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灘驚現大量文蛤,百年未見景象引民眾撿拾,或為地震前兆?

2020-12-10 騰訊網

平靜的海灘上突然出現大量文蛤,對於大量吃貨們來說,這樣的自然饋贈怎麼會錯過?

據日本媒體今天(22日)報導,在日本千葉縣九十九裡濱,長達40多公裡的海岸線上,當地著名特產文蛤被大量衝上沙灘,引發當地民眾爭相撿拾。

據在當地居住的70多歲老人介紹,活了這麼多年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由於數量巨大,很快他就撿拾了兩桶提回家,滿足口腹之慾。

報導稱,根據千葉縣政府的通報,這種異常現象最早出現在11日晚上,當時,在匝瑳市至一宮町這一段海岸上,甚至很多地方還出現了拳頭大小的文蛤,而且非常密集。

面對地方特產文蛤被大量衝上岸邊,如何對幾十公里海岸線進行有效管制成了當地的難題,據千葉縣漁業資源管理部門介紹,這些文蛤雖然被衝上岸邊,但並不代表誰都可以撿拾,根據規定,「在設定捕魚權的地方未經許可隨意拾取,要被處以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萬2700元)以下罰金」。

不過,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不僅當地人無視漁業資源部門「嚴禁撿拾」的警告,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還在看到新聞報導後蜂擁而至,擅自帶回家的民眾越來越多,「請勿撿拾」的呼籲幾乎沒人遵守。

由於岸邊的文蛤數量實在太多,擁有捕魚權的千葉縣漁業公會也開足馬力,展開將岸邊文蛤放回大海的作業,可惜收效甚微。

相比越來越多的人不守規矩私自往家裡撿拾文蛤,與之相關的傳言也在日本社交網絡上傳播。由於大量文蛤突然上岸的場景太過稀奇,對持續一周的不可思議的現象,也沒人能夠給出一個合理解釋,傳言進而愈演愈烈。

有日本網友在社交網絡上表示,此前的福島地震之前,就曾經出現漁民收穫大量蛤蜊的新聞。此外,還有不少網友稱,看到海岸線上密布文蛤,總覺得與地震有些聯繫。

鑑於擔憂地震的日本網友越來越多,雖然至今日本專家還不能給出明確的權威解釋,但千葉縣博物館的研究員表示,研究近百年的文獻資料,並沒有發現大量蛤蜊被海浪衝上岸的相關記錄,將其與地震聯繫在一起,也缺乏依據。

據日本媒體報導,具茨城縣水產試驗場的研究協調監事海老澤良忠分析認為,千葉縣海岸上的文蛤很有可能是被強浪從沙子裡翻出來的時候,被海流衝上了岸,但是自上周開始當地並沒有暴風雨天氣,所以不太清楚,只能說這樣的場面太不可思議。

