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知否》裡小公爺齊衡可謂是溫潤貴公子一枚,家世高貴卻沒有世家子弟的不良習氣,勤奮好學且謙卑有禮。
是許多少女的春閨夢裡人呢!
雖然年少時在盛家書塾與盛家公子姑娘一同讀書,但他為人謙和,不擺架子,一心想考取功名。也是在那個時候,他從心裡喜歡上了盛家庶女明蘭。
可兩個人之間的懸殊太大了,一個是名門望族的獨子,一個是五品官家裡不受寵的庶出女兒。他們之間的距離不可跨越,還好,最後明蘭沒有嫁給小公爺。
小公爺口口聲聲說愛明蘭,其實,他的愛是自私的,不切實際的。雖然,年少時的明蘭也如其她少女一般愛慕小公爺,可她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倆不可能。
明蘭無非是跟著心走沒談一場戀愛而已。
02
在盛家讀書時,小公爺一心傾慕明蘭。他不在意嫡庶之分,只看重真心。他總是趁大家不在時,偶遇明蘭。
他送給明蘭兩支上好的狐筆,以此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卻不曾想,這份禮物貴重,盛家另外兩個姑娘卻沒有,無形中將明蘭帶入是非之中。
明蘭喜歡也想要,但她不能要。兩個姐姐一個比一個厲害,而且她們有親娘撐腰。自己呢?親娘不在了,親爹也不愛。只有祖母疼,她不想給祖母找麻煩。更不想給自己惹禍上身,丟了在書塾讀書的機會。
最後,明蘭不得不把兩支筆分別給了自己的兩個姐姐。自己也故意躲著小公爺。
如果你愛一個人,勢必會為對方的處境考慮,而不是只表達自己的感受。小公爺人品貴重,自然沒人會挑什麼錯處,可明蘭就不同了。
搞不好,會壞了自己的名聲。
小公爺所謂的愛意不過是年少時的心動 傾慕,而不是真正的相知相許。
03
小公爺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一心想考取功名。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為朝廷效力,建功立業。一方面也是想讓自己強大起來,求娶明蘭。
小公爺的心境明蘭是知道的,她也傾慕小公爺。只是,她的力量太小,這場感情贏面太少。但她還是選擇跟隨自己的心,博一下。
明蘭小心翼翼地表明自己的心意,她悄悄做了三對護膝。為了掩人耳目,她給二哥哥盛長柏,三哥哥盛長楓都做了一副。
小公爺看見自己的盒子裡有明蘭贈送的護膝,便知道明蘭對自己也有情。只可惜,小公爺第一次科考沒有中。
他心灰意冷,被母親責備,當時的他心裡是沒有底的。可明蘭安慰他,讓他明年再考,重燃小公爺的信心。
你看,小公爺心裡承受力差,根本不能成為明蘭的依靠。遇到挫折,自己灰心喪氣,還要別人開導。
顯然,小公爺除了家族給他的光環以外,他自己的處事能力還很薄弱。別說護明蘭一生周全,就是在自家府裡,也不能說了算 。
04
小公爺心裡愛慕明蘭,他用絕食來抗衡父母。卻沒有想過父母會因此更加記恨明蘭,倘若真的嫁過去,郡主這個婆婆也不會給明蘭什麼好果子吃。
最後,小公爺還是在多方勢力壓制之下,向權力低頭。娶了嘉成縣主,辜負了明蘭。其實,家族壓力也好,權力的傾斜也罷,既然娶不了人家,以後就別再招惹了,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好。
可小公爺偏不,在考中功名之後,讓母親去提親。盛家不允,她又私自去找明蘭,想表明自己的一番心跡。
他想著,只要明蘭同意,這門親事就能成。殊不知,這都是他的想法,不是明蘭的想法。他從來沒有站在明蘭的立場想過。
被他心心念念愛著,遭到姐妹和其她女孩的嫉妒。最後,另娶她人,讓明蘭心碎,也讓她承受著流言,成為笑柄。
如今,小公爺一切妥當了,又想來娶。難道明蘭就是為你存在的嗎?
他根本不在乎明蘭的處境,也不懂她的心思。他所謂的愛,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05
小公爺想要的是娶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和她共度一生。也想靠自己的才華為家族延續榮耀,讓妻子因為她而感到光榮。
可明蘭呢?她從小備受欺凌,在盛府忍氣吞聲活著。但她心裡是不服氣的,她心有謀略,也需要有一番施展的空間。
她從來就不甘心做個深宅大院的婦人。
何況,國公府那麼好嗎?郡主脾氣大又狠毒,小公爺都得聽話,恭順,哪有媳婦施展的份。
小公爺身邊的女使打扮鮮豔點,都得挨打。就連從小就跟著小公爺的無為都被活活打死,而小公爺呢?除了跪著求情,別無他法。
這樣的人,婆媳矛盾,受氣的不還是媳婦嗎?
小公爺對於明蘭而言,只適合戀愛,不適合結婚。他心智不夠成熟,是被父母保護的公子哥,根本不能體會明蘭坎坷的成長曆程。
他的愛於明蘭而言是負擔,是枷鎖。他總以為,明蘭的拒絕是不明白他的心。其實,明蘭把他看的清清楚楚。
小公爺在明蘭眼裡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事情只看眼前,只顧及自己的感受,無法體察對方。
所以,即使沒有顧廷燁。明蘭也不會嫁給小公爺,她們都不是彼此對的人。小公爺的愛,是他自以為的深愛。不是明蘭要的,彼此懂得,彼此成全的愛。
愛一個人,從來不是嘴上說的,而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小公爺說愛明蘭,卻從未讓她舒心開懷,而是平添許多煩憂。
你給別人的好,不是你自己以為,而是要對方肯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