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每年7月~10月都有的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打頭陣的是斑馬,角馬緊隨其後,最後是瞪羚。
為什麼是這樣的陣容呢?這要從動物的喜好說起了,打頭陣的斑馬喜歡長草,也只取食草的頂部,角馬則採食斑馬啃過的草的底部。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隨著草場變化周期性遷徙的動物們使得整個非洲大草原生氣勃勃,生生不息。
斑馬橫渡馬拉河 圖片來源網絡
這樣壯觀的場景,確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可是去一趟大非洲不容易,沒有條件的話怎麼辦呢?
可以考慮來上海動物園看看哦!在我動食草動物區,就生活著多種原產非洲的食草動物。
首先來說大遷徙的排頭兵——斑馬。斑馬有平原斑馬、山斑馬、細紋斑馬三個種,生活在上海動物園的是平原斑馬,該亞種在世界上的種群數量也是最多的。
上海動物園的平原斑馬
再說說角馬,角馬雖然叫「馬」但不是馬,是偶蹄目牛科動物,雌雄個體都有向後內側彎的角。
角馬
幼年角馬
角馬是非洲大草原動物大遷徙的主角,這種群居性(10-20隻)的動物會在旱季自發組成大群體進行長途奔襲,尋找新草場。角馬時常與斑馬出現在一起,這不,上海動物園的角馬與斑馬就混養在了一起。平日裡偶爾也會小打小鬧,最後總能重歸於好,相安無事。
斑馬與角馬混養
同樣生活在這一區域的還有成群的大羚羊、犀牛。
大羚羊
大羚羊是一類體型較大的羚羊,雌雄個體也有著長長的角。上海動物園每年都會有數隻大羚羊在這裡出生,快樂地度過童年,今年也不例外。
大羚羊媽媽和寶寶
第二大陸生動物——犀牛在我園也有展出,近日飼養員在犀牛的外場地建了個本傑士堆以增加活動場的複雜性,強強和阿梅很喜歡。犀牛
在非洲熱帶水源豐富的地區,還能看到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河馬。
今年新生的河馬「喜糖」已經和媽媽分開獨立進行生活了,剛分開的那段時間還不太適應,目前自己獨自享用一個大泳池,快活得不得了,飼養員定期會記錄它的體重。你猜猜它多重啦?
彎角劍羚
小彎角劍羚
上海動物園有20多隻彎角劍羚,這群彎角劍羚與黇鹿混養在一起。不過,它們很自覺地將籠舍分了兩塊,每個種群佔據著自己的地盤,互不幹涉。
旋角羚
旋角羚是另一種生活在沙漠地區的偶蹄目動物,雌雄個體都有角,只是這個角是螺旋形扭曲。也是一種超級耐饑渴的動物,上海動物園在1991年和1993年分別從聖地牙哥動物園、鹿特丹動物園引進數隻旋角羚進行飼養繁殖,目前已具有自己的種群。
旋角羚
最後,怎麼能少得了非洲草原上最高(同時也是現存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全園的信號就靠它們了。(笑)
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如此奇妙而精彩,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吧!
文:耿廣耀
圖:耿廣耀 談濤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