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國民黨海軍艦長,1949年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過得如何?

2020-12-15 悟空談歷史

解放戰爭期間,有很多國民黨將領為了不讓城市遭到無謂的戰火破壞,為了不讓無辜的老百姓面臨流離失所選擇了和平起義,他們為新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便是那些起義將領中的一員,名叫鄧兆祥。

鄧兆祥在解放戰爭末期擔任了國民黨海軍巡洋艦「重慶號」的上校艦長,因為厭惡內戰,不願意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1949年2月25日,鄧兆祥在吳淞口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重慶號起義」,宣布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並且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和平起義後的鄧兆祥晚年的結局怎麼樣呢?

鄧兆祥出生於1903年,他是廣東省高要縣人。1914年,年僅11歲的鄧兆祥考入黃埔海軍軍校,之後他在多所海軍學校學習,並在國民黨海軍中擔任了副艦長、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參謀等職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作為同盟國勝利一方得到英國的「幫助」,英國將一艘名為「曙光女神」號的巡洋艦作為賠償送給中國。到達中國後,這支戰艦被改名「重慶號」。

「重慶號」在國民黨海軍中地位不低,其戰鬥力彪悍,同時國民黨多位高層都在這上面開過重要會議,因此,蔣介石把「重慶號」視為自己的底牌,派了自己信任的鄧兆祥擔任這支戰艦的艦長。

不過,鄧兆祥卻厭惡內戰,不願再追隨蔣介石,因此在1949年2月25日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加入解放軍海軍。「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的重要戰力,鄧兆祥起義的消息對國民黨來說可謂是毀滅性的打擊,蔣介石得知後自然氣得不行。

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還是桂永清(也就是後來的短命「總長」),因為「重慶號」起義,蔣介石一氣之下免去了桂永清的職務。為了避免重慶號轉過頭來對付自己,蔣介石下令轟炸「重慶號」。「重慶號」一路北上,國軍方面對「重慶號」不肯放手,迫於無奈,我方只能將「重慶號」的一些關鍵零件拆下,將「重慶號」沉於葫蘆島附近。

解放戰爭結束後「重慶號」才被打撈上來,當時人們試圖將它修復,恢復它往日的光彩,可惜因為技術有限,「重慶號」最終還是落得一個拆除的結果。而鄧兆祥在起義後則當過不少海軍學校的校長,比如安東海軍學校;他也當過海軍的副司令員,在海軍中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果當初「重慶號」一意孤行和我們發生正面衝突,解放軍會面臨什麼樣的損失我們無法估算,這場解放戰爭還要被延續多久,還會有多少百姓要過水深火熱的日子我們也無法得知……不過,我們能肯定,如果沒有鄧兆祥的深明大義,我們會付出更多的犧牲。

1955年授銜時,鄧兆祥被授予少將軍銜,可見國家對他的貢獻是認可的。在這之後,鄧兆祥陸續擔任了海軍青島基地司令部副參謀長以及北海艦隊副司令員等職務,並在1981年成為海軍副司令員。鄧兆祥也為我國的海軍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終於1998年去世,終年95歲。

像鄧兆祥這樣的人在中國的歷史中數不勝數,他們是隨時可以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他們也是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人,他們還是有血有肉卻可以為了國家不怕苦不怕累的人。

很幸運我們能生在中國,我們能有如此優秀的領導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人民開拓出幸福富饒的道路。希望我們今後能夠將這種精神延續下去,不論什麼時候,始終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參考資料:

