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逆勢破浪,多元衍生賦能「便利+」

2020-12-18 新京報

近年來,便利店市場競爭越發焦灼。而便利蜂成立3年,從北京、上海、南京到深圳、廣州、濟南、青島、合肥逐步落地覆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單顯示,便利蜂門店數量達1585家,位居第12名。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在既有門店銷量復甦之下,多家便利店品牌迅速投入到擴張中。便利蜂動作也接連不斷,除布局門店,研發貼合主流消費人群胃口的鮮食,今年2月還通過公開競牌方式獲得天津武清區30畝土地,建設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便利蜂在疫情期間的逆勢破浪,成為業內研究對標的焦點。

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

全鏈條把控食品安全

疫情期間,食品安全成為消費者用餐時首要考慮因素。便利蜂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全程把控供應鏈安全,夯實長久發展的品質基石。

為保障門店品質,便利蜂以數位化重構整個便利店業務。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供應鏈源頭,便利蜂建立嚴格的供應商準入機制,如供應商出現非法添加、篡改生產日期或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將終身不被允許進入便利蜂的供應鏈系統。

針對食品的在途安全,便利蜂自行研發了TMS系統,對冷鏈車運輸途中的溫度、線路實時追蹤,並形成折線圖等圖表傳達至後臺。此外,便利蜂在北京、上海自建品控實驗室,按照國家和行業規定不定期批量抽驗食物。

在業內人士看來,正是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便利店食品安全保障到位,它們才能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滿足人們既吃得安全又吃得美味的需求。

創新產品激發持久活力

追求創新才能激發動力。在鮮食佔比不斷提高的便利店行業,更需要不斷研發推出適合年輕主流人群胃口和喜好的新品。

今年7月,便利蜂聯手國漫《大理寺日誌》在華北、華東兩地推出限定版夏季「治癒水」冰糖葫蘆風味拿鐵,剛進入市場就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而近期推出的「陳拾愛吃的牛肉餅」等網紅新品,更是豐富了顧客的味蕾。「喝一口『治癒水』,嚼一口牛肉餅,還有誰比便利蜂更懂我們。」這是一位便利蜂粉兒對網紅產品的評價。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為增添購物的樂趣,便利蜂今年上半年至少推出3批次主題店。其中賞櫻時節,北京、上海兩地推出櫻花主題店;針對懷舊的年輕人,推出貼有葫蘆娃等上美廠經典動畫形象的國漫店。

業內認為,隨著個性化消費的崛起,消費者關注品質的同時,也會聚焦產品附加值。便利店推出主題門店、季節限定產品等,讓消費與分享社交結合,迎合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新潮追求。

諸多品牌嘗試「便利+」

諸多品牌正在通過數據賦能,嘗試「便利店+」模式,開展差異化新業態。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便利店景氣指數報告》,有85.2%的門店計劃開展線上訂單業務、有67.4%的門店計劃嘗試開展送貨到家業務。

到家服務方面,便利蜂有自營的外賣團隊,一旦消費者下單,該團隊30分鐘以內送餐上門。與此同時,便利蜂在諸多城市也開拓了洗衣業務,打造便利店綜合體。

便利店的更多社會價值正在被看見和挖掘。「大半夜還亮著燈,就是一種安全感。」24小時便利店,讓疫情期間深夜工作的人們感受到慰藉。而在彰顯社會價值方面,便利蜂的1500多家直營店,有九成以上堅持24小時運營。此外,便利蜂還向支援武漢的20支醫療隊以及武漢社區困難群體無償提供10萬餘份盒飯,通過公益舉動向社會釋放暖意。據便利蜂透露,未來便利蜂還將拓展更多服務內容,豐富服務種類。

