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祖墳風水參考
臺灣「總統」馬英九簡歷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於舊英殖民時期香港九龍的廣華醫院,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2年隨家人移居臺灣。1967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72年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留學,獲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是中國國民黨黨內戰後世代的代表人物。他自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即返回臺灣並逐漸於臺灣政壇嶄露頭角,擔任過的主要職務計有臺灣地區法務部門負責人、臺灣地區大陸事務主管理部門副負責人、臺北市市長及中國國民黨主席等。馬英九於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以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身分參選選舉並當選,於2008年5月20日正式就任。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於2008年臺灣領導人選舉中,以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身分參選「總統」並當選,於2008年5月20日正式就任。2009年7月26 日在2009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再次當選為黨主席,原定於2009年9月27日正式就任,後因臺灣地區發生「八八水災」,最終延後至2009年10月17日正式就任。在擔任臺灣領導人前,馬英九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四、第六任中央委員會主席,臺灣「法務部」部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市市長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等。
馬英九的祖籍在湖南湘潭縣白石鋪鄉馬家堰譚口村寺門前; 按照《扶風馬氏五修族譜》的記載,馬氏祖屋當稱『扶風堂』,早年供奉著『扶風馬氏祖先神位』」。
父親馬鶴凌出生在湘潭縣天馬鄉寺門前,即現在的湘潭縣白石鋪鄉馬家堰寺門前。馬鶴凌用一首詩形容自己的家鄉,以訓示馬英九兄妹不要遺忘祖宗:「自門前在湘江邊,湘水漣漪,碧波蕩漾,下望朱亭,上望石灣,空間遼闊。我家在這湘江岸畔,就像一隻匍匐的大鵬,展翅欲飛。」 母親秦厚修女士祖籍湖南長沙寧鄉人。
寺前碼頭-馬英九的祖籍地
寺前碼頭-古槐樹屹立湘江河沿
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共育有兩兒一女,馬鶴 凌(馬英九的父親)、馬元英(劉肇禮的母親,2000年辭世)和馬延凌(1984年
辭世)。馬家世代都很貧窮,直到馬英九的祖父馬立安時,馬家才開始發跡。
馬立安,於清朝同治年間(1868年2月12日)生於湘潭縣馬家堰寺門前,民國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陽衡山縣。 現存的湘潭縣馬氏五修祖譜上寫有馬鶴凌的名字;馬英九祖父馬立安曾是湘潭縣寺門前的名門望族,家業非常大。很會做生意,開有鑄鐵鍋廠、屠宰廠、米廠等。馬家的店鋪也很多,大多臨江建在碼頭旁,交通十分便利,生意非常紅火,買賣越做越大,「光帳房先生就請了3個」此外,馬家還有300多畝水田,僱了40多名長工,管家也有好幾個。 雖然積累大量財富,馬立安並沒有忘記鄉親,他還經常捐錢修碼頭、羅家壩龍山橋、陳江口義渡、育嬰堂。
