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瀛洲綠水清波 打造中興水秀家園
中興鎮總河長、黨委副書記、鎮長 周忠濤
中興鎮水系發達、河網密布,自2017年全區開展河長制以來,我鎮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群眾力量,採用「河長管河+村民治河+全民護河」的水生態治理模式,全面落實「河長制」,努力構建水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讓美麗之水蕩漾在中興百姓的心田。
一水護田將綠繞,河長治河從嚴來。一方面各級河長堅持守水有責,嚴格實施河長巡河制度。目前全鎮共有鎮村級河長24名,民間河長志願者600餘名,通過充分發揮鎮村級河長的帶頭示範作用,明確工作職責,嚴格隊伍管理,逐步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和「有效」轉變。同時充分發揮生態養護員的作用,實行每日巡查監管制度,嚴格執行河道管理保護的監督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治水工作成效。在河長制執行過程中,我們探索實施「四包三嚴」的河道管理工作機制,即:各級河長和民間河長志願者在巡河過程中要履行「包片、包河、包段、包責」的工作職責和落實「嚴管理、嚴執行、嚴處理」的工作要求,實施河道分段責任治理,在河道內設置醒目河長公示牌,幫助建好河道「戶口本」,精確開展水環境治理。另一方面,鎮村級河長把巡河工作和大調研工作相結合,不斷提升河道治理水平。在巡河過程中,各級河長在做好河岸巡查、監督工作的同時,走村入戶開展村民自治和愛河護河宣傳,鼓勵周邊居民提供治水工作不到位的線索以及反映治水管理不當的情況,藉助群眾的力量實施監督,同時定期對居民進行治水工作的情況反饋,讓群眾感受到河長治水工作的嚴謹與務實,充分調動群眾愛河護河的積極性,讓村民群眾逐步實現從「一旁看」到「一塊幹」的轉變。
一水護田將綠繞,河道整治全覆蓋。始終堅守生態底線,讓河道養護管理更加規範,實現河道整治專項工作全面覆蓋。結合「迎花博、治五棚」專項行動,並依託鎮級河道市場化養護和村民自治,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清坡護岸」專項整治行動,今年以來,累計拆除或遷移河道管理範圍內的雞鴨棚舍180多處,打通阻水壩51隻,取締地籠等300多條。聚焦消黑除劣工作任務,對河道普查後剩餘的劣五類河道制定一河一策開展專項整治,確保全面消除黑臭及劣五類水體,保持水質總體穩定。同時,開展鎮村級河道水質提升工程,在鎮級河道試點開展水生植物種植,在提升景觀效果的同時確保水質穩定達標;在部分村級河道開展生態河道建設,有針對性改造沿岸水生態環境,分別從河道清淤、綠化提升、沿岸建設、日常養護、汙水處理等一系列工程開展,今年將完成35條生態河道建設,打通61條斷頭河,鞏固消除除劣成效,進一步提升河道水質,恢復全鎮河道的自然「原貌」,讓兒時記憶中的岸淨坡綠水清魚兒遊的美好畫面逐漸回歸。對全鎮所有的工業和商貿業企業汙水處理設施進行逐一排查,定期對周邊水質進行檢測,對不合格的汙水處理企業與工廠進行整改,確保汙水排放處理對沿岸水生態環境不造成汙染。另外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控制,推廣綠色農藥和有機肥,嚴格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
一水護田將綠繞,全民參與送情來。利用村民自治和民間河長志願者開展全民動員,多平臺宣傳,提升群眾對治水工作的認知度與參與度。一方面堅持「以民治水,為民所用」的原則,開展「線上+線下」的立體式信息化宣傳。線下設立41個愛河護水宣傳陣地,發放愛水護河宣傳手冊與宣傳橫幅、海報等,為群眾提供講解和科普,深化群眾生態環保意識。線上,則是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各村的村民小組微信宣傳群,發布愛水護河信息及河道問題發現等情況的信息內容,讓村民能夠快速、有效地獲取治水工作的第一手信息,並開展對各級河長的監督和不良行為的舉報。另一方面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探索村級河道村民自治新模式。紅星村鄉村振興示範點的打造,不但提升了區域內的環境面貌,也帶來了大量的客流和垂釣愛好者,周邊村民也萌發了利用周邊河道打造野釣基地的想法。在村委會的引導之下,村民自發組建了管委會,統籌協調野釣基地的日常管理事務,並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興鎮紅星村野釣賽,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野釣基地的收益將由管委會統一分配,用於垂釣基地日常的經營維護和定期分紅。此外,在村民自治過程中,鼓勵周邊村民參與治水,定期公布治水管理優秀家庭,對較差的家庭進行教育,做到有獎有罰,實現雙向帶動、互相監督的良好局面。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河長制在中興鎮的成功實踐,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信通過中興人精心呵護這方「水」土,定能走出了一條「丹青水鎮」的發展之路。
原標題:《【河長說河】守護瀛洲綠水清波,打造中興水秀家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