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早上到站點的第一件事,是泡一壺茶。
這是復工以後,陳雲形成的習慣。他想用這「一盞茶」的功夫,逼自己慢下來。
他知道快遞得快,但急不得,「越著急越容易出錯」。
陳雲是天天快遞枝江網點的負責人,該網點主要負責枝江城區四大區域和11個鄉鎮的快遞收發。
據陳雲介紹,往年在正月初十正式開工以後,都會有大量的單子湧進來。但今年在疫情影響下,天天快遞枝江站延遲到3月20日才復工,「枝江整體快遞收件價格都在上漲,行情比較一般。」
2019年,天天快遞枝江站僅湖北特產,最多時1個月能超過10萬件,可今年的情況非常不樂觀,到了3月下旬,日均不過700至800單,「但湖北電商今年特別猛,有信心!」
「和客戶關係好卻收不了貨,會很尷尬」
疫情給枝江放起了慢動作。
整個2月快遞停運,讓很多應季的農產品在過季的邊緣瘋狂試探。
「像馬蹄、紅薯、蓮藕這些,本來年尾年初賣都是最好的,可現在大多都爛在泥裡,農戶們損失真不少。」
復工以後,有很多老朋友來找陳雲。陳雲常常就這樣,在快遞點的辦公室,給他們倒一杯茶。
但最初,他並不敢多談,「都是老夥計,他們跟你關係是好。但如果這個時候收不了貨,會很尷尬。」
貨來了,收不了?
陳雲說,整體枝江快遞行業的收費都在上漲,自己能堅持不漲價,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雖然我真的很想幫他們一把。」
不過很快,東風來了。
4月1日,蘇寧官方宣布援鄂13條,以援助湖北為契機,持續集結超市、家樂福、拼購、小店、推客、物流、直播等力量,為湖北農戶全網帶貨。在物流方面,1對1服務。針對湖北地區新入駐平臺商戶,免收1個月倉儲費用,運費方面,在現有配送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新入駐平臺商戶再享9折。
早在2019年12月,首批拼購村授牌儀式上,蘇寧物流就表示,針對拼購商戶,天天快遞將實施物流費用由總部直批,保證在當地是同行最低價。
一系列的政策,讓陳雲有了底氣。
他開始頻繁地請老夥計們喝茶,邀請他們加入拼購,「對他們來說,多一個平臺多一個渠道,不虧。拼購畢竟是蘇寧自己的平臺,又有新政策,信得過。」
對於陳雲來說,拼購、天天快遞業務如果能形成一條線,農產品上行,物流下沉,循環往復,是最佳狀態。
錯過「抗疫」,不能錯過援鄂
枝江是三峽宜昌的東大門,瑪瑙河流經枝江,滋養了萬畝良田,孕育出的稻米晶瑩剔透,所以取名「瑪瑙米」。
民間流傳,北有五常,南有瑪瑙。
為了擦亮「瑪瑙米」這張名片,枝江政府每年投入1000萬元實施定向補貼,建立優質水稻基地12萬畝,優選達到國標二級以上標準的優勢品種。
張亮是陳雲牽線蘇寧拼購的第一個商戶,他售賣的,就是「瑪瑙米」。
兩人從2019年開始合作,巔峰時刻,天天快遞單點單天能操作9000單。可到了2020年3月,「單量開始下滑得很厲害,米倉沒有完全復工,有單子沒米發,也是原因之一。」
張亮最早在2019年12月就對拼購產生了興趣。
那時,慶安大米叫得響亮,拼購村的落地勾得張亮心痒痒。
「我倆一有時間,就會湊一塊兒喝茶,討論入駐拼購的事兒。」本來打算年後開始大幹一番,卻被疫情攔了腰。
張亮對陳雲很信任,他常把上千斤大米直接放在天天快遞倉內,「到單出貨,快。」
武漢最難的時候,陳雲曾多次向相關部門請纓送米「抗疫」,「可當時實在是管得太緊了,不讓去。」
他對此耿耿於懷。
到了張亮這件事情這裡,遺憾好像有了彌補的去處,「援鄂必須得走一波了。」
3月下旬,瑪瑙米在蘇寧拼購正式上線,蘇寧援鄂13條的加碼,讓米袋子出枝江變得更輕便,「我們站點,現在一天大概能發1000單吧。」
「他們每天在群裡討論,熱火朝天的。」陳雲說,「雖然量還沒起來,但我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