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3月16日,延安路隧道封閉後第一個工作日,新建路隧道往外灘方向車流量密集。記者 張新燕 圖
延安東路隧道實施大修一周,哪些隧道車流量增加得最多?市民選擇如何過江呢?
昨日,記者從市路政局了解到的相關數據顯示,本周周一至周五5個工作日中,早高峰(6點-9點,下同)期間除個別隧道、大橋出現過一定擁堵外,總體上通行平穩。根據對人民路隧道、復興東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大連路隧道、楊浦大橋和南浦大橋等6條分流橋隧的流量統計,5個工作日早高峰車流量(與上一周5個工作日相比,下同)增加最多的為人民路隧道,大連路隧道和楊浦大橋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時,早高峰期間車流總量最大的是南浦大橋。
6處周邊隧橋分流原延東隧道七成交通量
3月14日零時,延安東路隧道正式啟動大修工程,浦東往浦西方向實施封閉,至今已經一周。
作為上海連接浦東與浦西,跨越黃浦江的一條主要道路,延安東路隧道浦東往浦西方向的封閉給該區域的交通帶來一定影響。施工期間,途經的13條公交線路進行了調整,其中改線10條、縮線2條、停駛1條。10條改線線路中,9條繞行人民路隧道,機場五線繞行南浦大橋。相關部門建議社會車輛可改走人民路隧道、復興東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和南浦大橋繞行。
根據本周工作日早高峰和上周相同工作日早高峰車流情況的比較,延安東路隧道周邊6處隧橋分流原延東隧道約72%的交通量。其中3月19日(周四)早高峰累計分擔延安東路隧道東向西流量5334輛,佔延東隧道封閉前交通90.25%。其間人民路隧道東向西方向從8:15開始至9:03出現擁堵;最低的則是3月18日(周三),佔延東隧道封閉前交通量的58%。
根據分析,剩餘的過江車輛有可能從盧浦大橋、西藏南路隧道等其他越江通道過江,或改乘地鐵、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越江。其中地鐵本周一至周四的客流總量均在900萬以上,且呈逐漸上升趨勢,分別為911.3萬、928.4萬、931.7萬和938.7萬人次,當然其中也不排除春運過後客流的自然增長。
人民路隧道仍是首選但兩側連接道路較擁擠
一周工作日中,人民路隧道早高峰車流量累積增加10973輛次,平均每個早高峰增加車流量超過2000輛次。原來延安東路隧道同一時段早高峰的車流量在6000輛次左右,人民路隧道佔到了分流總量的三分之一。而從每天同比增加的車流量來看,人民路、復興東路、新建路3條隧道雖然各自增加的幅度有多有少,但變化基本不大,像人民路隧道從周二至周四,每天與上周相比增加量基本在2200至2400輛次之間。
人民路、復興東路、新建路隧道,由於原先的車流量低,承擔分流任務尚有餘量,隧道內運行都較暢通,只是這幾條隧道浦東、浦西兩側的地面道路壓力較大,浦東的浦東南路(東昌路排隊至濰坊路)、浦城路(東昌路排隊至張楊路)、陸家嘴環路(東昌路排隊至陸家嘴地道)均較擁擠,浦西的河南路由於承擔著人民路、復興東路兩條隧道的右轉車輛,外灘隧道則本身的車流量比較高,也都容易出現擁堵。
雖然南浦、楊浦兩座大橋直接連通快速路,但是由於之前接近飽和狀態,能夠容納增量的空間有限。其中南浦大橋每天早尖峰時段平均流量近1.1萬輛次,更易擁堵,尤其是在7:10-8:30的時段。
統計數據還顯示,晚尖峰時段新建路隧道增加的流量超過了復興東路隧道,僅次於人民路隧道,周一、周三、周四均發生了擁堵現象。
相關人士表示,從一周的分流情況來看,通過延安東路周邊橋隧的分流線路或受到本身流量大的影響,或受到兩側連接道路的影響,各有優劣。
■大數據
分流橋隧車流量統計
根據對6條分流橋隧的流量統計,5個工作日早高峰車流量增加最多的依次為人民路隧道(10973輛次)、復興東路隧道(3637輛次)、新建路隧道(2534輛次)、南浦大橋(1774輛次),大連路隧道和楊浦大橋則有不同程度降低;早高峰期間車流總量最大的依次為南浦大橋(54426輛次)、楊浦大橋(51280輛次)、復興東路隧道(27452輛次)、人民路隧道(21888輛次)、大連路隧道(16513輛次)和新建路隧道(12791輛次)。
越江地鐵客流總量數據
地鐵本周一至周四的客流總量均在900萬以上,且呈逐漸上升趨勢,分別為911.3萬、928.4萬、931.7萬和938.7萬人次。
易發生擁堵的路段
浦東南路(東昌路排隊至濰坊路)、浦城路(東昌路排隊至張楊路)、陸家嘴環路(東昌路排隊至陸家嘴地道)均較擁擠,浦西的河南路,外灘隧道也容易出現擁堵。南浦大橋每天早尖峰時段平均流量近1.1萬輛次,易擁堵,尤其在7: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