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的狗狗誰不愛呢,當主人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狗狗瘋狂搖著尾巴來迎接主人,一身的疲勞都會消失殆盡。然而實際上黏人並不一定就是好事,韓國綜藝TV動物農場有一期講的就是黏人的狗狗。
主人家的狗狗Ruby幾乎無時無刻都黏著主人,而且它最喜歡的就是趴在主人的肩膀上,無論主人怎麼趕,它都不肯下來。在農場工作時,主人為了不讓狗狗掉下來,一舉一動都是小心翼翼。甚至在開車的時候,狗狗也要塞在座椅與主人肩部中間,嚴重影響了駕車安全。而狗狗如此黏人的原因,其實是缺乏安全感,以前狗狗被一隻大狗傷害過,導致它現在不敢離開主人的身邊。
雖然黏人是狗狗愛主人的表現,但是過於黏人反而會給主人的生活工作帶來不便。而且最重要的是,狗狗黏人還可能是疾病的象徵。
一、狗狗為什麼會過於黏人?
1.缺乏訓練
狗狗是群居動物,而主人對於狗狗來說既是「領袖」又是「母親」,因此狗狗自然會想要呆在母親的旁邊。特別是幼犬,它們通常缺乏安全感,並且無法照顧自己,導致幼犬十分依賴狗媽媽或是照顧它的主人。如果狗狗在幼犬時期缺乏訓練,很可能在成年之後過於黏主人。
2.狗狗老了或生病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狗狗的身體行為以及心理都會發生變化,一些的老年犬會開始缺乏安全感,從而變得十分黏人。同樣的,生病的狗狗也會想要多待在主人身邊,如果你發現你家的狗狗突然變得黏人,而且情緒低落,那有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
3.分離焦慮
過於黏人往往是狗狗分離焦慮的症狀,而分離焦慮的原因至今沒有確切的結論,有可能是因為狗狗有過心理創傷,也可能是環境突然變化導致的。患有分離焦慮的狗狗無法獨自在家,只要主人離家,它就會變得異常焦慮,甚至做出破壞性行為。
二、狗狗黏人會給主人什麼煩惱?
1.狗狗缺乏獨立性
如果狗狗過於黏人,而且主人沒有對狗狗加以訓練,那麼狗狗肯定會缺乏獨立性。當主人進房睡覺的時候,狗狗也會在門前焦慮地吠叫,希望跟主人一起睡覺。
2.主人沒有私人空間
如果狗狗特別黏人,也就意味著主人走到哪狗狗就會跟到哪,不管是去廁所還是睡覺,主人的私人空間都會蕩然無存,每天都需要忙著陪伴狗狗,從而縮減了自己的空餘時間。
3.狗狗混淆地位
狗狗長時間黏主人,很可能會導致狗狗混淆了自己與主人的地位,甚至將自己當成主人,無視主人的命令,增加了主人訓練的難度,主人最好在幼犬時期就訓練好狗狗。
4.分離焦慮
如果狗狗黏人是源於分離焦慮,那當主人離家的時候,狗狗很可能會亂咬家具,或出現其它破壞行為。同時,患有分離焦慮的狗狗也會出現隨地大小便、發抖、吠叫不停等症狀,給狗狗與主人的生活與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影響。
三、如何解決狗狗過度黏人?
1.不要溺愛狗狗
當狗狗跑到你身邊想要跟你玩耍時,主人儘量不要理會它,不要加劇狗狗黏人的行為。同時,主人離開家的時候,也不要故意去安慰狗狗,否則會給它一個焦慮的理由。回家之後,主人也要先忽略狗狗,不要給予回應。
2.給狗狗你的衣服
過於黏人的狗狗聞到主人的味道就會感到安心,所以主人可以將你的舊衣服放在家中,這樣狗狗獨自在家的時候也會感到安心舒適。
3.給狗狗玩具或零食
不管主人在不在家,都可以給狗狗玩具或零食,吸引它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增加主人的私人時間,也能鍛鍊狗狗的獨立性。
4.給狗狗進行籠內訓練
對於分離焦慮的狗狗,主人可以考慮籠內訓練,當主人離家上班的時候,就可以讓狗狗待在籠子裡面,防止它隨便拆家。同時,經過訓練,狗狗會認為籠子是個安全的地方,從而減緩了狗狗的焦慮不安。
5.讓狗狗脫敏
如果狗狗的分離焦慮比較嚴重,主人就要讓它脫敏。如果主人離開家的時候會帶上鑰匙或用力關門,那它會將鑰匙與關門的聲音與主人離家聯繫在一起。因此主人可以嘗試搖晃鑰匙或關緊門,但不要離開家,直到狗狗聽到這兩個聲音沒有反應。
不僅如此,主人還需要讓狗狗習慣一隻狗生活。主人先將狗狗關在籠子中,並離開狗狗的視線,過一會再出來。如果狗狗反應平淡,主人就可以獎勵它,讓它明白主人的離開不是壞事。
在狗狗小的時候,主人就可以訓練它的獨立性,儘量不要寵溺狗狗。如果狗狗黏人的情況過於嚴重,主人也可以考慮請訓犬師對狗狗進行專門的訓練。
科學養寵,上【巨小萌】。每天不間斷養狗知識解決你的疑惑,實用有效的狗狗訓練小技巧,幫你更好養狗。
1.Takeuchi Y, Houpt K A, Scarlett J M. Evaluation of treatments for separation anxiety in dog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00, 217(3): 342-345.2. McCrave E A.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eparation anxiety in the dog[J].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Small Animal Practice, 1991, 21(2): 24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