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媽發現,自己家寶寶肚子經常會「咕嚕響」,有時候還會伴隨放屁,懷疑是不是寶寶生病了?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講一下……
首先,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處於無菌環境,當然腸道內也是無菌的。
當寶寶被分娩出來後,開始吃母乳、吃奶粉,因此腸道便開始接觸外界的細菌了。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腸道中有上億的細菌,其中99%是有益的細菌,被稱為「益生菌」。如果人體缺少了這些益生菌的保護,就容易受到另外1%致病菌的侵害。
腸道菌群需要一個平衡,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出現細菌比例不協調的情況。尤其當腸道內能分解食物而產生氣的細菌比較多時,寶寶的腸道內氣體就會增多,所以媽媽們就聽到了寶寶肚子「咕嚕響」,而且這些氣體會通過放屁排出體外。
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就需要幫寶寶建立一個平衡的菌群環境,讓益生菌佔據主要地位。
導致寶寶肚子「咕嚕響」的3種原因:
一、食物原因
正所謂「病從口入」,有益菌和有害菌,幾乎都是通過口腔進入人體,所以我們要先檢查飲食問題。
1、母乳餵養的話,媽媽要堅持自己的飲食
是不是最近吃了火鍋、冰激凌、玉米等食物,如果懷疑是因為自身的飲食,導致寶寶肚子脹氣難受,可以把有嫌疑的食物,比如豆類、花菜、辛辣食物從飲食中去掉,然後觀察寶寶的症狀是否有改善。
美國兒童腸胃病專家約瑟夫·萊維指出:如果媽媽在節制飲食期間,寶寶的症狀沒有明顯改善,說明母乳不是寶寶脹氣的原因。當然,如果有所改善,媽媽就應該遠離這種食物。
另外,母乳中糖分過多,也會引起寶寶肚子脹氣。因為糖分在寶寶肚子裡過度發酵,也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脹氣,包括大便稀、次數多、泡沫多、酸味重等情況,這時媽媽應該注意自己攝入的糖分了。
2、奶粉餵養的話,可以更好其它品牌
雖然配方奶粉中,主要原料為牛乳,但會有很多營養成分的添加,而且不同品牌配方不同。大家在購買配方奶粉的時候,可以看下配料表,那種不含乳糖、不含豆制、低致敏的奶粉,會減少寶寶肚子脹氣的情況。當然,更換奶粉後,至少要一個星期後才能看到效果。
3、輔食引起的腹脹
在寶寶能吃輔食後,媽媽會非常開心,為了給寶寶增添更多的營養,會給寶寶吃各種種類的食物。比如玉米羹、慄子泥、豌豆泥、黃豆泥、蘋果、梨、果汁等,都可能導致寶寶腹內氣體聚集。如果懷疑是輔食原因,可以減掉你所懷疑的食物,觀察寶寶的症狀是否有改善。
二、進食方式不對
有時候,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寶寶吃了什麼,而是寶寶如何吃下去的。比如母乳餵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不對,或者乳房擺放位置不適當,都可能導致寶寶吸進去很多空氣,以至於打嗝腹脹。
有調查發現,使用奶瓶餵養的寶寶,更容易吸入過量空氣。當寶寶在吃奶時,如果你能聽到「咕嚕」的冒泡聲,或是看到奶液從寶寶的嘴角流出來,很明顯這是因為奶嘴的含裹不嚴密。
奶嘴的材質、形狀,奶嘴開孔的大小,都會影響寶寶的吞咽。選擇合適的奶嘴,把寶寶的頭擺成45°傾斜,奶瓶也相應傾斜,使奶液充滿奶嘴,這樣能減少吃奶時的空氣吸入。
吃奶粉的寶寶,可以適當給寶寶餵點白開水,這樣不僅能讓寶寶習慣使用奶瓶,還能清潔寶寶的腸道,加快腸蠕動,補充體內水分。
三、長時間哭鬧
美國兒科教授史蒂芬·保羅韋奇指出:寶寶在哭鬧時,會吞入大量的空氣,導致肚子脹痛,而且會陷入惡性循環。意思是說,寶寶哭鬧後,肚子有脹氣不舒服,然後因為肚子不舒服,寶寶會繼續哭……如此反覆。
實際上,健康的寶寶,每天哭鬧的時候特別少。大多數寶寶哭鬧,都是因為餓了、尿了、想睡了……等等,如果這些情況得到了正確護理,寶寶基本上是不哭的。如果寶寶哭了,家長也不去管,不去分析原因,任由寶寶去哭,就會增加寶寶肚子脹氣的可能。
消除寶寶肚子「咕嚕響」的方法
1、給寶寶按摩腹部
寶寶肚子有脹氣時,經常會陷入惡性循環,那就是反覆哭鬧。所以,我通常建議,即使寶寶不哭鬧的時候,每天也應該堅持給寶寶按摩腹部。一方面可以幫助寶寶緩解腹脹,另一方面也會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增加親子互動時間。
2、幫寶寶拍嗝
有時候寶寶正吃著吃著奶,突然停下來不吃了,表情還有點不開心,或許是肚子裡有脹氣了。這時,可以停止餵奶,先給寶寶拍嗝。
另外,就是根據寶寶月齡的大小,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腿上,飛機抱,或者是趴在自己的肩膀上,給寶寶拍後背。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讓寶寶平躺在床上,父母雙手抓握寶寶雙腿,讓寶寶做出騎自行車的動作,這種方法要在吃奶一個小時以後進行。
3、吃藥
如果寶寶腸胃不舒服已經很長時間得不到改善時,需要去醫院看醫生,讓醫生開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或者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益生菌,用以調節寶寶的腸胃菌群。
雖然寶寶肚子「咕嚕響」不是什麼大病,但它卻反映出了寶寶腸胃的一種狀態。在育兒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的原因,尋找問題解決辦法,是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功。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