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敘物語
一直遭罵的90後,其實是中國人裡最正常的一代人。
——投資人盛希泰
1
新冠病毒大蔓延的時候,
天天嚷著養生的中老年人,
卻口罩不戴,四處亂逛。
而平時總說「人間不值得」的90後,
卻瘋搶口罩,龜縮家中。
很多中老年人因此嘲諷90後:
「幹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
90後怕死嗎?
誰不怕死?
有時候,未必。
2
2020年1月22日,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90後醫生吳小豔,
剛坐上回老家過年的列車,
就看到了醫院發出的動員號召,
她考慮幾分鐘後,
就果斷做出了回武漢的決定:
「主任,醫療支援有人去嗎?
35歲以下的臨床醫生,
好多都成家有孩子了,
沒有的話我去吧。
我的車剛走,
下一站天門南我回武漢。」
主動請戰的90後醫護人員,
何止是吳小豔,
在各省市區防疫醫療隊裡,
90後都是絕對的請戰主力,
在好些派往武漢的醫療隊裡,
90後隊員都超過了半數。
武漢市中心醫院護士長唐莎,
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
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學著前輩的樣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3
90後女孩陳靈毓,
每天早上一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先測體溫,
然後開始吃早飯,
這是她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為了不浪費口罩和防護服,
在出車過程中,
陳靈毓不喝水、不進食,
直到深夜收車回家才吃第二餐。
武漢封城後,城市交通停運,
「一些醫護人員只能步行上班,
有的要步行三四個小時。」
了解到這種情況下,
陳靈毓心裡不是滋味,
於是她就做起了志願者司機,
「每天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很大很大,
但陳靈毓一點沒有退縮,
「能夠做一個志願者司機,
讓衝在最前面的人得到保障,
我每天才能安穩地睡覺。」
在這次防疫阻擊戰中,
像陳靈毓這樣為了支援一線而默默付出的編外90後,
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2003年非典期間,
全世界守護我們90後,
2020年新冠肺炎,
換我們90後守護這個世界。」
我認識的一個60後,
前幾天跟我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一直有點看不起90後,
但通過這次疫情我發現,
他們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素質最高的一批人。」
90後這一次真的讓人刮目相看,
連習近平總書記都說:
「過去有人說,
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
但現在看,
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
不怕苦,不怕犧牲。」
4
以前一說到90後,
大家就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很多人對90後的印象是這樣的:
「嬌生慣養。」
「離經叛道。」
「吃不了苦。」
「不服管教。」
「自私任性。」
「沒有責任心。」
「沒有上進心。」
「打不得、罵不得。」
「一言不合就辭職。」
90後群體真的是這樣嗎?
表面看,好像確實是這樣。
但如果透過表象往內深挖,
你可能就會像我一樣發出感嘆:
「垮掉的90後,可能是建國以來最正常的一代人。」
5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提問:
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嗎?
很多老闆很多領導都在那感嘆:
「現在的90後普遍吃不了苦!」
「是啊,完全沒有奉獻精神。」
「經常抱怨工作累,動不動就離職。」
對於這些老闆和領導的感嘆,
90後網友「波賽冬的三叉戟」說了一段自己的經歷:
我是985大學畢業的,
也是省會城市小康家庭出身,
獨生子女,從小沒吃過什麼苦。
可我去雪梨做了建築工。
工作其實很累,特別是夜班。
晚上6點上班,凌晨5點下班,
工作內容就是拆房子、裝修柜子等。
每天上完班,都感覺腿要斷了。
雖然一周要上50小時,
但工資算下來有7000多塊,
一個月加起來可以拿到3萬多,
所以我樂得從「天之驕子」轉變成建築小工。
「建築工雖然很辛苦,
但你一個月給我三萬多,
我覺得辛苦點是值得的,
你給我一個月3000塊……
滾你丫的,別打擾勞資修仙。
90後其實挺能扛的,
我們能不能吃苦,
取決於願不願意吃這個苦。」
很多90後網友說得特別好:
「不是90後吃不了苦,
而是90後不願意當傻子了。
不是90後吃不了苦,
而是90後越來越不好騙了。」
「我為什麼要吃苦,
吃苦我能得到什麼?