為了勉勵後世,馬立安還留下了「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遺訓。馬英九在臺北的辦公室裡,就掛著這副對聯,寓意「時刻不忘祖訓」。 家鄉老人還記得這樣一首歌謠:「南北二兵幾萬千,人人醉倒寺門前。湖南團總誰第一,天下聞名馬立安。
從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馬立安曾主持團練10餘年(舊時地方鄉紳為對抗盜匪、保護鄉土而自行組織的武裝),經常拿出自家銀兩,犒勞路經的軍隊。這一善舉為湘潭、衡陽兩地的人士所推崇,因此被尊為「湘中第一團總」。
1927年,馬立安英年早逝(當時馬鶴凌不滿8歲,馬元英也只有3歲),馬英九的 祖母帶著3個沒有成人的兒女,苦苦地支撐著馬家。馬家孤兒寡母經常受到土匪惡 霸的騷擾,在萬般無奈下,祖母帶著兒女從湘潭逃難到衡東。 另一說法,馬的祖母向太夫人曾改嫁同樣姓馬的男子,故跟繼祖父改籍貫)
1940年,劉肇禮的母親馬元英出落得亭亭玉立,經人介紹
,嫁給時任湖南省財政廳長、湖南省國民黨黨校校長的劉嶽峙做兒媳,劉嶽峙當時擔任湖南省財政廳長一職,是蔣介石手下的大紅人。劉肇禮的 父親名為劉文亞。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因為妹婿的關係,在劉家資助下得以讀書、創業。
父親馬鶴凌,在抗日戰爭時加入青年軍,後來從事公務;最高公職為行政院青輔會十二職等處長,退休前是國民黨中央考紀會副主委。母親秦厚修曾任中央銀行外匯局科長,家中育有5個子女,馬英九是唯一的兒子。
馬家老宅
在湘江碼頭南邊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片荒草地。撥開亂草,赫然出現低矮的殘牆。這就是馬英九家祖屋的院牆。在茂盛的草叢中,散落 著不少瓦礫,還能看到一些磚石深陷在土裡。從牆基分布範圍看,此處當年是一座很大的院落。
馬英九先生的湘潭祖厝已成荒蕪
馬家堰江邊的大槐樹
馬家祖墳氣勢猶存
沿湘江大堤往南前行5公裡多,就到了馬立安的長眠之地-茶恩寺鄉雙陽坪村。馬立安長眠的墳墓,完好如初,氣勢猶存。綠油油的稻田,純樸的農村景象,前有水池、後有靠山,格局相當完整,長年淹沒在水中的稻田,把馬英九爺爺的墓地緊緊包圍在中央,在命理師眼中是不折不扣的風水寶地。 這個墳墓被稱做「鴨婆型」風水,據說有助於後代子孫興旺。由於鴨子依水而棲,所以墳墓喜歡有水,有水的話就能很好,(命理師說)他的兒子孫子正好在水中央的臺灣島,能夠發展 旺盛。」不過,墓地的左邊青龍方開了一條路及多了一根電線桿,命理師認為有影響格局。
1924年,馬立安當總保鏢的弟弟去世後,當地的土匪惡少常來欺負馬家人,後來,馬立安不得不搬到湘江對面的衡陽縣。幾年後,他在衡山去世了。據說,他生前交代一定要落葉歸根、葬在湘潭。因此,他的子女便將他的棺木用船從湘江對面運了過來,葬在自家的這處田裡。」
這座墓園修建於1928年,除了漢白玉石碑和水泥墓園,馬立安墓碑正中刻著:顯考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右側記載著立碑的時間為:民國十七年戊辰歲冬月穀旦,左側記載著立碑人為:男人初人:松、積,孫:英九、英石仝立。墓碑外側還有一副對聯,上聯:馬鬣封崇牛獲去,下聯:鵝公聲引鶴還鄉。
其它部分用的主要是三合土(註:土、沙和石灰的攪拌物),十分堅固。 在鄰近的雙陽村,太王山、王毛山之間,菁菁稻田和荷花池環繞形似巨龜、面朝湘江的烏龜山,巨龜伸頭飲水,而馬立安的墓就建在其「頭頂」。在馬家淡出此地60多年後,這座幕園基本完好如初,形制和作派氣宇軒昂。在上個世紀50年代大舉「造田」之前,馬立安墓前有青石板墓道、香火爐和華表。
由於馬家後世人丁興旺,所以這座墓園香火很盛。在各大媒體披露的馬英九之背景資料中,其祖籍均為湖南省衡山縣。家住湘潭易俗河?頡?
