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作為一個東南亞多民族群島,國家國土面積29.97萬平方公裡,整個菲律賓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
巧克力山是菲律賓保和島中部卡門附近的自然奇景。由1268個圓錐形小山丘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於 40到120米之間。它們在雨季是綠色的,不過每到旱季,這些「乾草堆」都會幹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這個名字由此而來。巧克力山,由圓錐形山丘組成,山上只長草不長樹。相信有很多讀者對於這個國家並不陌生,隨著近幾年旅遊業的不斷繁榮發展,來自於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前來菲律賓旅遊觀光體驗這裡的風土人情和宗教氛圍,一直以來菲律賓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正是依託於這樣的優勢帶來了極為豐厚的經濟收入從而推動了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今天我們所說的這處景區就是位於菲律賓保和島中部的巧克力山,從具體位置來看巧克力山位於卡門附近有1268個圓錐形小山丘所組成。
這些奇特的小山丘高度大約在40米到120米之間,每當到了夏季這些山丘都會變成乾枯的形態。並且從顏色上來看呈褐色就如同一排排的巧克力整齊的擺放在大地之上,正是因為擁有如此獨特的景觀所以被命名為巧克力山,據眾多的專家學者研究表示;巧克力山大多數都是由石灰巖所組成,但是卻沒有一般石灰巖地區所常見的溶洞和地下通道。
在這些山丘之上長滿了各種小草,特別是在每年的雨季這些山丘之上的小草呈現綠色在每年的2月到5月這些小草被炎熱的太陽曬乾變成褐色,而讓很多遊客嘖嘖稱奇的是在整個巧克力山之上的所有植被並沒有任何的樹木存在,全部都是形態各異的小草。而通過深入的了解;巧克力山所處於亞熱帶地區,雨量常年非常的充沛但是在這些山丘之上,因為土層非常薄只適合長草而不長樹。
並且隨著巧克力山不斷的被外界所熟知,眾多的地質學家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比如說巧克力山是石灰巖,經過常年的不斷風化或者是亞海洋火山的爆發以及海城的不斷榮升等眾多因素所形成,但是從目前來看有關於巧克力山的形成原因可謂是眾說紛壇。
而最近的一種解說就是由於一座古老的火山噴發,大量的巖石四散噴射被石灰石所覆蓋,最後在海城的抬升作用之下才形成了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巧克力山,雖然擁有眾多的說法但是卻從未影響巧克力山所帶來的奇特景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前來這裡旅遊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