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新型存儲器件及集成研究」等一批最新突破技術首次發布;強化高價值專利運營促進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等一批創新政策推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中關村全球科技園區創新發展指數2020》發布……昨天,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8項重磅創新成果與政策、5項科創指數與研究報告、6個創新平臺與集聚區集中發布。
在昨天的中關村論壇發布會上,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等成果發布。本報記者 饒強 攝
竊聽技術的「剋星」逐漸走進現實。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兼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龍桂魯宣布,團隊近期成功研製出了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樣機,完成了全部設計功能和長時間穩定性檢測,可實現10公裡光纖鏈路4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電話,推動量子直接通信從「黑科技」走向實用化發展。
作為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原創成果,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發布了其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該所研製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光電子器件,並為諸多國家重大工程提供穩定支持。
北京微芯院發布的新型區塊鏈底層平臺——「鏈工場」,將打破底層平臺以國外為主流的局面,推動區塊鏈生產由手工作業模式到自動化裝配生產的技術革命。
中關村管委會昨天還發布關於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從7個方面著力解決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難」的痛點問題,打通首創產品進入市場的「最後一公裡」。中關村將按不超過首次進入市場合同金額30%的比例給予首創產品研製單位資金支持,國際首創產品補貼上限200萬元,國內首創產品補貼上限100萬元。
在論壇發布會上,5大系列科創指數與研究報告集中發布。施普林格·自然聯合清華大學面向全球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顯示,在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五名。通過追蹤全球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並分析全球主要城市的表現後,會上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蟬聯第一。
此外,6個創新平臺與集聚區相繼發布、推介,並將打造中德合作、中日合作等具有全球示範意義的國際合作平臺。
(原標題:5項科創指數與研究報告集中發布 全球科研城市北京蟬聯第一)
來源:北京晚報 據新華社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