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旅遊愛好者,大C走遍了全球20餘個國家,200餘個城市,然而中國的版圖連一半都沒走完。川西,一直是大C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四姑娘山、色達、康定、木格措、海螺溝等等,記載了我們壯麗的山河和美麗的故事。終於,等到了一個契機,參與到了松下組織的「徠美七俠行攝川西」的活動中。本次活動是松下組織體驗G9和GH5S兩款微單相機,當然對於大C來說,實際上體驗就是針對拍照優化的G9微單相機。
1800公里海拔4298米 松下G9行攝川西高原
這次行程除了松下G9這款微單相機之外,大C還攜帶了松下8-18mm、12-60mm、35-100mm和200mm F2.8定焦四顆鏡頭。一般情況下,大C選擇12-60(等效焦段約為24-120mm)掛機,大變焦可以應付更多場景;8-18mm(等效焦段約為16-36mm)用於拍攝廣角畫面;35-100mm(等效焦段約為70-200mm)應對長焦畫面的拍攝;200mm F2.8(等效焦段約為400mm)定焦鏡頭拍攝超長焦段的特寫畫面。鏡頭的部分大致就是這麼分工,攜帶的四顆鏡頭焦段覆蓋全面,唯一的不足就是拍攝過程中經常需要更換鏡頭,有的場景甚至要更換幾次鏡頭來拍攝不同的畫面。
本文所有照片,均由松下G9拍攝。
● 初來乍到的成都一夜遊
說來慚愧,大C去過那麼多國外的城市,但這次卻是第一次來成都。北京出發,落地成都已經是下午3點多,到達市區已經是接近5點了。由於第二天行程緊張而且要早起,因此成都的短暫停留中只去了一個錦裡。
夜晚的錦裡
夜裡8點多,和同行的幾位媒體朋友一起夜遊錦裡。雖然已經很晚,但錦裡依舊十分熱鬧,遊客絡繹不絕。大家總拿錦裡與北京的南鑼鼓巷相比,大C認為錦裡並沒有南鑼鼓巷那樣過度的商業化,反而有很濃鬱的文化氣息。
錦裡的人文氣息非常濃鬱
因為是夜遊錦裡,所以拍照時考驗相機的就是暗光對焦和高感畫質。這兩方面,松下G9經受住了考驗。G9採用的DFD對焦模式,對焦迅速而且準確,即使在錦裡遊覽時的暗光環境也保持了出色的水準。有時前方胡同中漆黑的木板,G9也能夠準確合焦,而且成功率在95%以上。
錦裡的藝術家
錦裡的街頭
高感的部分,松下G9雖然是一款M4/3畫幅的微單相機,但ISO 1600的畫面完全可用,ISO 3200噪點增加,但畫面仍處於可以接受範圍,ISO 6400下噪點開始影響觀看感受。另外,大C一路上使用自動ISO,松下G9的ISO數值判斷很準確,拍攝成功率超過97%(自動識別ISO數值下,手持拍攝畫面不虛)。這一點著實不易,畢竟之前使用很多相機,甚至是高端全畫幅單反,自動ISO的識別也沒有這麼準確。
錦裡的小玩意
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夜時間,但是大C被成都這座城市深深的吸引住了。從錦裡和成都街頭來看,成都的生活節奏非常慢,非常安逸。北京的街頭,感覺所有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趕路,一切都很焦急;成都的街頭,大家都不慌不忙,感覺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打亂大家的節奏。少不入蜀,老不出川,興許大C退休後,就搬來成都養老。
● 飆上3800米約會四姑娘
四姑娘,這裡指的是四姑娘山,從成都出發,一路經過各種高速、土路,路上還經過了距離512大地震震源僅5公裡的映秀。車行數小時之後,就能夠看到很遠的雪山了。上一次看到雪山,已經是兩年前在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四姑娘山的雪山面積沒有班夫國家公園那麼大,但更險峻、更秀美、更純淨。
路上的四姑娘山
一個觀景臺上的景色
來四川之前,四姑娘山景區剛經歷了大雪,遊覽的棧道上多了很多未化的白雪。大C和松下來的這天天氣甚好,藍天白雲、陽光明媚。自然就能夠看到四姑娘的原貌。四姑娘山景區很大,從很遠開始就一路與雪山相伴,路上走走停停,拿起松下G9,也拍了不少漂亮的照片。
來到四姑娘的景區之後,要轉乘景區內的駁接小巴,沒想到小巴開了很久,才到達海拔3800米的最終棧道。這裡,就是距離四姑娘最近的地方了,當然你如果是登山挑戰者,可以徒步去攀爬,畢竟這裡是國內外知名的具有挑戰性的雪山。
剛進入高原,高反逼迫大C放慢腳步
在3800米的海拔走棧道,明顯腳步比原來更重,呼吸急促了,而且略微的頭脹,初來高原這種反應很正常,堅持下來即可(ps:平時還是要注意鍛鍊啊)。只有在步行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到雪山的雄偉和人類的渺小。
200mm定焦特寫雪已經化了的巖石
