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波折的一年,但對新消費項目來說,是一個大年。據媒體報導,喜茶即將完成高瓴資本領投的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或超過160億元。而競品奈雪的茶,即將完成深創投領投的近億美元的融資。而在這之前,百果園前後已經融資近20億。
這三個新消費獨角獸,都有著共同特點:與吃尤其是水果有關、年輕消費群體為主、信息化程度高、外賣做的不錯、他們總部都在深圳,都是在深圳發展壯大向全國擴張,這是巧合還是必然?
年輕人最多的一線城市
年輕人的特點就是,喜歡嘗試新鮮事務,當下的90、95後年輕人關注消費品質,注重個人享受,喜歡追趕潮流。這個群體也是社交媒體上,病毒式傳播新事物品牌的最佳載體。一個新消費的品牌,佔領了年輕人群體,也就在市場上有了立足之地。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在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從常住人口年輕人佔比來看,深圳市比例最高,62.9%,北京43.0%,上海49.4%,廣州56.2%。2017年,深圳市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1.95歲。全國的人口年齡中位數超過37歲。
根據36氪發布的《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90後消費者已成為新式茶飲主流消費人群,佔整體消費者數量的50%。」從這個角度來看,深圳的年輕消費者是最佳的產品體驗和消費、傳播的切入點。
一線城市年輕人佔比圖(19~34年齡段)
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
關於新消費的創業類型,有個粗略的分類,就是玩的用的大多在北方,比如北京的泡泡瑪特。而與吃有關的多在南方,比如深圳的奈雪、喜茶、百果園,廣州錢大媽等等。深圳屬南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 23.0℃,溫和和炎熱天氣為主。和其他城市比起來,沒有冬天低溫的限制,全年都非常適合消費水果、奶茶等。
廣東歷來有飲茶的傳統。在廣東,中草藥的涼茶和茶葉的茶水都很流行。廣東人喜歡喝各種中草藥燉煮的涼茶,包括苦的、甜的。這是一種傳統文化。廣東省是中國茶葉消費第一大省,本地年產茶葉5萬噸,但消耗量就超過10萬噸。人均茶年飲用量位列世界第一,超過2000克/年。而喜歡喝下午茶的英國人,年消費量是1940克。
廣東也是水果消耗第一大省。2019年,天貓公布水果消費數據:「水果消費能力方面,用戶購買量則與地區發達程度成正比。廣東成為水果消費第一大省,水果訂單超過第二名的浙江2倍。」國內消費的大量熱帶水果,比如芒果、榴槤,是需要從國外進口的。目前我國進口水果最多的四個國家,分別是越南、菲律賓、泰國和智利。其中前三個從地理位置來看,離深圳相對較近,彼此有多年密切的貿易往來。而奶茶消費數據顯示,不論是奈雪還是喜茶,線上銷量前三名均為水果茶。比如喜茶的芝芝芒芒。這種地緣優勢和消費習慣的基礎,非其他城市可比。
深圳城市的特殊結構
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裡,深圳是最年輕的。到現在只有40年發展歷史。沒有歷史的約束,在規劃上主要學習了新加坡等國際城市,「規劃了中軸線、方格路網。整個城市採用組團式的布局,形成帶形城市工業區。」設計上更多偏助於實用主義和商業化,生活氣息較弱。不像北上廣,既有寬闊的長安大街,也有塞滿了各種小店子的老街和胡同。
在深圳市區,主要是除了在上下沙和白石洲等正在被拆遷的城中村,市區小街道不多,更沒有其他城市密集分布的冷飲和小店鋪。主要是以寫字樓、現代化的社區為主,密集化程度非常高。這不利於單體小店的生存,但有利於資本密集度高、品牌連鎖化、定位於城市白領和年輕人的喜茶奈雪百果園擴張。
在誕生了「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的深圳,消費者們生活節奏很快。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深圳極少看到到店消費早餐,都是打包。而提供早餐的多數也是KFC、永和等連鎖店,分布在南山和福田的辦公區等。這樣的特點,深圳成為了線上和外賣接受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有個有意思的現象。深圳成了生鮮和外賣項目全國拓展的實驗基地。2019年,美團、盒馬、餓了麼、蘇寧、叮咚買菜、樸樸超市。這些大本營不在深圳的外地公司,在拓展生鮮業務時,幾乎第一站都選擇了深圳。這和外賣佔比高的喜茶奈雪百果園的業務拓展高度契合。據媒體報導,百果園2020年要「實現40%線上銷售佔比目標。」
