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正叢鐵觀音全記錄

2021-02-17 茶道傳媒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世居安溪松巖村的茶農魏蔭,由於每日清晨必虔誠獻茶於觀音菩薩前,乃有觀音託夢,在寺旁石縫發現與眾不同的茶樹,摘取製成茶葉衝泡,滋味甘醇濃鬱,且茶葉外觀呈現沉穩的鐵灰色,而命名為「鐵觀音」。

乾隆元年(1736年),安溪王士讓奉調入京仕官,隨帶家鄉名茶,經方苞轉入內廷。五年後乾隆召見王士讓,以「茶色澤烏潤、沉重似鐵」而賜名為鐵觀音。

前有觀音菩薩託夢之說,後有乾隆皇帝賜名加持,鐵觀音不僅充滿傳奇色彩,獨特的觀音韻(又稱官韻)與蘭花香,不僅在兩岸都名列「十大名茶」,長久以來也始終受到茶人喜愛。

鐵觀音東渡臺灣,則是在清光緒22年(1896)的日據初期,臺北茶師張乃妙、張乃幹兄弟受木柵茶葉公司委託,前往安溪引進茶苗,種於木柵指南山上的樟湖,開啟了臺灣鐵觀音的輝煌歷史。

因此鐵觀音不僅是茶品名,也是茶樹品種,具有明顯的紅心、歪尾以及葉片向上捲曲如波浪狀手形等特徵,恰似觀音手指印所造就的紫紅色,俗稱「紅心歪尾桃」。儘管今天無論在原鄉安溪,或臺灣木柵、石門、梨山等地,鐵觀音的原料早已包含了色種(奇蘭、毛蟹、梅佔、八仙等)、本山、黃旦、硬枝紅心、金萱、四季春等不同茶樹品種,仍以紅心歪尾桃所製作的鐵觀音茶品最具代表,稱為「正叢鐵觀音」。

紅心歪尾桃是正叢鐵觀音最正宗的製作原料

鐵觀音在安溪原鄉本為半條型,明顯呈現「蟾蜍皮、青蛙腿、蜻蜓頭、粽葉蒂」等外觀特徵,簡單來說,就是「似條非條、似球非球;條中帶球、球中帶條」。至清末引進臺灣後,由於技術的改良與運輸的需要而逐漸演變為球型,且越揉越緊至「擲地有聲」的境界。

經過臺灣茶農、茶商與茶藝界人士的努力,臺灣鐵觀音不僅在栽種、外型、韻味、口感等,均不遜於安溪鐵觀音,茶葉也因長時間布包而有了輕微的二度發酵,香氣由花香轉成花果香,特有的「石鏽味」更造就了木柵正叢鐵觀音無可取代的風味。

可惜近年為迎合多數消費者對清香茶的偏愛,安溪鐵觀音已有明顯「綠茶化」的趨勢,市場清香型的「綠觀音」,與木柵鐵觀音無論外型、湯色、韻味等都全然不同。

但今天在木柵貓空,仍有茶人堅持重發酵、重焙火的傳統作法,除了高達40~50%的發酵度,製程也依然繁瑣,尚需再耗費十餘天加以精緻焙火。初焙未足幹時,將茶葉用布塊包裹揉成球型,並用手在布包外輕轉揉捻,再將布球茶包放入「文火」焙籠上徐緩進行反覆烘培,茶中成分藉焙火溫度轉化香與味,製成的茶品即便經多次衝泡,仍能芳香甘醇而有回韻。

曾任「中華茶聯」臺北會長的張貿鴻,尤其致力傳統工序的傳承延續。他說傳統鐵觀音特別注重喉韻,以及焙火產生的熟火香;加以茶葉本身特有的弱果酸味,飲來特別沉穩,從熟香、冷香至杯底香都極富變化。他提出傳承的閩南語口訣:「腰鼓筷(有茶梗)、水蛙皮(雙霧狀)、蕃薯氣(弱果酸)、沉到(緊鎖、發出落地聲)」,以辨識外觀與香氣。接著將雙手搓熱,取一小撮鐵觀音茶品捧在手掌心,放在鼻頭處掩住鼻子,用力吸氣、吐氣、再吸氣,至聞到玄米香才是正叢木柵鐵觀音。

