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上遊,清河、溫榆河兩河交匯處,被譽為京城最大「綠肺」的溫榆河公園將以嶄新面貌迎客。根據北京市水務局官網掛出的《溫榆河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溫榆河公園周邊路網、公共運輸接駁將整體提升,穿過公園的五條過境道路將優化線位,來廣營北路、新國展聯絡線、火沙路三條城市主幹路將修建為景觀大道。
根據規劃,溫榆河公園將打造外暢內幽、快慢交融、景路一體、園城共享的生態智慧交通系統。
在道路系統方面,「兩橫三縱」五條走廊穿過公園範圍,其中,「兩橫」即火沙路及機場南線,「三縱」即來廣營北路、京承高速公路及新國展聯絡線。
為了給行進者帶來車(步)移景異、浸入綠色生境的特色體驗,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度增加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的彎曲度,生態化處理道路斷面,塑造具有公園特色的林蔭路系統。
對於保留的過境道路將優化局部線位,統籌考慮公園功能及景觀要求,將來廣營北路、新國展聯絡線、火沙路三條城市主幹路修建為景觀大道。目前,來廣營北路公園範圍已經按照景觀大道設計進入施工改造階段。
公共運輸接駁也將整體提升。在軌道交通規劃方面,公園周邊區域223平方公裡範圍內,有9條規劃軌道交通線路,其中現狀軌道線路5條,分別為M5號線、M13號線、M14號線、M15號線和機場線,規劃新增線路4條,分別為M17號線、M32號線、M33號線和S15號線。記者注意到,M13號線、M33號線距離公園最近的車站約800米。
在地面公交方面,利用過境走廊設置公交幹線,快速通過,在主要客流出入口設置落客站。公園周邊共規劃10條公交走廊,並在公交走廊增加6至8條公交線路。值得一提的是,將利用組團間輔助通道,設置與周邊組團包括軌道車站銜接的接駁線路,同時串聯公園群。為進一步強化短途接駁公交線路末端服務功能,提供需求響應型專線公交,提高對1至5公裡服務人群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此外,保留公園範圍內1座位於朝陽區孫河的公交首末站,改造為與環境相適應的場站。在公園範圍內新增5處公交場站,修建成混合功能的綠蔭公交場站。公交場站每處佔地約0.2公頃,可與大巴停車場相鄰設置,大巴停車場每處佔地約0.3公頃,在保障公交運營的基礎上停車場可相互借用。
未來,完成升級的「綠肺」將吸引更多騎行和健走愛好者。為了優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車路權,公園內部將根據寬度與通行服務能力,結合堤頂路和公園園路構建三級慢行系統,運用透水鋪裝和生態建材設計靈活多樣的自行車和人行步道。
貫通慢行交通系統,沿溫榆河、清河等主要河道兩側綠化廊道,設置全長約30公裡的公園綠道,加強與公園內部一級園路的順暢銜接,打造「一個公園」的綠道體系。
同時,沿溫榆河、清河等主要河道、綠廊設置「慢行、慢騎、慢跑、慢走」的園路系統。在公園範圍內,結合三級驛站布局,設置自行車停車點和公租自行車租賃點,供遊客使用。停車點間距為500米至1000米。
為了方便遊客出入,公園將增加出入口數量,提高公園的步行可達性,生態優先類功能區減少公園出入口。同時,採用「輔路」及「出入口緩衝區」減少遊人對城市道路的幹擾。近期將結合公園遊客主客流方向,開放30個左右出口,同時預留好其他出入口位置遠期備用,根據客流規模和流向適時開放。
最令遊園者頭疼的停車問題也有方案。根據分散布局原則,公園將設置與環境協調的生態停車場,總停車場數量不少於30個。根據交通需求預測,公園小汽車停車泊位總量不低於6000 輛,自行車停車需求約為3900輛左右。
未來,市民在園內外,還可以體驗到一系列智慧交通技術帶來的管理效率和出行便利。
比如,交通流量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周邊人流量、車流量,同時監測溫度、溼度、可吸入顆粒物等環境數據;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可實現AI賦能,車牌識別管理、車位引導管理和無感支付系統;智能充電樁能為新能源汽車提供路邊便利充電,具備人機互動觸屏,用戶能夠從多種充電模式中選擇;智能燈杆根據周邊光環境自動控制路燈燈光,具備USB充電、一鍵報警等功能;環線智能巴士系統,具備智能調度、車輛實時位置查詢、需求實時響應等功能;智能候車廳臺系統具備實時線路查詢和位置顯示,可以提供人臉識別提前購票功能。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宏陽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