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毒品是人們屢禁不絕的一種交易,雖然觸犯法律,但其中的高額利潤會吸引無數亡命之徒為之鋌而走險。在毒品販賣史上有幾個格外出名的大毒梟,比如哥倫比亞的巴勃羅·埃斯科巴,又或者是華裔毒王葉真理,他們幾乎都沒能得到善終。但金三角的毒梟坤沙,卻能在隱退後過上平靜的生活,其經歷非「傳奇」二字不可概括。
坤沙出生於1933年,他還有個中文名張奇夫,因為其父張秉堯是漢族人,據坤沙自述祖籍在雲南大理。張秉堯是撣邦萊莫部落土司,根據世襲原則坤沙在很小的時候就繼承了土司之職,並接受了基本的軍事訓練。
1949年坤沙娶了一位首領的女兒,然後憑藉嶽父的人脈迅速壯大自己的力量,並通過收留戰爭過後的散兵來建立自己的武裝,通過種植罌粟來供養補給。到了1967年,坤沙集團與羅興漢大戰一場,得勝後控制了金三角70%的毒品生產和販運業務。
由於手中擁有軍隊,1969年坤沙被緬甸政府逮捕後,雖被判處死刑,但出於對軍隊鬧事的懼怕,政府一直未能處死他。而坤沙的武裝力量也確實極其強大,通過販毒,坤沙軍隊能夠購買最新的武器,其裝備遠遠先進於緬甸政府軍。
1974年,因為兩方一直僵持不下,緬甸政府只好在保全面子的前提下釋放了坤沙,這個大毒梟得以繼續發展自己的毒品王國。1989年,坤沙對於金三角毒品貿易的控制達到了最高峰,幾乎80%的毒品交易都由他掌握,最強大的時候,坤沙手裡有6個師的軍力。
後來由於集團分裂,坤沙的力量才被削弱,而到了1996年,緬甸政府適時對坤沙提出了特赦。此時坤沙終於向政府軍投降,接著被軟禁在仰光開始「安度晚年」,直到2007年才因病去世。
坤沙的毒品交易以海洛因為主,主要向美國出口,據統計美國本土有60%的海洛因是坤沙地區提煉的。然而坤沙的「中國情結」很重,可能因為父親是漢族人,他從不向中國販賣毒品,坤沙集團中華人也常常身居高位。他自己會中文,部隊的口令也是中文,飲食、房屋裝修風格,無不向中國靠攏。
對此,坤沙自己的解釋是:從前西方的鴉片害了那麼多中國人,現在我可以通過毒品還給他們。接觸過坤沙的人都知道他「漢化」得很嚴重,而且為人講義氣,脾氣隨和,由於自己沒有讀多少書,坤沙還非常尊重「讀書人」。他的集團有個特別規定,就是可以販毒,但不允許吸毒,坤沙本人也在早年戒掉了毒品。
世界各地的反毒人員則稱坤沙為「死亡王子」,即使已經隱居,美國政府2002年宣布的全球12大毒梟中依舊可以看到坤沙的名字。前美國駐泰國大使威廉·布朗說:「坤沙是全世界最可怕的敵人。」哪怕坤沙早已去世,如今的金三角依然流傳著他的傳說,而且他的子女在金三角也依舊有著一定的聲望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