木柵鐵觀音特別注重喉韻,茶湯金黃偏紅而明亮

此外,溫壺後將茶品置入,湯前香需有蕃薯氣;溫潤泡後蛋白質經再度發酵,應釋放出傳統工序所製作的香氣。至於茶湯,前幾道為桂花香,第五、六道則轉為龍眼乾殼的殼香;茶梗的幽蘭香此時也才緩緩釋放。

難能可貴的是:與張貿鴻長期配合的木柵觀光茶園,主人張傳進多年來始終堅持不噴灑農藥、不施化肥,堅持全手工制茶,堅持每年僅採春、冬兩季,堅持不種其它非正叢茶種,堅持在大稻埕請老師傅以傳統焙坑碳焙……所有的堅持,只為了守住正叢鐵觀音的丰姿熟韻,使得每季成茶僅能製成百斤左右,收入根本不敷成本,依然樂在其中,令人深深感動。

就在一周後的晴豔豔上午,木柵觀光茶園內,出現了約莫10根上下花紅黃綠的大陽傘,將綠油油的茶園點綴得熱鬧繽紛。包括張太太在內的幾位婦女背上竹簍、戴上鬥笠,手指則綁上了刀片,熟練地沿著山坡採茶。張傳進父子則來回穿梭收茶,在山坡上爬上爬下,再以機車一袋一袋載運至附近三合院祖厝的禾埕做日光萎凋。

採茶工在大陽傘下沿著貓空山坡費力採茶

張傳進在木柵貓空僅存的三合院祖厝為剛採得的鐵觀音作日光萎凋

正叢鐵觀音從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後,經浪菁、炒菁、初揉、布包團揉、解塊、文火復幹、復揉;乃至初焙、揀枝、復焙、毛茶等冗長過程。張傳進說,僅布包團揉至解塊至復揉,來回就需一百多次,而毛茶尚須細心揀梗才能進入最後的碳焙階段。

木柵正鐵觀音的室內萎凋

張傳進在室內徒手為鐵觀音做浪菁

就在一個悶熱的午後,收得辛苦完成的百來斤毛茶後,張貿鴻帶著我一路開車,從熱鬧的重慶北路轉入大稻埕靜巷,終於找到百年以上的老茶莊——成立於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的「珍春」老茶莊,傳承至第六代的王國來老先生已近90歲高齡,依然氣色紅潤,親自焙茶。

王國來以即將消失的傳統碳焙坑焙茶方式烘焙正叢鐵觀音

即將消失的傳統碳焙坑焙茶方式,儘管在武夷山仍普遍用以烘焙大紅袍等巖茶,臺灣目前卻僅存大稻埕老字號的「王有記」茶行,與王國來的珍春茶行等少數幾家。唯恐碳火過熱影響茶葉質量,費心點火後尚須冗長等待,直至碳灰完全燒成白色,才能將裝有茶葉的竹焙籠放上,看著王家父子在窄小的焙間揮汗如雨,待香醇馥鬱的熟火茶香陣陣飄出才算大功告成。

貓空是臺灣第一處觀光茶園,也曾是臺北人假日或夜晚品茗與大啖山產的最愛,更是從高處觀看輝燦臺北夜景的極佳位置。儘管近年有些沒落,茶農與茶人仍奮戰不懈,用一畦畦的茶園、一座座的茶屋與茶餐廳,繼續妝點貓空美麗的夜空。

在清泉山莊餐廳能盡覽緊鄰的貓空纜車與臺北亮麗的景致

貓空是從高處觀看輝燦臺北夜景的極佳位置

涼爽的夜空,我們在張貿鴻非營利的茶屋「空寂雲門」內,焙火濃鬱的鐵觀音,不僅在口中千迴百轉,將桂花香轉為幽雅的蘭花香,更在唇齒之間留下令人難以抗拒的無限韻味。跟他帶來的兩款非正叢鐵觀音比較,我終能感受他的執著,更慶幸有人守住這一份獨有的甘醇。