新生活方式的橋頭堡
在過去的20年,包括奶茶在內的很多港臺的飲食習慣和新生活方式,都是通過深圳傳到內地更多城市的。1987年,臺灣地區的春水堂發明了珍珠奶茶。三年之後,珍珠奶茶傳到了香港地區,因為香港和深圳僅僅一河之隔,加上當時開廠和貿易往來,這種飲料很快就傳到深圳,進而北上發展,傳到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
在臺灣人發明了新奶茶之後,也是順著這個傳播軌跡開始在內地發展。1996年,一些來自臺灣的奶茶品牌,開始在珠三角廣州深圳等城市迅速普及,再傳到其他城市,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而在2010年,臺灣地區的貢茶進入內地,就是在深圳成立了漾漾好公司,作為大陸地區運營總部。深圳是港臺奶茶進入內地城市的橋頭堡。而比較西化的生活方式,比如漢堡和星巴克咖啡,則是從北京和上海開始向全國蔓延的。這也成為了喜茶奈雪等新消費項目的擴張路徑。
供應鏈和信息化優勢
天圖資本投資管理合伙人潘攀,主導投資了奈雪和百果園等項目,他在接受虎嗅大灣腹地的訪談時說,「每天賣出上百萬杯的奶茶,表面上看是拼的營銷、口味、店員服務,但實際上背後是信息化管理能力,供應鏈的整合和配套能力。」
所有新消費和零售項目,短期拼的是營銷,中期看產品,長期看的就是供應鏈管理能力。供應鏈其實是包括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的四流合一過程。比如喜茶的茶葉部分來自印度,芝士來自澳洲,水果來自越南等地。對物料和訂單的供應鏈把握,成為新消費項目競爭的核心能力之一。
早在1998年3月,全球知名諮詢公司PRTM進行的一項有關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表明,「通過實施完整的供應鏈管理,企業發貨能力提高16%~18%,庫存減少25%~60%,訂貨完成周期縮短30%~50%,預測準確性提高25%~80%,總體生產率提高10%~16%,供應鏈成本降低25%~50%,訂單滿足率提高20%~30%,填充率提高20%~30%,產量提高10%~20%。」
深圳靠近港澳、東南亞等地,是國內國外物流的一個重要連接點。長期的外貿進出口,進化出了成熟的供應鏈。現代化的供應鏈,涉及到信息監控、冷鏈管理、運力調配、算法優化、B端C端等多渠道多途徑管理。沒有歷史積累和行業的馴化,很難一蹴而就,城市的供應鏈成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進化。這會成為選擇城市的重要門檻之一。國內最好的快遞公司——順豐總部就在深圳南山,這就是例證之一。
深圳是騰訊的大本營,微信在相鄰的廣州。微信為包括新消費在內的零售業,提供了信息化的基層管道,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信息化改造和升級。利用這種本地化便利性,百果園等公司相對其他地域企業,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信息化管理上會有一些優勢。它成為了騰訊微信對外推出的第一批信息化標杆型企業案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部分新消費企業,有更大意願和動力去做信息化改造和升級。而便捷的消費體驗,會更好地贏得年輕人的擁躉。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深圳是一座創業之城,創業生態比較好,匯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才,鼓勵創新創業,對失敗和新事物都很包容,深圳的政府扶持也比較多。同時資本密集,包括關注新消費的天圖資本、深創投等機構總部都在深圳。這為新消費項目和行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支持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