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便利店市場競爭越發焦灼。而便利蜂成立3年,從北京、上海、南京到深圳、廣州、濟南、青島、合肥逐步落地覆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顯示,便利蜂門店數量達1585家,位居第12名。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既有門店銷量復甦之下,多家便利店品牌迅速投入到擴張中。便利蜂動作也接連不斷,除布局門店,研發貼合主流消費人群胃口的鮮食,今年2月還通過公開競牌方式獲得天津武清區30畝土地,建設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便利蜂在疫情期間的逆勢破浪,成為業內研究對標的焦點。
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
全鏈條把控食品安全
疫情期間,食品安全成為消費者用餐時首要考慮因素。便利蜂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全程把控供應鏈安全,夯實長久發展的品質基石。
為保障門店品質,便利蜂以數位化重構整個便利店業務。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供應鏈源頭,便利蜂建立嚴格的供應商準入機制,如供應商出現非法添加、篡改生產日期或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將終身不被允許進入便利蜂的供應鏈系統。
針對食品的在途安全,便利蜂自行研發了TMS系統,對冷鏈車運輸途中的溫度、線路實時追蹤,並形成折線圖等圖表傳達至後臺。此外,便利蜂在北京、上海自建品控實驗室,按照國家和行業規定不定期批量抽驗食物。
在業內人士看來,正是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便利店食品安全保障到位,它們才能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滿足人們既吃得安全又吃得美味的需求。
創新產品激發持久活力
追求創新才能激發動力。在鮮食佔比不斷提高的便利店行業,更需要不斷研發推出適合年輕主流人群胃口和喜好的新品。
今年7月,便利蜂聯手國漫《大理寺日誌》在華北、華東兩地推出限定版夏季「治癒水」冰糖葫蘆風味拿鐵,剛進入市場就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而近期推出的「陳拾愛吃的牛肉餅」等網紅新品,更是豐富了顧客的味蕾。「喝一口『治癒水』,嚼一口牛肉餅,還有誰比便利蜂更懂我們。」這是一位便利蜂粉兒對網紅產品的評價。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為增添購物的樂趣,便利蜂今年上半年至少推出3批次主題店。其中賞櫻時節,北京、上海兩地推出櫻花主題店;針對懷舊的年輕人,推出貼有葫蘆娃等上美廠經典動畫形象的國漫店。
業內認為,隨著個性化消費的崛起,消費者關注品質的同時,也會聚焦產品附加值。便利店推出主題門店、季節限定產品等,讓消費與分享社交結合,迎合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新潮追求。
諸多品牌嘗試「便利+」
諸多品牌正在通過數據賦能,嘗試「便利店+」模式,開展差異化新業態。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有85.2%的門店計劃開展線上訂單業務、有67.4%的門店計劃嘗試開展送貨到家業務。
到家服務方面,便利蜂有自營的外賣團隊,一旦消費者下單,該團隊30分鐘以內送餐上門。與此同時,便利蜂在諸多城市也開拓了洗衣業務,打造便利店綜合體。
便利店的更多社會價值正在被看見和挖掘。「大半夜還亮著燈,就是一種安全感。」24小時便利店,讓疫情期間深夜工作的人們感受到慰藉。而在彰顯社會價值方面,便利蜂的1500多家直營店,有九成以上堅持24小時運營。此外,便利蜂還向支援武漢的20支醫療隊以及武漢社區困難群體無償提供10萬餘份盒飯,通過公益舉動向社會釋放暖意。據便利蜂透露,未來便利蜂還將拓展更多服務內容,豐富服務種類。
業界普遍認為,我國便利店仍有很大成長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每1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而國外成熟便利店市場平均3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隨著新零售逐漸布局生鮮業態,便利蜂建成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後,又將給消費者怎樣的體驗,值得期待。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