關於日本千葉縣大量文蛤出現的原因,還需要有關專家進一步研究,目前,任何說法還只是猜測。

相關焦點

  • 日本千葉縣海岸出現成千上萬蛤蜊,恐是地震前兆?
    看起來像是海灘上的石頭,其實是大個兒的蛤蜊,數量之多讓人頭皮發麻。    據報導稱從本月10號開始,九十九裡浜區域內連續數日有大量的蛤蜊被衝上沙灘。北起匝瑳市堀川浜南至長生郡綿延四十多公裡。 有的海灘上甚至多到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 日北海道出現大量死沙丁魚 民眾疑為大地震前兆
    據日本《富士晚報》11月12日報導,日本北海道港口近期出現大量死沙丁魚,該事件在當地引起巨大轟動,當地民眾懷疑這是大地震的前兆,也有專家學者預測這可能是海底電流流動導致的異常。  據報導,11月5日到6日,有近100噸的魚群擁堵在日本北海道浦河町港口。3日,距浦河町80公裡外的鵡川町海面漂來大量死沙丁魚,屍體鋪天蓋地。
  • 日本發生5.8級地震!異臭蔓延、地震魚現身……
    北京時間11月22日18時05分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北緯36.55度,東經141.20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另據日本電視臺消息,當地時間22日19時6分左右,日本茨城縣近海發生日本標準震度5弱的地震,當地氣象部門推定為芮氏5.8級,震源深度為40千米。
  • 日本多地地震系大地震「前兆」? 專家:沒有直接聯繫
    圖源:富士電視臺海外網2月14日電 近日,日本北海道、福島縣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甚至網絡上也有人聲稱目擊到大地震「前兆」等言論,一時間引發了民眾擔憂。對此,日本權威地震專家進行了解讀。綜合日本富士電視臺等媒體13日報導,近日,日本東北及關東等大片區域接連發生地震。日媒在街頭採訪時發現,此事在日本民眾中間也引發了一些不安的情緒。一名30多歲的日本女子在受訪時表示:「像3·11大地震的時候一樣,被嚇一跳」;還有一名20多歲的女子說:「在服裝店打工,看到服裝模特都搖晃得厲害,好可怕」。
  • 臺灣花蓮海灘出現大量漂流木 即日起開放撿拾
    花蓮海灘出現大量漂流木,花蓮縣政府開放指定區域供民眾自由撿拾。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受米塔颱風侵襲影響,花蓮地區海灘出現大量漂流木,花蓮縣政府開放指定區域供民眾自由撿拾,即日起至10月31日開放設籍於花蓮縣居民撿拾,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    花蓮縣政府依據《處理天然災害漂流木應注意事項》,公告開放地區為崇德隧道口以南至奇萊鼻燈塔海灘、北濱公園範圍海灘(含美侖溪出海口)、花蓮溪口至花蓮縣及臺東縣界海灘及縣管河川。
  • 異象突發:地震過後,東京三宅島海岸線遍布沙丁魚
    日本氣象廳緊急召開臨時記者招待會並發布消息稱:本次地震發生在太平洋板塊內部,為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雖然地震的規模為7.3級,但是震源深度僅為55公裡,因此不會發生海嘯災害。不過,對于震感強烈的地區在今後1周左右,還是要注意烈度為6級左右的地震。6級??!!對於日本房屋建築的抗震結構及全民防震技能來講,這個級別也就是"搖籃躺",不用太擔心,受驚的島國鄉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2月15日剛剛準備一如往常迎接靜好歲月的日本民眾,再次被出現在東京三宅島附近的怪象驚倒。
  • 日本多地有不明惡臭,每月1次引「地震前兆」恐慌!官方怎麼說?
    近日,日本神奈川縣的消防廳和警察署相繼接到「有煤氣味」、「有惡臭」等消息,10月12日JR橫濱站周邊的異味甚至引發了民眾的恐慌,15日橫須賀市也接到超過10起異味通報。警方去橫濱站現場確認了狀況,卻無法搞清產生異味的原因,為確保安全,只能暫時對進入車站的檢票口進行了管制。
  • 日本多地地震系大地震「前兆」?專家:沒有直接聯繫
    來源:海外網圖源:富士電視臺海外網2月14日電近日,日本北海道、福島縣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甚至網絡上也有人聲稱目擊到大地震「前兆」等言論,一時間引發了民眾擔憂。對此,日本權威地震專家進行了解讀。綜合日本富士電視臺等媒體13日報導,近日,日本東北及關東等大片區域接連發生地震。日媒在街頭採訪時發現,此事在日本民眾中間也引發了一些不安的情緒。
  • 日本城市出現不明氣味,惡臭不斷民眾恐慌,專家:或是地震前兆
    綜合外媒消息可以得知,近幾月日本各大城市空氣中均瀰漫著一股難聞的氣味,惡臭無比,給當地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有民眾認為這是煤氣洩漏的味道,也有人認為這是塑膠燃燒的氣味,總而言之,各種描述層出不窮,民眾也多次向官方上報了這個情況,目前官方暫未解釋氣味來源。
