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所謂「美國戰爭史上百年一遇的天才」,麥克阿瑟直到今天仍然為美國和世界人民津津樂道。
這個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軍人世家的美國將軍,是一開始就開掛的耀眼人物。
比如1903年,麥克阿瑟就以98分的總平均成績創下了西點軍校100多年來的最高得分紀錄。而後在1919年重返母校之後,他也以年紀輕輕的39歲年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
當然,作為一名軍人,學習成績只是證明智商的手段,不足以撐起麥克阿瑟閃耀的勳章。作為一輩子活躍在軍事領域的將軍,麥克阿瑟先後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是美國近現代戰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更是一座繞不過去的豐碑。
或許也正因為身上的光環太過耀眼,所以即便麥克阿瑟在1942年的菲律賓戰役中打得灰頭土臉,在大勢已去時腳底抹油,也不影響麥克阿瑟的官運亨通。
比如麥克阿瑟在1942年12月被晉升為上將,在1943年被任命為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1944年更是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並獲得了多枚勳章,其晉升速度堪比火箭。
而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麥克阿瑟更是被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和戰後重建工作。在此期間更是參與了日本的受降儀式,在國際社會出盡了風頭。
可以說,雖然麥克阿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言難盡,但卻乘著美國勝利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其地位和聲望在二戰結束後也逐漸走向巔峰。
然而,盛極而衰,麥克阿瑟的職業生涯也很快從頂點跌落並重重地摔在地上,其手中的一手好牌也打得稀爛。
而導致麥克阿瑟一敗塗地的牌局,是抗美援朝戰爭,這是一場從1950年10月19日開始的戰爭。
二戰結束後,作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也獲得獨立,但此時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已經開始了在遠東的勢力爭奪,朝鮮半島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美蘇爭霸的最前沿,並分別在美國和蘇聯的扶持下,建立了韓國和朝鮮兩個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國家。
而無論朝鮮還是韓國都有吃掉對方並一舉統一朝鮮半島的野心。於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向韓國發動大規模進攻,韓戰全面爆發。
韓戰爆發後,美國迅速作出反應,除公然幹涉我國內政,轟炸我國邊境,更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通過了譴責朝鮮入侵並組建聯合國軍隊的決議,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聯合國軍開入朝鮮後,依然沒有挽回韓國一潰百裡的局面,而後麥克阿瑟在9月15日冒險發動仁川登陸戰,一舉扭轉韓戰局面。而後麥克阿瑟不顧我們的強烈警告,在1950年10月1日公然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並於10月19日佔領平壤。
麥克阿瑟的狂妄,讓領袖忍無可忍,最終做出了沒有蘇聯空中掩護也要抗美援朝的歷史性決策,隨後13兵團數十萬大軍於11月19日開入朝鮮,並在10月25日與聯合國軍先鋒遭遇。
志願軍的迎頭痛擊,令麥克阿瑟始料未及。不過這位志得意滿的老將依然堅信自己的直覺,畢竟他在10月15日與杜魯門總統的威克島會面中,曾信心滿滿地打過保票,表示新生的共和國絕不敢參戰。
於是麥克阿瑟堅定地認為,我們不過是派出了小股部隊,目的是保衛邊境的水利設施。所以雖然無法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但只要繼續向北進攻,聯合國軍就一定能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
此時的麥克阿瑟極度自信,除裝模作樣地乘坐飛機到朝鮮上空進行軍事偵查,得出志願軍沒有大規模參戰的可笑結論,還像播音員一樣將自己的軍事部署昭告天下,這給志願軍提供了擴大效果的可能。
隨後息縣的第13兵團和東線的第9兵團雷霆反擊,以極其慘重的代價將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附近,徹底扭轉了韓戰局面。
而後志願軍再接再厲,全面打過三八線並佔領漢城,震驚世界,麥克阿瑟也徹底顏面掃地。
雖然沃克中將死後,接任沃克出任第8集團軍總司令的李奇威找到了志願軍後勤補給不足的弱點,並制定了針對性極強的磁性戰術。
但麥克阿瑟明顯被打懵了,但卻將所有責任推在杜魯門總統對他的所謂束縛上,在他看來,美國不僅要讓光頭參戰,將戰火引向我國本土,更要對志願軍動用核武器。這讓杜魯門總統忍無可忍,最終在1951年4月11日撤銷了麥克阿瑟的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以廣播的形式。
至此,這個桀驁不馴愛耍帥,目中無人很囂張的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這個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最終以屈辱的方式晚節不保,結束了他的軍事生涯。
事實證明,囂張者必不久,可惜麥克阿瑟並未悟單這一點。概括起來,麥克阿瑟軍事生涯的成功更多地靠的是運氣,而當遇到了志願軍這樣需要拿出真本事的戰場,麥克阿瑟的拙劣能力必然暴露無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