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也是她喜劇道路的引路人。馮鞏與賈玲之間的情感讓人感動,馮鞏平時為人低調,可對待徒弟卻是如父親一般,從很多小細節就看得出。
  • 中戲相聲大專班,從大碗娛樂到德雲社,走出九位喜劇明星
    ,雖然他們在畢業後並不是每個人都從事相聲專業,但在相聲、小品、喜劇、主持和影視等方面均有人取得不錯的成績。2010年的春晚打開了賈玲的星途,2014年她參加央視二套的《喜樂街》表現可圈可點。而2015年則成了賈玲的幸運年,這一年她先在春晚上憑藉小品《喜樂街》收穫讚譽無數,然後通過《歡樂喜劇人》繼續躥紅,2016年她成為大碗娛樂聯合創始人,1982年出生的她終於在中國喜劇界確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無人問津」的《歡樂喜劇人》:江湖再無「喜劇之王」
    現如今,新一季的《歡樂喜劇人》已經播出了六期,但真正讓節目成為了話題的不再是作品和演員的熱度,而是幾個具有爭議的事件:高曉攀在節目裡「抱怨」舞臺成為德雲社專屬、盧正雨在現場用微電影的形式放送網劇片段引發觀眾的指責、德雲社演員燒餅抨擊孫建宏「刨活」…… 截至毒眸發稿,《歡樂喜劇人》第六季的豆瓣評分僅為3943人給出的5.9分,短評裡滿是類似於「不歡樂不喜劇不下飯的德雲社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