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更是令人無盡感傷。這場從春節期間發酵至今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奪去了無數國人的生命,其中,有無辜的同胞,亦有逆行的一線工作者。
點擊播放 GIF 0.1M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年的清明節更是令人無盡感傷。這場從春節期間發酵至今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奪去了無數國人的生命,其中,有無辜的同胞,亦有逆行的一線工作者。
根據《人民日報》發布數據:
截至4月2日,全國31省區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去世共3322人;
截至2月26日,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公安民警和輔警有49人因公犧牲;
截至3月8日,全國城鄉社區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因公殉職;
截至3月10日,3名應急管理系統領導幹部犧牲在一線;
還有無數的醫護人員,倒在為他人奔走的前線......
他們用生命修築防護之堤,保全了我們,卻失去了自己。這群人,值得我們永生永世去緬懷。
清明節當天,女性第一社群【新商業女性】在學員社群裡發起線上活動「雲追思」,進行3分鐘默哀與感想發表,對已逝烈士表達自己的一份追思和致敬。
而在社群裡,許多學員分享了她們作為當事者的故事。她們是防疫的護士、留在武漢的人、「逃離」武漢的人、身在異鄉熱心捐贈物資的人......我們希望呈現她們的記憶,還原一幅真實的圖景。她們的故事迥異,愛和關懷卻是一致的。
1「往後餘生,熱愛生活」
@徐盈盈 防疫護士
離開這裡突然有點不舍,我的『單身』生活結束了!與家人隔離的這21天,少了些忙碌和親情,讓我「被迫」忘掉兩個調皮的寶貝,卻擁有了自己獨處的時間,讓我去思考、去回望、去珍惜。
在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工作的21天,認識了一群可愛而又勇敢的夥伴! 這些天我們一起工作,一起焦慮過、擔心過、抱怨過,一起勇敢而認真的面對這裡的工作和病人。
這些天也看盡人生人性百態。有高度疑似患者,其老公依然不離不棄,悉心照顧的;有母親確診,兒子天天來隔窗探望的;有還沒確診就被家裡人「嫌棄」的;有高熱也不敢來醫院,害怕被傳染,諱疾忌醫,最後住進了ICU的。對於這些,我們感到氣憤、無奈,但更多地是感動與理解。
人生就是不斷的去經歷,才能欣賞到不同的風景。雖有不舍,但還是更渴望回家!讓我們一起在劫後餘生的慶幸中,覺察生活的美好! 讓我們一起探討人生的可能與不悔,懷著向死而生的勇氣,熱烈的活著,熱烈地去擁抱工作和生活,好好的過好這一輩子,用愛和努力去過好這一輩子!
往後餘生,敬畏生命,熱愛生活!
2「中國未來可期」
@徐進 留守武漢者
每天看新聞時,我和老公說的最多的是,我們太幸運,太幸福了。因為我們被國家、政府,還有無數的工作在一線的人們拼了命地守護著,所以我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疫情期間,我們覺得首先一定要相信國家,相信政府,在行為上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堅決不出門,萬不得已要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回家後做好充分的消毒。
在心理上,我們要放鬆,每天都在家裡過好自己的日子。
但看見新聞裡的報導是又感動又難過。我和老公都很想為這次疫情做點什麼。我們給紅十字會捐款,給火神山醫院捐款,以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整個疫情期間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工作很繁瑣且危險。有一次凌晨3點,我們書記在群裡發了很多信息,關於心理和生理上的重負,讓她快要崩潰了,看得我很心疼。
於是我開始每天在社區黨員群裡發信息,去支持、鼓勵他們。隨著我的行動,群裡的其他黨員也開始加入,我知道,我們挺過來了。
當吹哨人事件引發的社會大輿論風波時,我們還組織了一場雲合唱,來自全國各地30多位音樂老師參加,來致敬抗疫英雄們。
每個人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理所當然,大家就能挺過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未來可期。