業界普遍認為,我國便利店仍有很大成長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每1萬人擁有一家便利店,而國外成熟便利店市場平均3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隨著新零售逐漸布局生鮮業態,便利蜂建成中國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後,又將給消費者怎樣的體驗,值得期待。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瘋狂便利蜂
    沒多久,莊辰超操盤的連鎖便利店便利蜂開始入侵我們的生活,玩法亦頗為令人咋舌:開店速度激進,店鋪大小不拘,還試水了無人貨架和共享單車,以至於行業老兵嘆息便利蜂「有錢任性、肆意試錯」。事實上,自從2016年12月成立,至今不過一年半的時間,便利蜂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開出了200多家店鋪。
  • 便利蜂逆勢擴招2000人 便利店抗風險能力凸現
    疫情衝擊下,便利蜂逆勢擴招,體現出便利店行業整體的市場需求。據了解,便利蜂今年將招聘重點放在食品研發方面,主要面向國內外高校食品科學、食品工程等相關專業,崗位職責包括產品規劃、產品研發、質量控制以及實驗室管理等內容。同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計算機科學崗位也將持續向行業高端人才開放。
  • 便利蜂盈利真相
    據悉,截至今年5月,便利蜂已累計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全球頂級PE、國家主權基金、國際一流大學基金以及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你的基因決定了你能不能把這件事做好,莊辰超是有技術思維和技術基因的,便利蜂要做的不是簡單的根據數據來登記店鋪的進銷存情況,而是要深入到每一個客戶畫像,跟蹤每一個客戶行為習慣,從而對這些人的消費決策做預測。」
  • 便利蜂「反脆弱」:逆勢擴招2000人 便利店抗風險能力凸現
    便利蜂近日宣布,今年將向全國應屆大學生開放2000個工作崗位,較去年增長逾16倍。這次招聘計劃覆蓋人工智慧、門店運營、食品研發等多個崗位,食品研發相關崗位是首次納入該公司校招重點。疫情衝擊下,便利蜂反而逆勢擴招,是其「反脆弱」能力的體現。
  • 張藝謀新片《一秒鐘》宣發落地便利蜂
    國民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持續為優秀影視作品「帶貨」。近日,記者走訪發現,便利蜂便利店內電視屏正在循環播放張藝謀導演新片《一秒鐘》的宣傳片,這是便利蜂與貓眼在電影宣發領域的再次攜手。據悉,適逢電影《一秒鐘》上映,便利蜂全國1600多家線下門店的電視屏資源都將進行聯合推廣。
  • 「中國版711」便利蜂啟示錄
    疫情期間,便利蜂加快了自己開店的步伐。今年以來,便利蜂加大原有城市開店力度,還陸續進入廣東、山東等省市,華北的第三家鮮食工廠近日在天津開工建設。這樣的速度下,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已將未來三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一萬家。這讓整個零售業都為之一震。震驚之餘,不禁要思考一個問題:數量如此龐大的店鋪,如何管理運營?便利蜂的答案是:全部直營,沒有加盟店。
  • 2020年,他們眼中的「千面」便利蜂
    這是2020年春節期間,便利蜂的店員們聽到最多的話。如今,這不平凡的2020年接近尾聲。這一年,便利蜂一面保障民生,一面逆勢開店,在全國20個城市擁有1800多門店。它們就像1800盞永不熄滅的燈,在某個轉角帶來溫暖;同時,在「數位化」的武裝下,它們又幻化出1800張不同的臉孔,給對的人帶來對的溫度。
  • 便利蜂「猜想」
    不過,如果碓井誠來到中國,看到便利蜂,可能也會有幾分驚訝。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便利蜂的做事風格大膽、激進、另類。一位便利店行業大佬最近公開表態說:便利蜂的數位化,讓他感動,但是他也很「同情」便利蜂。便利蜂靠數據選址、選品,指揮人幹活。即使是同樣崇尚數位化的同行,也認為便利蜂走的太遠了。
  • 殊途同歸:外放的海底撈和內斂的便利蜂
    同樣都在打造極致的服務,相比海底撈的外放,便利蜂則顯得更加內斂。面對網絡上「便利蜂哪裡讓你感到舒適」的問題,網友的留言大致相似:「我無法像評價海底撈一樣說便利蜂哪些服務做的好,但它就是會讓我覺得自在」。
  • 「我被便利蜂控制了!」
    為了杜絕這樣的利益衝突,便利蜂堅持只做直營店。其次,便利蜂團隊薈萃了來自百度算法團隊、去哪兒、7-11便利店、肯德基等的技術和運營骨幹。光是來自獨角獸的CTO,便利蜂裡就有5個。有了技術支持,便利蜂要攻下熱餐,唯一要做的就是將算法驅動模式一絲不苟地注入到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的全流程。通過投資鮮食工廠,便利蜂從採購上把控食材的質量。