張貿鴻非營利的茶屋空寂雲門是泡茶的好所在

木柵正叢鐵觀音(上)與其它鐵觀音外觀的比較

本文摘自101期(2014年7月刊);文/圖_吳德亮。

相關焦點

  • 木柵鐵觀音
    系清光緒年間(1875年至1908年間),木柵茶葉公司派茶師張乃妙、張乃幹兄弟前往福建安溪引進純種鐵觀音茶種,種植於木柵樟湖山區(今指南裡),而有木柵鐵觀音茶的開始。因此地土質與氣候環境均與安溪原產地相近,所以生育良好制茶品質亦十分優異。最大的特色是具有一種明顯的韻味稱「觀音韻」或「官韻」,是用鐵觀音茶種,配合長時間炭火烘焙,讓茶中芳香物質轉化,火香與茶香結合,形成非凡風味。
  • 臺灣寫真: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
    中新社臺北5月9日電 題: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位於臺北木柵茶區的貓空是臺北的後花園,少為人知的是,木柵茶區還是臺灣保留百年前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種和制茶工藝最完整的地方。位於臺北木柵茶區的貓空是臺北的後花園,少為人知的是,木柵茶區還是臺灣保留百年前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種和制茶工藝最完整的地方。位於臺北文山區的木柵茶區以出產鐵觀音茶聞名。圖為木柵茶園一景。(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木柵茶區主產鐵觀音與包種茶,在品茗區負責泡茶、售茶的也是當地茶農。「我們對自己做的茶最熟悉,客人也願意與茶農面對面交流。」
  • 【人文】景美集應廟與木柵鐵觀音
    茶品是木柵原產的鐵觀音、包種茶、烏龍茶,服務項目有停車、餐飲和品茶等,輔導單位是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和木柵區農會。木柵最早揚名的茶是包種茶,是文山區遷臺的安溪人創製的,後來張乃妙將安溪鐵觀音引進木柵,茶農開始種植鐵觀音,成為臺灣鐵觀音茶葉的唯一專業產區。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木柵鐵觀音(一)
    這兩者之外,還有一種半發酵茶,學界以「球形包種茶」名之,全臺唯一產地在木柵,俗稱「鐵觀音」。形狀分類然而在木柵,鐵觀音既代表品種,也代表按某種特殊製程做出來的茶。按閩南安溪原產地的流傳,一說乾隆年間,因其色如鐵,種植者魏蔭命名鐵觀音。 一說是王士諒者,在南巖(yán)之下發現,受乾隆賞識,開金口命名為南巖鐵觀音。這兩則傳說都不可考,但故事在臺灣這頭就確鑿的多。200年前,安溪張姓人家移入木柵樟湖山種茶,就是現在的指南裡貓空一帶。
  • 「茶葉軒」講解「妙」手制木柵鐵觀音
    木柵鐵觀音 1919年木柵第一家茶葉公司——木柵茶葉公司成立,7這是木柵本身自製優良茶的開始。此時,在日本殖民政府的鼓勵下,茶葉生產邁入機械化時代。不過,被視為木柵茶葉特色的是木柵鐵觀音。
  • 【發現安溪】景美集應廟與木柵鐵觀音
    茶品是木柵原產的鐵觀音、包種茶、烏龍茶,服務項目有停車、餐飲和品茶等,輔導單位是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和木柵區農會。木柵最早揚名的茶是包種茶,是文山區遷臺的安溪人創製的,後來張乃妙將安溪鐵觀音引進木柵,茶農開始種植鐵觀音,成為臺灣鐵觀音茶葉的唯一專業產區。日據時代,木柵鐵觀音茶園種植面積很廣,品質好的茶大部分銷往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品質較差的在臺灣銷售,價錢都很高。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木柵產區,不僅僅有鐵觀音
    除了正欉之外,木柵山上用來做鐵觀音茶的品種,還有青心大有、武夷、梅佔、四季春等。其中鼎鼎大名的「四季春」品種是如假包換的從木柵誕生發源。木柵的由來四季春木柵鐵觀音量少價昂,但其熟茶風味在高山烏龍當道的市場上也難以施展手腳。
  • 茶道鐵觀音——來自木柵茶園的芬芳