你剝削了上一輩人的勞動力,
還想低成本剝削下一輩的勞動力,
你咋不上天跟太陽肩並肩呢?!」
「你們能提供更高的工資,
能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
沒有幾個年輕人是不願意吃苦的。
如果你讓我們吃苦,
只是為了最好的剝削,
對不起,我們不願意!」
「現在很多公司,
有一個很壞的傾向——壓榨年輕人,
把90後當作廉價勞動力,
讓90後給他們做牛做馬。
靠扯點情懷就想當奴隸主的,
我建議多吃點安眠藥。」
90後不是不能吃苦,
只是不願意被割韭菜,
他們是開始反抗韭菜經濟的一代。
6
一個在國企幹過多年的老員工,
講了這麼一件事情:
「我們食堂有兩張桌子,
這兩張桌子位置特別好,
靠窗,可以遠眺湖光山色。
老員工心知肚明這是領導專桌,
因為老總們都在這兩張桌子吃飯,
所以老員工都不會選擇這裡就坐。
可最近來的90後新員工,
吃飯時常常坐那兩張桌子,
在那裡談笑風生。
我的直屬領導看見後說,
『這幫年輕人,真是不懂事』。」
很多人都覺得90後不懂事:
「以前我們剛進單位的時候,
每天自覺打掃辦公室,
自覺跑到樓下拿報刊,
自覺給領導端茶倒水,
但現在大部分90後根本沒這個意識。
太不會來事了,
太不會做人了,
太不把領導放眼裡了。」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
不願意討好領導的90後都是怎麼想的?
我總結了一下,
大概是基於四種想法。
第一:覺得職位的晉升與薪資的漲跌,與個人創造的價值掛鈎。
「我學了這麼多知識,
想的是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創造價值。
討好領導這件事,
在我心裡遠遠不是優先級。
能決定我命運的,
是行業趨勢,是個人技能。
與其將心思放在討好領導上,
不如將心思放在做好工作上。」
第二:不想站隊,不想參與內鬥。
「別整那麼多內鬥,
天天搞得烏煙瘴氣的,
90後可不想把寶貴時間浪費在這些事上。」
第三:覺得跟領導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依附關係。
「你只是職位上是領導,
但實質就是同事,
我們只是合作關係,
我為什麼要討好你?」
第四:覺得現代企業不應該搞溜須拍馬這一套。
「現代企業就要有現代企業的樣子,
逼小姑娘聽你掰扯葷段子和酒桌文化,
逼小夥子給你端茶倒水甚至喊爸爸,
那他媽不叫現代企業,
那叫家庭作坊。
工作就是工作,
堂堂正正大大方方,
我幹嘛要把自己弄得像狗一樣。
凡是喜歡奴才勝過喜歡人才的公司,
都不是什麼好公司,
凡是喜歡奴才勝過喜歡人才的領導,
都不是什麼好領導。」
所以,90後不是不會來事,
只是不屑於搞這一套而已,
他們是開始追求人格平等的一代。
7
2018年9月2日,
杭州一個90後小姑娘,
在網上發帖說:《9月,我要辭職了》。
她為什麼要辭職呢?
她原本準備去韓國旅遊,
旅行攻略做了很久,
機票都定好了,
可就在要出發的前幾天,
老闆突然宣布周末要加班。
小姑娘想了一晚上,
第二天就遞交了辭職信。
她寫了7條辭職原因:
1、沒時間泡仔
2、沒時間旅遊
3、上班無極限
4、逢年過節要留守崗位
5、沒有朋友
6、沒有前途
7、不想混日子
小姑娘把辭職次曬到網上後,
引發了幾千萬人的大討論,
90後們紛紛點讚:「真是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很多人都覺得90後太任性了:
「稍不順心,拔腿就走。」
「一言不合,就炒老闆。」
我一個朋友前天給我講了一件事:
「我們公司最近業務挺多,
於是老闆就決定推行997。
這個決定剛一出來,
一個90後小夥就提出了辭職。
這個小夥子其實能力挺強的,
老闆也挺喜歡他的,
老闆對他說:
『你這麼年輕,
加下班算什麼呀,
加班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但這個小夥子回答說,
『可我不喜歡天天加班,
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
這樣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看到的是任性,
但他們看到的是生活。
我覺得我這朋友有句話總結得特好:
「90後是開始追求取悅自己的一代。」
9
最後,我講一個小故事吧。
前幾天一個90後公務員,
跟我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領導不喜歡我了?」
我問:「為什麼呀?」
他給我說了這麼一件事:
「我們辦公室主任讓我給局長送報刊,
我說報刊送給局長了,
那其他人看什麼呀!
辦公室主任很無語,
問我『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我說我整理好了放在報架上,
誰要看自己來拿。
主任沒說話就走了。
然後整整一年,
我都沒有給局長送過報紙。」
我們覺得90後不會做人,
可能只是因為價值觀不一樣而已。
我們覺得90後不能吃苦,
可能只是他們反對被割韭菜而已。
我們覺得90後不尊重領導,
可能只是他們不尊重沒本事的人而已。
我們覺得90後自私任性,
可能只是他們比我們更懂生活而已。
我們覺得90後不合群,
可能只是他們比我們更懂取悅自己而已。
我們覺得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像正常人而已。
知名投資人盛希泰有句話說得特好:
「一直遭罵的90後,
其實是中國人裡最正常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