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金融峰會閉幕,金融監管層在上海釋放重要信號,讓外資機構歡欣...

2020-12-14 金臺資訊

摘要:監管層在上海這樣一個全球金融機構的匯集之地,釋放中國金融繼續開放的信號,無疑是最為恰當的選擇。

2020年,金融盛會在上海接踵而至。繼陸家嘴論壇、外灘大會之後,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昨日在滬閉幕。

三天的議程,全球金融人士都試圖在上海——這個崛起的國際金融中心,尋找疫情影響下金融發展的方向。而這些方向,在各方思想的碰撞之中,已逐漸浮出水面。

方向一:中國金融將繼續開放

峰會之上,開放之聲不絕於耳。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明確,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將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變。

無論是面對全球市場新形勢,還是國內發展新格局,擴大開放都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必經之路。監管層在上海這樣一個全球金融機構的匯集之地,釋放中國金融繼續開放的信號,無疑是最為恰當的選擇。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預計,中國金融機構將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儘管全球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中國仍在繼續加快開放金融市場,為全球投資者和中國金融機構提供長期機遇。即使未來未知,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們歡欣鼓舞。」

「新的全球經濟環境下,中國的金融開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相信,「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將建立起在制度建設、規則連接和人才聚集等各個領域都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投資與營商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外資機構也開始思考,如何在開放的中國更好發展。「作為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中國提供更平等競爭環境的同時,自身也需要克服水土不服,進一步適應中國的經濟體系以及文化。」渣打集團執行長溫拓思表示,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和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中所佔的份額較小,相信今後的佔比會逐漸增加。

方向二:金融科技是決定力量

疫情影響下,數位技術的應用價值更加凸顯,社會數位化進程明顯加速,金融科技的力量已引起了各方重視。作為峰會的重要議題,嘉賓們普遍認為,在未來全球的經濟復甦中,金融科技將成為決定性的力量之一。

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認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時代背景下,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誰能抓住金融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誰就能成為這一歷史劇變中的先行軍、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和市場競爭中的領頭雁。

「疫情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但也讓既定的未來更早到來,科技驅動、普惠發展、開放共贏就是新金融的三大確定未來。」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毫不諱言,科技對金融的變革剛剛開始。未來以雲計算、分布式資料庫和區塊鏈為代表的「雲庫鏈」會成為新金融的技術要件。同時,新金融的服務方式也在變化,走向普惠,服務80%的長尾用戶。

不過,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有兩面性,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也需要監管的適度跟進。「金融科技為現代金融體系注入了新活力,但在為解決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新手段的同時,也呈現出金融風險傳播速度更快,溢出效應更強,風險結構更複雜的鮮明特徵。」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如何構建一個創新能看得清、業務能穿得透、風險能管得住的數字金融體系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提醒,要建立、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金融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方向三:上海要邁向更高能級

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面前,一個強有力的金融中心,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尤為重要。在與會各方看來,建設中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顯然將擔負起新的使命,向更高能級邁進。

上海,應該是開放的高地。正如方星海所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鮮明特點,是有一個開放的、門類齊全的、與全球互利互通的、和中國經濟規模相當的資本市場。擴大和深化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必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新的動力。

上海,應該是創新的試驗田。三大新的任務為上海的金融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平臺,金融、科技、產業的三角互動探索更是為金融科技發展帶來了寶貴的成長土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建議,下一步上海應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為抓手,更好地發揮上海在全國的示範作用,以數字金融、綠色金融和傳統金融為引領,完善產業鏈、創新鏈的融資體系。

上海,應該是生態的樣板。上海對於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金融也是重要一環。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認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一開始比較注重硬實力,即金融領域的各項硬指標。但是將來除了硬實力,上海更要加快發展軟實力,包括金融法制和人才環境,完善監管,對接國際通行規則等。只有更多注重軟環境,金融中心才能可持續發展,邁向更高能級。倫敦金融城市長阿德曼·羅素(Alderman Russell)則表示,上海完全有能力像倫敦一樣,憑藉良好的生態、獨有的文化吸引全球人才和資金,這將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競爭中的顯著優勢。