《鄧兆祥:中國海軍史上的傳奇人物》於繼增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海軍艦艇四宗起義失敗始末
    ,主動積極而卓有成效地進行了瓦解敵軍工作,於是國民黨海軍也和國民黨陸軍、空軍一樣,紛紛起義、投誠。鞠慶珍的大哥鞠慶架與劉建勝是海校同學,鞠慶架被國民黨海軍當局殺害後,劉建勝主動向鞠慶珍介紹中共組織,勸慰和鼓勵鞠慶珍振作起來,誓為大哥報仇。他們曾共同商定,準備在「黃安」艦和「接29號」艦大修完畢後,借試航之機同時起義。但由於「黃安」艦先批准試航,「接29號」艦沒有批准試航,故共同起義的計劃未能實現。
  • 四位國民黨起義將軍在1955年授勳時,被授予少將軍銜,你怎麼看?
    因此在整個戰局上來看,國民黨軍隊大勢已去。後來渡江戰役爆發,解放軍渡江,南下長驅直入。在兵臨城下之際,國民黨4位將軍,響應形式的號召,領兵起義。建國後則四位將軍都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誰?你對此又怎樣看待他們的功過是非。
  • 國民黨海軍的王牌戰艦重慶號為何投奔解放區?
    原標題:國民黨海軍的王牌戰艦重慶號為何投奔解放區? 重慶號原本是英國戰艦阿羅拉號,1936年下水,二戰期間在英國地中海艦隊服役,立下赫赫戰功。1946年,英國政府將已經退役的阿羅拉號贈送給國民黨政府,國民黨海軍組織大量官兵前往英國接受培訓,這是交接儀式現場。
  • 人民海軍首艘軍艦誕生記:起義巧妙騙過美艦(圖)
    ,並收到了他寄來的海軍北海艦隊黨史辦整理的回憶資料和起義領導照片。1947年7月送青島海軍造船所修理並安裝武器。整修後被命名為「黃安」號,隸屬國民黨海軍第二軍區。  1948年底,濟南已解放,我軍正向青島外圍逼近。當時的中共膠東區委和東海地委統戰部、中共青島市委、膠東軍區和東海軍分區政治聯絡部,都不約而同地將策動國民黨軍艦起義作為削弱其海軍力量、瓦解其海上防線的重要突破口。於是通過各自領導和聯繫的地下工作者,積極開展物色和組織敵艦起義的秘密工作。
  • 解放戰爭期間起義的15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圖)
    1949年8月4日下午,國民黨湖南軍政首腦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8月5日,湖南耆宿和各界著名人士唐生智、周震鱗、仇鰲等100餘人通電響應起義。當晚,人民解放軍進駐長沙,湖南宣告和平解放。1945年時任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時的陶峙嶽,受到國民黨「和平將軍」張治中影響和開導,巧妙與蔣介石親信胡宗南周旋,安全地把關押在新疆的100多共產黨和愛國人士送到延安。新中國成立前一個星期,陶峙嶽宣布起義,脫離國民黨政府,歸入人民行列,和平解放新疆。
  • 62年前國民黨黃安艦起義 成人民海軍第一艘軍艦
    62年前,國民黨海軍「黃安」號軍艦在青島勝利起義,成為了人民海軍的第一艘軍艦——那是一艘排水量只有745噸的護航驅逐艦。  從黃安艦到航空母艦,中國人民海軍劈波斬浪,駛向大洋。  日本賠償的「接22」   以起義之日計算,黃安艦屬於國民黨海軍的時間算起來還不到兩年。
  • 曾擴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主動留在大陸,他的結局如何?
    復興社有13名骨幹成員,這13名骨幹成員深得蔣介石信任,也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中有一人名叫曾擴情,他因為年齡最大又被稱為「大太保」。曾擴情不僅資歷老,而且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曾擴情卻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主動留在大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主動留在大陸的曾擴情的最終結局。
  • 重慶號起義 遭國民黨空軍獵殺擊沉始末
    「重慶號」「武裝起義解委會」全體成員。作者系臺灣歷史學者1949年2月25日凌晨,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部分官兵趁該艦在上海吳淞口附近停泊時,猝不及防發動起義兵變,艦長鄧兆祥被起義官兵說服,親自指揮「重慶號」航向業已解放的山東煙臺。為防止這艘海軍旗艦為對手所用,蔣介石密令國民黨空軍執行獵殺「重慶號」的任務。
  • 渡江戰役能順利完成,竟因重慶號巡洋艦起義,這位艦長是誰?
    國民黨政府將重慶號當成阻止解放軍南下渡江作戰的江上武庫。1948年5月19日,英國政府為抵償香港英國當局代為保管中丟失的中國6艘港灣巡邏艇將Aurora號移交國民黨政府,遂改名「重慶號」。 「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最強的主力戰艦,被視為「王牌」軍艦,不僅軍政要員登艦參觀,連蔣介石都在艦上召開東北戰區國民黨高級將領會議。
  • 他是國民黨海軍締造者,建國後選擇留在大陸,最後結局怎樣?
    陳紹寬是國軍海軍總司令,是他締造了國民黨海軍部隊,也是因為他的努力,中國人有了自己的造船廠—江南造船廠。陳紹寬的父親是一名管輪,也許是在父親的影響,他考上了江南水師學堂,畢業時他的成績在全班位列第一。畢業後他來到了「通濟」練習艦實習,一年後被授予少尉軍銜。
  • 國民黨的參謀長,被稱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留在大陸後結局如何?
    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很快就潰敗,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卻不甘心失敗,他們甚至幻想像抗日戰爭那樣遷都西南,繼續頑固抵抗。新中國剛成立時,國民黨還控制著西南部分地區,比如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 不過,最終解放軍挺進大西南,重慶也迎來了解放。
