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匯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面的強大力量。除了要把握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外,具體操作層面上也應注重幾個「關係」的把握。
一是要把握好「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係。黨中央已經明確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各地要解決好落地問題,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方案。編制村莊規劃不能簡單照搬城鎮規劃,更不能搞一個模子套到底。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要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並善於總結基層的實踐創造,不斷完善頂層設計。
二是要把握好「短期計劃」和「長遠目標」的關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著眼長遠謀定而後動,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聚焦階段任務,找準突破口,排出優先序,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要有足夠的耐心,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切忌貪大求快、颳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
三是要把握好「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關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從農業農村發展深層次矛盾出發,聚焦農民和土地的關係、農民和集體的關係、農民和市民的關係,推進農村產權明晰化、農村要素市場化、農業支持高效化、鄉村治理現代化,提高組織化程度,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放開搞活農村經濟,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要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四要把握好「群眾滿意」和「階段任務」的關係。要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讓億萬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科學評估財政收支狀況、集體經濟實力和群眾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投資規模、籌資渠道、負債水平,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決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