  • 便利蜂:算法驅動
    全文1000字 4分鐘日更計劃30天/Day 19便利蜂和傳統便利店
  • 在便利蜂,每一串關東煮都擁有姓名
    兩周後,這份改良後的水煮蘿蔔通過「考核」,出現在便利蜂所有門店裡,迅速成為賣得最好的關東煮單品。時值冬季,關東煮迎來黃金時間。據便利蜂統計,其門店關東煮銷售自入冬以來增長35%。為了調配出好的首鍋湯汁,便利蜂研究團隊嘗遍市面上有代表性的關東煮,而且更注重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在調試中打造自己的獨特「靈魂」。有人說人的靈魂重21克,作為關東煮的靈魂,影響湯汁的各種原料配比則是更現實的重量。據便利蜂日配研發負責人周洲介紹,便利蜂的湯汁由23種配料調製而成,能達到今天的鮮美度經過了反覆實驗。
  • 為什麼說未來便利店核心本質不是便利 而將是空間賦能?
    提起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有一個品牌叫便利蜂,它算一個有意思的玩家。便利蜂幾乎由去哪兒網原班團隊打造,包括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等核心成員,再加上原7-Eleven、鄰家便利店高管組成。   2017年2月14日,便利蜂首批門店在中關村地區五店齊開。2018年1月12日,便利蜂完成對領蛙的戰略投資並控股,領蛙將併入便利蜂的無人貨架業務,成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
  • 便利蜂:企業能力與戰略實施的一致性
    便利蜂的創業指導原則顯然,便利店是一宗非常精細的生意,光有基本概念並不足以在這個業態上建立優勢,還必須落實到真實的顧客利益和價值主張。便利蜂是從零開始的,沒有電商平臺可供依託。這也迫使便利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店內商品和服務體驗方面。在創業初期,便利蜂確立了兩個基本的原則,服務對象以年輕上班族為主,店面管理以數據來驅動。
  • 快消三巨頭謀局便利蜂 上演「爺青回」
    在便利蜂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人氣100商品榜》中,元氣森林蘇打水、百事無糖可樂均位列飲料排名前列。  除了滿足需求,想要跟上年輕人的腳步,慢了也不行。新品和網紅單品的更迭速度和營銷方案也是數位化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據了解,在數位化打法下,便利蜂能夠做到每周汰換20%:系統會根據每家店各類商品的銷量,在同品類中自動保留高銷品,淘汰低銷品。
  • 掛著大數據,學了7-eleven,便利蜂憑什麼
    又會講故事,又能做生意的是便利蜂。 我沒有拿過便利蜂的一針一線,我只是被那個不大的空間裡面的產品所傾倒的普通消費者。 此前,我喜歡日本的便利店。即使在寒冷的冬夜,我也能在7-eleven買到一罐冰啤酒,即使是在酷熱的仲夏夜,我也能在羅森買到一杯熱咖啡。 在日本,你幾乎無法想像沒有7-eleven的時光多麼難捱。
  • 算法「淘汰」便利店店長,便利蜂正在殺死「解憂雜貨鋪」?
    成立僅3年多的便利店連鎖品牌——便利蜂,已經在全國20個城市開出了超1500家門店,累計募集自資金達15億美元。在受疫情衝擊的市場大背景下,便利蜂超市北京地區的500多家門店被媒體曝出實現整體盈利的消息。3年多的時間,便利蜂就可以實現盈利。
  • 算法「淘汰」便利店店長,便利蜂正在殺死「解憂雜貨鋪」
    傳統便利店的核心是人,而便利蜂的核心是算法。 相比較之下,便利蜂自從誕生下來就是以科技創新為基因。 這也註定著,在數位化的路上,便利蜂的自然生長與傳統便利店斷臂求生的改革會有著不同的效果。 便利蜂和一位日系品牌的便利店店長給出了兩個答案。 便利蜂的運營模式,是用算法的理性替代了店長的經驗主義,並且為此,便利蜂還曾針對算法與店長的經驗主義專門做過對比。對比結果顯示,算法要比店長的經驗更精確。 便利蜂信賴算法的原因是,他們認為,人在決策任何事情的時候,會帶有主觀意識的成分在裡面,同樣,在便利店店長身上也會發生。
  • 便利蜂模式分析:為疫區千裡送盒飯的供應鏈從何而來?
    預計疫情平息後,消費習慣會常態化,從實體店衍生出的數字經濟將凸顯價值。據QuestMobile,今年春節期間生鮮用戶比平日增長29.9%,日均使用時長增長20.0%,春節後兩周繼續保持22.6%的用戶環比增速。
  • 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 佟大為現場點評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影視演員佟大為現場點讚便利蜂熱餐,「有著老鄰居一樣的熟悉和溫暖」在近日的便利蜂2021供應商大會上,影視演員佟大為受邀出席,並在活動現場點讚便利蜂的熱餐「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