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剛剛過去,島城2018年的整體天氣狀況如何?氣溫比常年高了還是低了?降水多了還是少了?又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氣象事件呢?
青島市氣象臺副臺長王建林介紹,2018年青島全市平均氣溫13.3℃,比常年同期偏高0.5℃;全市平均降水量700多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接近一成(常年平均值664.4毫米)。從各月的情況來看,3-9月、11月氣溫偏高,其它月份氣溫偏低;降水是3月、5-6月、9月和12月偏多,其餘月份都降水偏少。 咱們青島,冬季縮水的幅度並不大,由原來的平均158天,縮減到目前的平均157天。157天雖然是略微縮水之後的天數,但仍然是超長待機了。冬季是我們青島四季中最為漫長的一個季節,一般從10月底11月上旬開始,持續到來年的4月上中旬結束,佔據了一年中的5個多月時間。
2018年生成以及登陸我國的颱風都偏多,咱們島城雖然沒有受到正面影響,但是也有颱風給我們帶來了比較豐沛的降水。2018年7月23日,受10號颱風「安比」影響,青島全市出現大雨到暴雨,其中黃島大暴雨114.2毫米,市區51.0毫米;8月15日,受14號颱風「摩羯」減弱的低壓環流影響,全市出現了小到中雨,局部大雨;8月20日,受18號颱風「溫比亞」影響,全市出現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其中膠州大暴雨127.8毫米。
2018年6月13~14日,受冷渦天氣影響,青島自北向南出現冰雹、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全市出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小時最大降水量66.1毫米,極大風速34.8米/秒(12級),為1966年觀測至今6月份最大風速。受此次強對流天氣影響,市區、膠州、平度、黃島出現大風、冰雹災害,造成房屋樹木倒塌、車輛砸傷、農作物受災、漁船失聯等,造成了嚴重損失。
2018年夏季(6-8月),全國平均氣溫21.9℃,較常年同期偏高1.0℃ ,為1961年以來最高;平均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偏高1.0℃和1.4℃,也為歷史同期最高。各省(區、市)中,天津、河北、北京偏高幅度佔據全國前三甲。有197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標準,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及西南等地;55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主要分布在吉林、遼寧等地。2018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央氣象臺連續33天發布高溫預警,這是從2010年有統計記錄以來高溫預警連發時間最長的一次。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夏季平均氣溫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處於線性上升趨勢。同時1951年以來我國地表年平均升溫率高於全球。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我國高溫天氣將趨於常態化,極端高溫的範圍從零星分布走向區域化甚至整體化,發生頻率加快。夏季,北極圈內一些氣象站氣溫一度超過30℃,同處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也出現大範圍高溫熱浪,僅日本就造成140多人死亡,8萬餘人中暑。
今年島城夏天的高溫也讓人印象深刻,數據顯示,8月上旬全市平均氣溫29.5℃,比常年同期偏高3.2℃,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從高溫日數來看,市區≥30℃的日數為27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4天,8月9日市區出現35.3℃年度最高氣溫,排在1961年以來最高氣溫第六位。各區市≥35℃的高溫日數中,萊西、平度最多10天,即墨8天,嶗山、膠州、黃島各1天,大多數區市的高溫日數都比常年同期偏多。從高溫出現時段來看,去年島城高溫主要出現在6月21~22日、7月22日~8月13日。特別是7月29日~8月13日,由於熱帶高壓持續控制,市區出現15天≥30℃的高溫天氣,萊西、平度、即墨分別出現8天、6天、5天≥35℃的高溫天氣。高溫再加上溼度大,所以體感溫度更高。
除了熱之外,冷空氣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在寒潮天氣影響下,2018年1月22~24日,青島氣溫明顯下降,並伴有小陣雪和大風。24日除市區之外,其它區市最低氣溫均跌破-10℃,萊西最低氣溫降至-12.7 ℃,48小時降溫幅度大於10℃。以這場寒潮天氣為開始,1月下旬至2月上旬,青島持續低溫嚴寒。另外,3月15-16日,我市再次出現寒潮天氣過程。
下個星期,我們會走過二九,進入三九。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這段時間裡,從常年的情況來看,三九四九所處的一月中下旬,是青島一年中最冷的時段。三九期間,全市平均氣溫-1.7℃,四九的氣溫變化不大,為-1.8℃。不過就我市南北地區來說,南部沿海一帶比北部內陸地區的氣溫要高一些。比如,市區三九的平均氣溫是-0.4℃,四九是-0.5℃;而萊西對應的氣溫是-3.0和-3.1℃,南北差了兩度多。
未來一周,島城以多雲間晴天氣為主,有兩次冷空氣影響,7日局部有短時小雨雪,10日大部地區有雨夾雪。氣溫小幅波動,最高氣溫全市2~5℃,最低氣溫市區及沿海地區-3~1℃,內陸地區-9~-1℃。北風短時南風,風力3-4級為主,8日、11日北風陸地4-5級陣風7級,海上6-7級陣風8級。(半島記者 潘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