    木柵茶園,位於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屬於觀光茶園,同時也是鐵觀音和包種茶的專業區,這兩種茶也均引自福建。其中鐵觀音引自福建安溪。「鐵觀音」三字,毛筆繁體字,上方,祥雲烘託「茶道」兒子,左側「木柵茶園」,防雕版印刷,背景類似與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群房屋。整個的畫面都在體現著中國風!而在下方還標註有一個「涼」字,表面該款煙油屬於涼油了。
  • 鐵觀音和臺灣烏龍,你得學會區分它們
    鐵觀音產自福建,而臺灣烏龍茶也源於福建,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臺灣烏龍茶結合福建閩北武夷巖茶和閩南鐵觀音的做法,另外創造了一種風格。福建烏龍茶的制茶工藝傳到臺灣後有所改變,依據發酵程度和工藝流程的區別可分為輕發酵和重發酵烏龍茶。
  • 飲茶札記丨臺灣鐵觀音
    ,位於臺北市郊的木柵。因此,臺灣鐵觀音多以「木柵鐵觀音」的標識進行銷售。何為「木柵」?早期的福建移民,沿著河岸以木椿圍起柵欄抵擋當地原住民。由於沿用甚久,漸漸成了地標性建築。「木柵」,因此就成了這一帶的地名。我第一次到木柵,其實是誤打誤撞。
  • 去貓空喝正欉鐵觀音
    木柵是個古老的茶區,當年人們因為想喝好茶特意上山來買茶,沒想到買茶、喝茶的人愈來愈多,木柵的茶卻愈產愈少,木柵鐵觀音聲名遠播,但除非行家,沒有幾個人喝到真正的鐵觀音。>千株鐵觀音茶苗揭開序幕,經過悠遠的歷史,木柵茶區也許不如過去那樣興盛,做觀光生意的多於茶農,但還是有仍在生產中的茶園,那麼,為何喝到真正木柵鐵觀音的人卻不多,這是怎麼回事?
  • 木柵寡婦鍾傳奇
    相傳「寡婦鍾」原先吊掛在內門木柵一處觀光果園的鐘樓裡(即照片中紅色圈圈處)。     相傳寡婦鍾原先吊掛在內門木柵一處觀光果園的鐘樓裡(即照片中紅色圈圈處),早期漢人驅逐當地原住民,佔據其墾地並築柵為界,因而全省有許多地名稱為木柵,漢人並在柵欄適當處所設置瞭望臺警哨,見外敵入侵,立即敲鐘示警,內門鄉木柵鐘樓內的古鐘,就是因應當時功用而設置的警鐘。
  • 「茶葉軒」鑑賞鐵觀音磚胎濾火氣,品飲鐵觀音寶典
    福建安溪鐵觀音和臺灣木柵鐵觀音在制茶過程中,所呈現的條索外觀,成茶後的烘焙度不同,在茶湯表現上也互見特色。 安溪鐵觀音在制茶過程中,因其條索不像臺灣木柵鐵觀音經過「團揉」,茶葉外觀,葉葉分明,又因安溪制鐵觀音經過輕度熔火(惟到了香港,鐵觀音會按各茶莊所要表現的茶葉特質,烘焙出不同火候),因此必須泡出安溪鐵觀音的花香,而非只發掘鐵觀音的「官韻」就算數了!
  • 安溪鐵觀音的百年「變身記」,這三種鐵觀音茶你喝過嗎?
    說起鐵觀音茶,人們立馬就會想到安溪。安溪鐵觀音以獨特的「蝌蚪形、蜻蜓頭、青蛙腿、蘭花香、觀音韻」獨步茶林,成為世所公認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如果大家以為只有安溪才有鐵觀音茶的話,那就未免太孤陋寡聞了。
  • [視頻]團團、圓圓開始在臺北木柵動物園的新生活
    專題:海峽兩岸    央視網消息(海峽兩岸):23日晚,大陸贈送給臺灣民眾的兩隻大熊貓團團、圓圓入住臺北木柵動物園的新家,開始了他們在臺灣的新生活。
  • 匠木第二章柵板邊榫怎麼完美通關 第二章柵板邊榫攻略
    匠木第二章柵板邊榫怎麼完美通關?匠木是一款可以讓玩家在遊戲過程中了解中國榫卯的結構組成,在遊戲的同時也可以對古代匠人的智慧進行探索,接下來40407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匠木中第二章柵板邊榫的攻略! 匠木第二章柵板邊榫怎麼完美通關?
  • 2020現代:現代木柵家庭露營之旅的發起
    2020年現代木柵 zgqczj.com攝影:凌晶晶作為媽媽和汽車新聞記者,我每天以「 Y」結尾為家人做所有的開車,裝卸工作,2020年現代木柵 zgqczj.com攝影:凌晶晶圖片不會說謊:帶孩子旅行意味著打包一堆大小不一的東西。
  • 木柵鳳梨酥皮薄餡多幼咪咪
    臺北市TOP麵包店,最近這幾年大概都登過媒體版面,但是,資深師傅心底最惦記的答案卻是一間木柵老店,昔日盛況每逢中秋,都有像演唱會一樣的排隊人潮,隔著老舊鐵門,飄散出來的鳳黎酥香氣古樸,看似清柔淡雅,口感卻濃鬱紮實得童叟無欺,吃過的人都稱很難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