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紀實
一個冬日的周末,省紀委會議室。200餘名從委廳綜合部門、派駐機構抽調的辦案人員集結於此,嚴格培訓,整裝待發……
20天完成推薦、遴選、培訓,建成省本級辦案人員庫。「高效率」背後,是我省紀檢監察機關一年來抓「三轉」、強「主業」、樹形象的嶄新實踐。
增與減:「心貼心」的為民情懷
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一年盤點,兩組數據凸顯新變化:
一組急劇下行:與2012年相比,省級部門一般性財政支出壓減5.5%;全省性會議減少40%,發文減少20%。
一組快速上揚:壓減5.5%「摳」出的5億元,全部投入社會養老體系建設,2014年底將新增5萬張養老床位。「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密集啟動,為民之策頻成惠民之實。「增減之間,轉的是作風,近的是民心」,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懷臣冒著嚴寒剛走訪群眾回來,向記者介紹:「越走越感責任重。紀檢監察機關定要帶好頭、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確保中央和省委為民決策落到實處」。
——從紀檢監察機關抓起。迅速出臺21條「紀規」,開展作風巡察,發現糾正問題5285個。4.8萬餘名紀檢監察幹部帶頭清退會員卡。
——重拳直擊群眾反映最集中的問題。省紀委牽頭,九部門聯手,對「三公」經費增長、吃拿卡要、濫建樓堂館所等7個方面問題開展專項治理。520家單位、791人因「庸懶散拖」被問責。
——「大走訪」傾情解民憂。省紀委集中組織61名中層幹部接訪,接待群眾508批,解決訴求290件;全省開展「紀委書記下基層」活動,記錄民情日記5萬篇,解決群眾困難6000多個。
明與暗:「實打實」的衛士作風
去年11月6日,「廉潔四川」網絡運行。短短兩個月,點擊量超1000萬次,受理群眾舉報1409件。而自2012年起我省全面推行的「紀委開放日」,已主動向39.9萬餘名公眾敞開大門。
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省紀委把該亮的全都「亮」起來。與此同時,監督檢查方式也在不斷改革變化。
——「暗訪」讓問題無處可藏。省紀委堅持每月由1名副廳級專員帶隊,突查涉「四風」問題。推行「下沉一級」巡視工作法,以找問題為首要,已移送案件線索59條。
——「實地查」讓監督更對症。省紀委7名廳級領導帶領7個小組,深入資金物資分發點、項目建設實施點,實地督查抗震救災情況。
——「群眾評」讓問責更到位。我省創新推行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體系,評價結果與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掛鈎。2013年由所有市州和縣市區,延伸至48個省直部門和18個公共服務行業。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指數上升到83.67。剛與柔:「點對點」的創新策略
去年12月18日,「廉潔四川」網站發布四川大學副校長安小予被調查的消息,激起網絡熱議。網友點讚:從雅安原市委書記徐孟加到蓬安原縣委書記袁菱,四川查貪腐很給力!
有數據印證:2013年,辦案數量持續高位增長,立案9938件,上升26.7%;涉及縣處級以上幹部266件,上升37.8%;鄉鎮紀委立案4683件,上升32.1%。「三個指標同增長,是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結果。」省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負責人解讀。
按照「突出主業」的要求,省紀委第一時間撤銷合併四個內設機構,新增兩個紀檢監察室。從省級機關選聘9名廳級幹部、12名處級幹部到巡視組工作。多管齊下,整合資源,充實集結一支執紀監督的「鐵軍」!
「四風」問題,是出擊重點。723件違反八項規定案件、1369件涉「四風」案件被快速查辦。
高校腐敗問題,是另一重點。綿陽師範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等6名校級領導被查處。網友建言:對腐敗零容忍、零放縱,也要早發現、早預防。
「這也是我們正在做的。」省預防腐敗局剛完成高校案件剖析調研,其負責人告訴記者。
於是,省級預防腐敗創新項目工程迅速啟動。未來2至3年,重點推進9個創新項目,涉及省屬高校系統防治、「三早三卡」預警機制建設等,讓制度「安全網」真正管用。
於是,談話提醒制度新鮮出爐。省紀委與18名廳級幹部和縣委書記談話,各級紀委誡勉談話2622人次,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扯扯袖子、提提醒」。
於是,黨風廉政教育直擊內心。省紀委推出2部警示片、1部警示讀本、1個法紀教育基地,大力開展警示教育。而「廉政教育大講堂」、「廉政文化大篷車」更如春風化雨,讓廉潔理念「綠」遍天府大地。
「懲治和制度的剛,教育的柔,剛柔相濟,定是預防良方。」省預防腐敗局相關負責人充滿信心。高與低:「硬碰硬」的攻堅克難
2013年2月,省紀委十屆二次全會舉行。一部名為《固本強基護航發展》的專題片,代替工作報告總結,讓參會者耳目一新。
「固本強基」,彰顯我省紀檢監察機關自覺從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高度,來謀劃推動工作。
站位高,抓手卻「接地氣」。專注於反腐倡廉基礎性工作,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做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攻堅克難,積小勝為大勝——
17%的鄉鎮撤銷了紀委,多數鄉鎮紀委「零辦案」,如何解決?省紀委強力推進:實現4406個鄉鎮全部建立紀委,編制人員設備三到位;4萬個村全部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和紀檢小組,監督網絡全覆蓋。
派駐機構不善監督,是個「老大難」問題,如何破題?省紀委打出「組合拳」:一是規範設置理順關係,與委廳「幹部一家人、工作一盤棋」。二是建立約談制度,委廳領導約談所有派駐紀檢組長。三是設立派駐機構工作室,出臺系列制度,加強履職考核,加大問責力度。2013年省直紀檢監察機構立案上升61.9%。
中央駐川單位200餘家,條塊分割消解反腐合力,怎麼辦?省紀委首創「五同共建」機制——目標同向、資源同享、防線同築、廉潔同創、民心同聚,與中央駐川單位紀檢監察機構統籌聯動。「五同共建」,如破冰之舉,反腐倡廉建設全域覆蓋的新格局正在譜寫新篇章。
沈紀軒 本報記者 陳松
短評
「三轉」,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
袁震
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紀委要求,「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轉變的是作風,貼近的是民心。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指數從2011年的81.71上升到2013年的83.67。群眾滿意,是最高的評價。
秉持改革創新精神,「三轉」才能有效推動。思想解放是落實「三轉」的第一步。我省始終站在固本強基、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政治高度推動「三轉」,把執紀為民貫穿反腐倡廉全過程,強化責任擔當,明確職能定位,順應民意導向,以思想認識新飛躍開創反腐倡廉新局面。
推動「三轉」,站位要高,著眼點卻必須「接地氣」。人口大省、地震災區、全國第二大藏區,特殊的省情決定四川反腐倡廉建設要求更高、壓力更大、責任更重。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突出主業執好紀,釐清職能問好責,從反腐倡廉基礎性工作抓起,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做實,攻堅克難,積小勝為大勝。著眼80%的案件發生在基層的實際,第一時間在所有鄉鎮設立紀委;定位「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第一時間優化內設機構設置;順應信息化新趨勢,第一時間建設「廉潔四川」網際網路政務平臺……無數個「第一」,連點成線,走出執紀為民的創新之路。
「三轉」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做好總體設計,加強統籌協調,注重系統推進,才能真正「轉」出實效。我省推進「三轉」,每一轉都有硬碰硬的措施,每一轉都有實打實的成效,工作以制度作支撐,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眾滿意的「成績單」。
原標題:改革創新闖出反腐倡廉建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