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電(國家級期刊中國經貿雜誌社副主編郝江華推薦,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王建伏報導)近日,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鄭州舉行。著名學者、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秘書長李漯民先生、香港銅鑼灣集團執行總裁兼(華中)首席代表井雷明等出席此次籤約儀式。
非遺是承載著五千年農耕文明的活態化文化遺存,它反映著豔麗多彩的東方文明的歷史時空,其內涵豐富,外延擴展,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區域表現各異,勾畫出一幅山水相映的歷史畫卷,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中國兩岸四地非遺資源存量87萬項中,作為世界文明體系唯一沒間斷的中華文明,大致分10大門類,含20多個小門類,手工藝只是其中的一類,而非遺飲食、非遺康健、非遺服飾、非遺展演、非遺傳說、非遺民俗、非遺體育等有40項中華非遺,已進入世界非遺行業,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交融,令人感嘆。
▲ 國家級非遺--華商宋繡
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包含香港、澳門、臺灣。自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中華非遺技藝傳承、交流與文化產業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非遺技藝成果,凝聚兩岸四地熱心中華非遺仁人志士,發掘非遺研究領域精英人才,開發前景無限的非遺項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為3068人,到目前為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約在16000項左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約在30000名左右,主要分布在全國各地。
▲ 國家級非遺--剪紙(復剪)
香港銅鑼灣集團是一家專業性大型商業地產企業,主營商業地產開發及shoppingmall,其「銅鑼灣廣場」是中國商業地產龍頭品牌。銅鑼灣集團是中國MALL業態及MALL行業的創始人,是中國商業地產產業的重要奠基者,城市產業運營商。「銅鑼灣廣場"城市綜合體、商業步行街、MALL三大業態遍布全國25個省的109個城市。近年來集團又進軍旅遊地產及文化地產。MALL在中國的出現及流行催生了中國的商業地產行業,MALL與商業地產在中國的普及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商貿流通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化,銅鑼灣集團的這一創新對中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主營商業地產與文化特色小鎮。香港銅鑼灣集團最新產業布局:國內外教育投資及知名教育品牌合作、生物科技、高端康養醫療、環保產業、礦山修復治理與文旅小鎮模式等。
▲ 香港銅鑼灣集團主席陳智、執行總裁井雷明一行
為全面構建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創新、品牌化運營的核心支撐平臺,用創新的、國際的視野對非遺進行活態傳承,打造國際級文化展示平臺,提升各地市知名度,促進各地市經濟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雙方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經友好協商,同意在本協議明確的領域內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合作。
1、合力打造非遺文化全產業鏈業務模式,以全國及海內外,為各級政府、文化企事業單位和各級非遺傳承人提供平臺服務。在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打造國家級非遺中心。與當地文旅中心強強聯合,根據各地市文化特色籌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展示館。
2、陸續進駐全國知名特色小鎮,打造非遺文旅街區,為當地特色文化小鎮注入新業態。
3、組織海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展示,定期組織非遺大師中外文化巡遊;成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機構。對非遺技藝與傳統工藝的再開發,通過發掘非遺資源在文旅市場的人文優勢,帶動手藝人脫貧致富,促進當地就業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創產品的研發及線上線下的對外銷售。
▲ 香港銅鑼灣集團執行總裁井雷明與大中華非遺協會秘書長李漯民
傳播非遺文化,復興傳統技藝。此次籤約的成功,香港銅鑼灣集團是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唯一合作方,雙方就非遺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共同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也進一步響應和落實國家關於非遺文化發展工程的策略和思路,更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創新的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部分國家級非遺項目
▲ 國家級非遺--朱仙鎮木版年畫
▲ 國家級非遺--泥塑
▲ 國家級非遺--燈彩
▲ 國家級非遺--景泰藍製作技藝
▲ 國家級非遺--中藥炮製技術
▲ 國家級非遺--潮州竹雕
▲ 國家級非遺--彩扎
▲ 國家級非遺--綠茶製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