  • 日本海岸大量海豚擱淺是地震前兆嗎?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日本海岸大量海豚擱淺是地震前兆嗎?聽專家怎麼說   據當地水族館介紹,這些海豚為瓜頭鯨,體長約2到3米,屬於小型鯨類,每年1至4月遊入茨城縣近海。該縣南部過去也發現過擱淺的瓜頭鯨,但上百頭同時擱淺的情況實屬罕見。據悉,在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前一周,該縣下津海岸也曾發生過海豚集體擱淺事件。因此當地居民及部分網友擔心大量海豚集體擱淺是強地震發生的前兆。   海豚擱淺是否預示著地質災害即將發生?
  • 日本專家:熊本地震或為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
    【日本專家:熊本地震或為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 】熊本地震從14日的前震,到16日的本震,一直接連不斷的震。日本著名私立大學立命館大學歷史都市防災研究所教授高橋學在媒體發文警告,熊本地震可能是南海海溝大地震的前兆。
  •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由於此前日本發生大地震前也曾在岸邊出現許多皇帶魚,因此這一現象也令日本民眾擔憂未來不久可能會有地震或是海嘯來襲。綜合美國CNN、日本《北國新聞》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2月1日,日本富山縣北部的漁民捕獲了2條皇帶魚,分別長約3.2米和3.01米。使得今年在富士灣確認捕獲的皇帶魚數量達到6條,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值。此前的1月19日,也有2條皇帶魚在滑川市海岸邊被發現。1月28日和30日也各發現了1條。
  • 日本漁港出現兩條數米長「怪魚」,民眾擔憂是地殼劇烈活動前兆
    ,此事引起了日本人的議論和擔憂。 皇帶魚還有一個名字叫地震魚,因為當這種魚出現在海面或者海灘上的時候,往往預示著有可能會發生地震,所以沿海的漁民認為這種魚有預示地震的功能,所以當日本人看到漁港中有這種魚出現的時候
  • 日本被惡臭籠罩數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是核洩漏還是地震前兆?
    有日本相關的民眾則表示,這可能是9年前的核洩漏所導致的。因為這種氣味的產生像是堆積的死魚,海鮮類的生物在死亡之後所釋放出的氣體。9年之前,福島核洩漏導致了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這些死亡的魚類屍體又被其他的海洋生物吞食,從而引發了大面積的海洋生物死亡,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而海岸線延長,這些惡臭味很容易可以擴散到日本的多個地區。
  • 大地震前兆?上萬條魚湧上白石海灘,兩天9次地震!溫哥華人不淡定了
    Alberni)以西約162公裡,震源深度約為5公裡深的海底。   當晚21:32分,又發生了震級同樣為4.3級的第六次地震,  不少網友一致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不過,當時的加拿大漁業部還是提醒大家:切勿撿拾岸邊的死魚,並提醒當地消費者勿購買來路不明的水產,只能向領有執照的攤商購買。
  • [注意]3天9次到底是不是超級大地震前兆 看專家怎麼說
    ;不僅24號平安夜晚距離BC省哈迪港180公裡處發生的6.3級地震讓人有點慌張,次日白石海灘上驚現大量的銀色小魚(詳情請見溫哥華頭條文章[現場]成群海洋動物驚現大溫海灘,是特大地震的前兆嗎?)白石海灘上驚現大量的銀色小魚然而,一位地震學家表示,這3天發生的9次地震並沒有理由讓大家陷入恐慌,但是大家需要提前做好抗震準備。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兩條「地震魚」現身日本漁港,民眾擔心或出現地震海嘯,有何關係
    近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報導,在日本的一個漁港中,出現了兩條「巨大的帶魚」,長度都在4米以上,兩條「巨型帶魚」遊來遊去,遊動的姿態十分優美,一直遊了兩天才消失,此事引起了日本人的議論和擔憂。人們為什麼會議論和擔憂這種「帶魚」呢?
  • 日本頻現怪魚,被指大地震前兆,專家如此解讀
    海外網3月9日電近日,在日本福井縣越前町的漁港附近,有民眾目擊到數條被傳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此事隨即在該國網絡上引發熱議。那麼,這種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直接關聯嗎?近日,日本多位專家也對此進行了分析。
  • 「大地震前兆論」又來了?
    不過隨後不久,民眾猜測便升級為媒體大篇幅的大地震預測,乃至海外媒體也紛紛跟著轉載,「日本專家警告,大地震前兆!」相繼出現在大家視線裡。一時間盛傳的「大地震前兆」,基本都是源自同一出處,日本立命館大學環太平洋文明研究中心學者,高橋學教授的主張。高橋教授專攻災害學,多年來熱衷於各種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預測,在媒體前相當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