3「我想回去當志願者」
@劉娟 「逃離」武漢的人
這次疫情,我屬於【逃離】武漢的那一波人,武漢有1100萬人口,而類似我這樣離開武漢回到老家的人大概有500萬左右,將近一半的比例。
雖然回到安全的老家,但過年那幾天,我每每看到朋友圈或者新聞,一種逃離與背叛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的"家"病了,而我,逃了!我想回去,我想去做志願者,我想盡所能幫助我的「家」,幫助我的「家人"。
但因客觀條件我們出不去,還有枕邊的兒子,萬一,我感染了,他怎麼辦?我的家人怎麼辦?後來我想通了,要好好生活,我還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是醫護人員,我不是社區人員!但是,我是武漢人,做好隔離,不給政府添亂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3月24號,我回到武漢。入武漢的那剎那,我超級激動,我感覺我抓住了疫情的尾巴,我和它一起慢慢變好,我可以看著它一步一步解封,一步步走向勝利,我是裡面的一份子。
現在有個說法,疫情過後,武漢人都是生死之交了。這次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感到很自豪。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在中華家。
4「希望春天和勝利一起到來」
@安奇Angie 負責捐贈工作的志願者
推薦大家觀看看新華社的抗疫紀錄片《英雄之城》,記錄了從疫情發生到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在武漢不同角色的人們為抗疫作出的努力,醫生、病人、工程師、軍人、記者等等…
在疫情的過程中,打動我的是一線醫生。因為志願者捐贈工作,我每天跟武漢三家醫院的醫生都有比較深入交流。
武漢中心醫院的醫生們每天都特別繁忙勞累,前期還缺少物資裝備,在戰場上工作強度很大,有時回復我們信息都已經是半夜了。
醫務人員當初也完全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能結束,每天還要面對不斷離去的病人和倒下的同事,但他們都是勇於擔當的逆行者!沒有一個人在戰場上退縮!
我們跟汪醫生相約:戰疫勝利後,戰友見面,一起在武漢漫步東湖畔,登黃鶴樓!
在疫情期間,我們還組建了「立春「公益項目,籌款籌物資找通路直達醫院。
感謝海外華人的力量,我們在日本、紐西蘭、阿根廷、厄瓜多、塞內加爾和國內籌集到了醫療物資,捐贈給「武漢三家甲等醫院」和「上海兩家醫院駐武漢醫療隊」。
我們在每一個物資包裝上都寫上了一首小詩「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支春」給武漢醫院,希望春天和勝利一起到來!
新華社記者許楊說的一句話很打動我:「疫情早晚會過去,等我們摘掉口罩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了,我們是怎麼戴上它的,又是誰幫我們摘掉的。」
5「數量有別,愛心無差」
@Alman周周 捐贈者
加入了一個愛心群,幫助對接了一些口罩消毒酒精的資源,我們的群主自己帶著兩個娃娃硬是這件小事兒做成了。
有人覺得,資源還是等著國家調配,有人覺得,你這一點點物資可能一周都撐不到,有用嗎?身在漩渦之中,一根稻草也是生命的慰藉,何況是前線最緊缺的東西,只要能在國家資源到位之前補一點兒空隙,那就是有幫助的。
說回我們的群主,因為物資運輸搞錯了時間,提前一天送到,對接方的接收沒法臨時安排。群主只能在一個口罩的保護下,他硬著頭皮自己隻身去醫院送貨。
司機不肯幫忙,群主只能一人搬上所有的箱子,又一邊在車上電話聯繫各方準備收貨。等到群主送完貨,給大家發來了「洗消完畢」的照片,我們屏幕這邊的緊張氣氛才平息了下來。
都是凡人肉軀,如果是我,不敢想像我可以有這樣的勇氣,也不敢想像自己可以克服那樣的恐懼和焦慮。
這樣一件小事,比起各大華人團體和協會還有各位在募捐最前線的華人來說,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數量有別,愛心無差。
春天已經到來,疫情也終會消散。
就如學員@白茶公主所言,「太多人為了保護我們,付出了生命,他們走了,頭像灰了。我們要更加努力生活和工作,再續他們的使命。」
愛人類,是女性第一社群【新商業女性】首要信條。一個賦能型的女性社群,就應該不斷喚醒女性愛人類、愛自己的能力,一起引領整個社會變得更好、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