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深圳的寬鬆落戶窗口期還能維持多久?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作 者丨王帆
編 輯丨林虹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1月8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八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了《關於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等。
關於2020年的規劃,報告指出,優化戶籍遷入政策,戶籍人口新增50萬人,其中審批類遷戶指標控制在16.5萬人以內。
預期新增50萬戶籍人口的目標,以及16.5萬審批類遷戶指標約束,傳遞出什麼訊息?
戶籍人口增速一度放緩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了《關於深圳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計劃(草案)的報告》,關於2016年的戶籍人口規劃,該報告提出,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出臺實施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系列文件,增闢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戶渠道,提高戶籍人口比重,2016年在冊戶籍人口達到405萬人。
這一數字對比2015年實際的355萬戶籍人口,預期將增加50萬。
2016年8月,深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戶籍遷入若干規定》等文件,提出將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這也被視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爭奪戰」的一個標誌。
根據深圳統計公報披露的數據,2016年深圳實際戶籍人口達到385萬人,對比上一年增加了30萬,儘管未能實現年初的目標,但8.3%的增速已經超過了此前兩年。
2017年稱得上是一個「爆發」之年。這一年,深圳戶籍人口達到435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50萬,增速也一舉升至11.3%。
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49.83萬,增量居各城市首位。然而,這一年戶籍人口僅增加了20萬,增速降至4.6%。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前高級研究員李宇嘉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2016年的戶籍新政之後,深圳集中辦理了一批隨遷入戶,這一定程度導致戶籍人口增長數據有一個「突變」,隨著過去幾年一批達到落戶條件的常住人士已經完成了落戶事項,之後戶籍人口的增長或許會逐漸趨於穩定。
近幾年深圳戶籍人口增長情況
當前仍處於寬鬆落戶「窗口期」
連續幾年,深圳都成為人口爭奪的贏家城市,這離不開其寬鬆的落戶政策,但未來的一個變量在於,在城市資源以及治理體系等因素的制約下,深圳的寬鬆落戶窗口期還能維持多久?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了自2016年以來的官方文件發現,在提到戶籍問題時,表述並無太大變化,一般會提及「提高戶籍人口比重」、「穩步擴大戶籍人口規模」、「優化戶籍遷入政策」等。
並且,從最近幾年年初設定的戶籍人口年度目標來看,官方都給予了寬裕的增長空間。譬如,2019年深圳提出戶籍人口規模達550萬,這對比2018年的實際戶籍人口數量,有95萬的增量空間。
關於2020年的目標,深圳繼續提出,優化戶籍遷入政策,戶籍人口新增50萬人。但多了一個約束條件:審批類遷戶指標控制在16.5萬人以內。
目前,深圳入戶主要有四種途徑:人才引進遷戶、納稅遷戶、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審批類遷戶主要面向的是政策性遷戶(比如未成年子女及配偶隨遷等)以及居住社保遷戶。2017年到2019年間,針對居住社保遷戶,深圳放出的年度名額均為10000個。
對照2018年深圳總共增加20萬戶籍人口的數據來看,16.5萬的審批類遷戶指標,或許並不算一個太嚴格的約束條件。
截至2018年,深圳戶籍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重僅為34.9%,人口倒掛現象嚴重。同一時期,北上廣的戶籍人口佔比分別為65.3%、59.7%和62.2%。
基於這些數據對比以及深圳官方的表述來看,深圳的寬鬆落戶政策,或許仍將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