相關焦點

  • 外灘金融峰會閉幕,金融監管層在上海釋放重要信號,讓外資機構歡欣...
    摘要:監管層在上海這樣一個全球金融機構的匯集之地,釋放中國金融繼續開放的信號,無疑是最為恰當的選擇。2020年,金融盛會在上海接踵而至。繼陸家嘴論壇、外灘大會之後,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昨日在滬閉幕。三天的議程,全球金融人士都試圖在上海——這個崛起的國際金融中心,尋找疫情影響下金融發展的方向。
  • 外灘金融峰會釋放新信號,騰訊金融該如何抓住機遇?
    在今年10月底,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舉行。據悉,該次峰會以金融開放助力雙循環、金融科技助力數字經濟和金融生態助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向外界釋放出金融發展的新信號。中國的金融科技,始於網際網路金融,是提高我國金融能力,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力量。當前誰能抓住金融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就將成為歷史劇變中的先行軍、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與市場競爭中的領頭雁。
  • 外灘金融峰會 | 屠光紹、王江等出席 共同展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為深入研判疫情對全球經濟格局的影響,把脈新經濟發展機遇,力爭變局中開新局,2020年10月23-25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在上海召開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主題為「危與機: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作為戰略合作機構參與本屆峰會。
  • 外灘金融峰會三大關鍵詞:開放、科技、生態
    文 | 宋瑋(某金融機構宏觀研究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肆虐全球,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在此背景下,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2020年10月23-25日在上海舉行。
  • 外灘金融峰會透露重要信號(四)|監管層關注債務問題,貨幣政策趨向...
    在剛剛結束的外灘金融峰會上,多位金融監管層領導表達了對未來債務問題的關注。分析人士表示,監管層對金融風險的防範意識仍然較高,預計未來貨幣政策趨向或將向金融穩定和防風險靠攏。  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外灘金融峰會上強調,當前全球金融經濟環境變化劇烈,既要堅守底線,也要靈活應對風險挑戰,勇於除舊立新。要堅持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支持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 外灘金融峰會三大關鍵詞:開放、科技、生態
    文 | 宋瑋(某金融機構宏觀研究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肆虐全球,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在此背景下,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2020年10月23-25日在上海舉行。
  • 和合資管:2020外灘金融峰會 聚焦"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
    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再出發之年,金融盛會在上海接踵而至。繼陸家嘴論壇、外灘大會之後,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10月23-25日在滬召開。
  • 外灘金融峰會熱議金融科技 即科攜手銀行助推數字金融
    10月23日-25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在上海召開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監管人士、機構高管與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熱議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在外灘金融峰會舉辦之際,即科金融攜手主辦方,一起組織「浦江夜話」活動,邀請金融高管夜遊黃浦江,暢談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合作的嶄新未來。
  • 外灘金融峰會釋放新發展信號 桔子數科以科技助推新金融發展
    近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金融科技作為峰會的重要議題,引起了各方熱烈的討論。嘉賓們普遍認為,在未來全球的經濟復甦中,金融科技將成為決定性的力量之一。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峰會上表示,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 和合資管:2020外灘金融峰會 聚焦"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
    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再出發之年,金融盛會在上海接踵而至。繼陸家嘴論壇、外灘大會之後,定位「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的外灘金融峰會於10月23-25日在滬召開。
  • 外灘金融峰會專家熱議新金融 中企雲鏈中間件科技創新受表彰
    10月23-25日,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王岐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主席陳元、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雲等300多位大咖齊聚外灘。
  • 上海:金融開放「引力」十足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上海:金融開放「引力」十足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新華社上海5月7日電 題:上海:金融開放「引力」十足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新華社記者桑彤>野村東方國際證券首家營業部開業、上投摩根基金成為首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獲批籌建……今年以來,上海抓住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機遇,全力推進外資金融項目落地。
  • 金融機構總部紛紛落戶上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引力」源於哪?
    未來三年,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將通過產業網際網路、數字新基建、金融科技、跨境業務、政府移動辦公協同平臺等一系列合作項目,全面融入上海的大發展。 今年一季度,包括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等外資機構就舉行了特殊的「雲開業」儀式。到目前,包括友邦人壽、貝萊德、路博邁等一批知名外資金融機構都已在上海布局落子。
  • 外灘大會:上海劍指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同時,金融科技(Fintech)作為未來金融發展的制高點,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全新突破口,也是上海超越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的一把鑰匙。本次外灘大會的舉辦,對於打造上海金融科技品牌、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具有積極意義。一、外灘大會—上海致力於打造的又一個世界級國際會議品牌外灘大會對於上海而言,意義非同一般,這種意義可以從多個維度來理解。
  • 標誌性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凸顯「上海引力」
    新華社上海12月27日電題:標誌性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凸顯「上海引力」新華社記者姚玉潔、桑彤、陳雲富野村、摩根大通、東方匯理等標誌性外資控股金融機構加快落戶,開放深度、開放成色不斷提升——正向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目標衝刺的上海,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煥發新的活力,國際顯示度持續提升
  • 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大禮」,上海躋身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三
    在指數具體考察的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金融發展水平、國際聲譽等五個方面,上海在最近4期報告中全部進入前十,而在銀行、投資管理、保險、專業服務、金融監管、金融科技等細分領域,上海在最近4期報告中也基本進入前五。
  • 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專訪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如何比肩倫敦、紐約?
    2020年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而言,又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之年。在這個歷史新起點上,10月23日-25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將在上海召開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峰會主題為「危與機: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
  • 「上海正在成為金融的開放中心」
    在此之前,滬上金融機構已經圍繞這片國家戰略之地,突破區域壁壘,創新一體化金融服務,推出了包括聯合授信、異地開戶、異地抵押等一系列措施,促進各種要素在區域間便利流動。 這是上海抓住「三大任務」的機遇,不斷修煉內功,探索制度創新,增強金融服務能級的縮影。
  • 外灘金融峰會揭曉「2020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 360數科入選
    來源:金融界網站10月23-25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將在上海召開。本屆峰會繼續聚焦金融開放、金融科技、資產管理三大主題,就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雙循環戰略等議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