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新民網】本報有關崇明水仙的連續報導,引發市民的廣泛關注,由崇明水仙引伸到嘉定蠟梅、松江銀柳,這兩種花卉曾經與崇明水仙並稱滬上傳統名花——「上海三寶」。
崇明要建水仙島,那麼,蠟梅、銀柳近況如何?記者尋訪發現,嘉定蠟梅眼下正在外岡鎮盛開,再過半個月就進入上市旺季,而松江銀柳卻難覓蹤影。經本報牽線搭橋,南翔古猗園有意收齊「三寶」,集中在12月28日開幕的新春遊園會展出。
蠟梅鮮切花盆景結伴來
嘉定外岡蠟梅源於太平天國時期留下的一棵古臘梅,至今已有270多年歷史。上世紀40年代,著名國畫家鄭午昌也曾在這裡居住,種梅、品梅、畫梅,留下了幾十棵「60歲左右」的蠟梅樹,當地百姓幾乎家家種蠟梅。
本世紀初,作為外岡當地特色農業,臘梅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農家分散零星種植,發展到大面積規模種植,全鎮的蠟梅種植面積目前達到1600畝,鎮裡還成立了蠟梅研究所,建起了融合農家樂的蠟梅園。蠟梅的生產銷售、賞花旅遊業已初步形成。
今年,蠟梅將走進古猗園的新春遊園會,滬上插花高手將以蠟梅鮮切花為主材料,創作蠟梅花藝,同時,蠟梅盆景也將首次亮相。
銀柳曾經輝煌如今衰落
「30年前,松江城北地區到處都能見到銀柳,種植面積上千畝,還出口東南亞,成為幫上海賺外匯的花卉。」滬上花卉專家葉增基清楚地記得當年上海種植銀柳的盛況,「銀柳,在廣東話中諧音『銀樓』,特別受廣東人青睞,上海市民也喜歡在過年時買上一大把,插在花瓶裡,能放上好幾個月,既好看又便宜實惠。」銀柳更因栽培簡單,當年扦插當年就能上市,上世紀80年代,在松江等地推廣非常快,種植面積超過了千畝。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江蘇啟東、海門等地以土地、人力成本低,先搶去一部分市場,後來臺灣宜蘭種植的銀柳質量高,又搶走了一部分市場,價格打不過江蘇,質量比不過宜蘭,上海的銀柳日漸稀少。如今,在松江已基本找不到銀柳。
本報記者沈敏嵐
新民網茶館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newteahouse
無節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時事脫口秀!
你今天腦補了嗎?
新民網事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xinminwangshi
突發事、新鮮事、有趣事
感人事、煩心事等你來爆料!
掃一掃,關注有禮!
儂好上海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樂、上海故事、同城活動
每天熱愛上海多一點
加入小儂家族就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