從馬英九祖父的墳場看,穴位只是中庸,並非上等格局,依筆者沈平山個人觀點,龍穴應該在曾祖父母與祖厝風水,再加馬"英九"的名字也帶有誘因,馬鶴凌對奇門遁甲相當有研究,他把九紫景英套得很妙,而不留痕跡,此名字具有"九五至尊格",但也要風水盛旺之氣才能發揮。
易俗河位於湘潭市南湘江南岸,緊靠長沙、湘潭、株洲「金三角」地帶,自古為湘潭重鎮,長衡驛道必經之地,歷代均為重要商埠,設有驛站。從飛羊鋪至正泰坪一帶,集市繁華,被譽為全國四大米鎮之一。因地處長衡要銜,扼湘水中流,易俗河亦屬軍事要地。 易俗河的名勝古蹟、革命紀念地較多。主要有金霞山(清代湘潭四大名山之一)、白雲峰(南嶽七十二峰之一)、九龍山、硯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戍城、水竹灣、南宋廣西經略安撫兼計度轉運使胡穎故居(又名胡安撫故居、胡石壁舊居)遺址、明永樂昭毅大將軍劉答海故壘遺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羅亦農故居遺址、1929年中共湘潭縣委聯絡站——裕豐糧棧及易俗河六景(指「古飛羊鋪」、「鐵牛戲沙」、「肖祠臥龍」、「古剎鐘聲」、「紫竹生輝」、「牛頭飲水」)等。清長沙文人王啟原遊覽「鐵牛戲沙」後,曾題《鐵牛埠》詩一首,詩曰:
靈跡江心著,吾生見大難。
藏淵成久駐,匿景得奇觀。
蔓草臨埼長,晴雲帶雨寒。
湘流非惡浪,猶作蜀江看。
清文人馬眉遊覽水竹灣後,題詩《劉大將軍駐兵處》?皇祝唬?
莽莽平蕪地,曾開古戰場,
黃沙屯鐵騎,碧峰固金湯。
鬼兩轅門圻,神風故壘荒,
寒鴉歸嗓處,水竹望蒼茫。
易俗河境內的春秋戰國墓群出土文物較多。
衛星地圖:馬鶴凌的骨甕安置在富德公墓的靈骨塔,剛好處在龍骨上
臺北市富德公墓
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馬家族譜,「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 ,「九」則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並且「體健九如」。
他在一歲時隨雙親移居臺灣,畢業於臺北市大安初中、建國高中、臺灣大學法律系。旋服預備軍官役(軍種為海軍陸戰隊),任職左營海軍後勤司令部。馬英九考取中國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美國攻讀法律。
1976年在紐約大學政治系教授,同時也是父親馬鶴凌的老友熊玠的指導下,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同年與紐約大學同學周美青結婚,之後前往哈佛大學在教授孔傑榮的指導下攻讀博士,於198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其妻周美青自紐約大學取得法律碩士後便為了他放棄深造,並且打工貼補家計。
在哈佛大學期間,馬英九於課餘也兼任《波士頓通訊》(Free Chinese Monthly)的主編賺取稿費。 留美時曾在紐約市的柯爾迪茲法律事務所當暑期實習律師(Summer Intern)及在馬裡蘭大學法學院當研究顧問。
1980年11月馬英九的長女馬唯中在美國出生。
1981年,馬英九回到臺灣,適逢錢復正在為蔣經國尋覓英文秘書,馬英九經人介紹與其它數人被列於候選名單之中,蔣經國因馬英九家世簡單清白,遂把他安排在身邊擔任英文秘書,從事翻譯工作。
1982年沒有公務人員資格的馬英九佔用公務人員職缺,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
1984年,接下陳履安的工作,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三副秘書長,負責政黨外交工作。
1986年通過甲等特考。
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工作會報(陸委會前身)執行秘書,
1990年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員。
1991年馬英九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且當選國民黨不分區國民大會代表。
1993年受邀出任法務部部長。
1996年,轉任為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
1997年,飽受白曉燕命案等政治風雨,提出「辭官退隱」聲明。
1998年,經多人勸進與其父馬鶴凌的勸說,參加臺北市市長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