  • 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其實,國民黨海軍與重慶號失去聯繫已經4天了。起初他們不敢把這個消息報告給蔣介石,而是一連數日不斷地用無線電呼叫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勸他返回上海。鄧兆祥始終不應,只一股勁兒地往北開。眼看重慶號是鐵了心要投奔共產黨,海軍才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正蟄居在老家奉化的蔣介石。得知重慶號起義,蔣介石怒不可遏。
  • 民國海軍艦艇監造官,代表中國參與起草聯合國憲章的起義將領
    1932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後任「海容」號巡洋艦航海長;1934年7月21日任「通濟」號炮艦練習艦少校艦長;1935年1月12日任「莊瑞」號巡洋艦教官,17日調任「海容」號巡洋艦副艦長;1936年1月1日任駐英國公使武官,7月13日任國民黨海軍第2艦隊中校參謀長。
  • 民國年代的海軍戰鬥力如何:一次自毀沉入長江,一次反抗起義
    兩國海軍排水量對比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蔣介石命令海軍部長陳紹寬上將急調海軍主力第一艦隊秘密封鎖當時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10艘戰艦。但消息走漏,日本特務機關提前得知了消息。再加上海岸線的喪失,海軍只能利用僅剩的少量炮艦在內河與內湖布雷,阻撓日軍利用河道將船艦、軍隊及補給深入中國內部。起義反抗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的海軍接收日本降艦數十艘,美國也贈與登陸艦20餘艘、護衛艦數艘,使得海軍得以重建。
  • 他是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因拒內戰而被老蔣撤職,建國後擔任何職?
    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和日軍一般都是陸地作戰,可是國民政府明明有海軍的,那麼到底國民黨的海軍和日軍交過火嗎?其實確實打過仗,而且結果確實是非常的慘烈,這就是1937年8月16日爆發的江陰保衛戰。
  • 中國海軍原創話劇《花甲艦長》大連首演
    中國海軍原創話劇《花甲艦長》大連首演 以鄭和艦首任艦長為原型中新網大連3月28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海軍某訓練艦支隊原創話劇《花甲艦長》28日晚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上演,來自海軍機關、駐大連部隊、大連市黨政機關有關領導,以及大連艦艇學院教職員工、鄭和艦的老艦員代表
  • 走向光明·1949重慶艦起義始末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提出要和共產黨和平談判,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他的資本是國民黨的海軍,想以海軍來構築長江防線抵禦解放軍的進攻。2月25日國民黨最後的賭注中最重要的一枚籌碼,當時由時任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直接指揮號稱國民黨海軍第一艦的重慶艦竟在上海吳淞口突然失蹤了。桂永清認為有可能是艦長鄧兆祥因不滿職位調動而採取的過激行為,不過一個月後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發布了調查報告認定重慶艦出走是海軍的派系摩擦所致,一時之間眾說紛紜。
  • 人民海軍70年|「重慶艦」起義之謎揭開 策劃組織者是揚州人王頤楨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軍海軍部隊中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在上海吳淞口起義,直駛解放區煙臺,這是我國人民革命戰爭中一件震驚中外的重大事件。而這次起義主要策劃者、領導者王頤楨是揚州人,他編著的《重慶艦起義—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驚險細節,還原了歷史的真實。
  • 戰史今日2月25日:國民黨最大巡洋艦「重慶號」起義
    資料圖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蔣介石集團即將崩潰的時刻,「重慶號」巡洋艦官兵因不滿國民黨政府依附帝國主義,推行反人民的內戰政策,於1949年2月25日,在上海吳淞口毅然起義。艦長鄧兆祥率領全艦官兵547人,脫離國民黨統治,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號」起義後,立即向北駛入解放區港口,2月26日抵達山東省煙臺港,受到當地人民解放軍、人民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重慶號」巡洋艦是國民黨海軍中最大的艦隻,系1948年5月英國政府贈給國民黨政府的。艦重7000餘噸,全長505英尺,寬51英尺,6.4萬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30海裡,續航力4000海裡。
  • 1949年劉伯承解放大西南,這位國民黨上將致電起義,為何被拒絕?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中央軍委下令,第2、第3野戰軍正式發起渡江戰役,當時湯恩伯負責湖口到上海的長江防務,在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下,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紛紛潰逃,長江防線被徹底摧毀,解放軍攻佔了南京,標誌老蔣的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