200mm定焦頭特寫雪山山峰
「布達拉宮」雪山
拍攝虛化效果也很美
拍攝雪山,尤其是天氣良好的情況下,縮小光圈到F8.0,適當的減1/3或者2/3檔曝光補償,否則雪山的細節會丟失。如果有長焦鏡頭,比如松下200mm F2.8定焦(等效約為400mm),可以拍攝一些雪山的特寫,觸及一般遊客無法拍攝的畫面,也能夠更深入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 秘境中的酒店和藏寨
第二天的晚上,從四姑娘山驅車很久來到了一家剛開業不久的藏寨酒店,曰秘境酒店。名副其實,自己想要找到這個酒店,幾乎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找酒店人員派車接送,沿途是無數的坡道和180度彎道,秋名山車神到這裡也不如當地司機開的溜。
酒店本身就是藏寨的造型
酒店的一景
酒店旁邊的藏寨
酒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藏寨風格,當然房間裡面各種現代化,畢竟是新酒店。酒店周圍還有很多藏寨可以拍攝,於是行程第三天早上天不亮,就帶著松下G9和35-100mm(等效焦距約為70-200mm)衝出房間去拍攝酒店和藏寨,順便迎接第一縷陽光。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
離開酒店,來到了這邊最著名的甲居藏寨參觀。甲居藏寨的規模遠大於酒店旁邊的藏寨,而且坐落在更高的山峰上,下面還有峽谷和河川,風景十分别致。藏寨的屋頂都有四個尖尖角設計,寓意著四方神明的保佑。由於藏寨距離觀景臺非常遠,於是松下G9和200mm F2.8這個組合又要上場了。F2.8的大光圈搭配超長焦段,可以讓畫面達到更唯美的虛化效果,提升觀看感受。
路邊的花
路邊的景色
由於第三天主要就是趕路,匆匆一瞥甲居藏寨之後繼續趕路。中間有一段修路交通管制,被迫停車兩小時,閒的發慌下來拍照。路邊上只有一條河、幾株梨花樹、無限延伸的山川,於是拍攝主題就是它們了。這裡要提一下松下G9的防抖,使用諸如200mm定焦鏡頭時,也不會出現因抖動造成擺設失敗的狀況。等效6.5級的防抖確實能夠大幅度提升超長焦和暗光環境的拍攝成功率。
交通管制結束,到色達縣城已經是夜裡10點多了,等於第三天坐車的時間超過了12個小時。川西,對你真是又愛又恨啊!
● 走訪仰慕已久的色達佛學院
色達縣城,海拔接近3900米,而且周遭植被稀少,氧含量更少。剛到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呼吸急促,頭略微發脹,經過一晚上休息,行程第四天便適應了這個海拔。一大早,驅車從縣城來到了五明佛學院,本次行程中最重要的、海拔最高的拍攝地終於親眼得見了。
色達的全景
因為適應了海拔,所以在4000-4100米海拔的五明佛學院中攀爬,也就沒有那麼吃力了。正所謂站得高望得遠,雖然海拔很高,但也要往上爬,這樣才能看到佛學院的全景。天空作美,我們拍攝的時候天空很藍,還有白雲相見,一切都很美,走了之後,天陰了,黑雲也上來了。
在山頂,正好體驗一下通行媒體朋友帶的松下100-400mm鏡頭(等效200-800mm)和大C自己攜帶的松下8-18mm(等效焦距約16-35mm),這樣不論是特寫還是廣角收納同時解決了。
色達的階梯
錯落有致的房子和遠方的雪山
特寫金頂
在這裡,由於拍攝環境日照十分充足,因此光線過硬。造成很多地方過量,陰影區域又過暗。解決辦法可以有兩種,一是打開松下G9的HDR功能,兩一種就是減少松下G9的曝光補償,當然也可以兩種都用。大C選擇的是調節曝光補償,這樣可以隨時針對環境進行更改。
虔誠的信徒
虔誠的信徒
經歷了大半天的色達拍攝,松下G9記錄下了非常多風景和人文的照片,不虛此行。從五明佛學院離開,看了天葬,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也不放照片,場面血腥,怕引起大家的不適。
● 金頂映襯下的雅拉雪山
從色達出發,一路經過無數風格的藏區,看了不同種類的藏寨,數小時之後,便來到了木雅金塔腳下。為什麼來到木雅金塔,因為這裡可以眺望雅拉雪山的全景。雅拉雪山海拔5820米,也是世界級的攀登勝地。
雅拉雪山
很多人都說沒有看到過雅拉雪山的全貌,尤其是海拔5820米的頂峰,因為它經常會隱藏在雲霧之間。很幸運,松下G9川西攝影團的小夥伴們不僅看到了雪山全景,最高峰也盡收眼底。
雅拉雪山
拍攝雅拉雪山,雖然廣角鏡頭可以直接收錄下雪山區全貌,但是木雅金塔這邊的前景並不好看,因此建議大家使用長焦鏡頭,比如大C攜帶的松下35-100mm(等效焦距約為70-200mm),這個較短剛好。如果使用松下200mm(等效焦距約為400mm)就只能特寫山峰的一部分,焦段太長並不合適。
木雅金塔和雅拉雪山
木雅金塔和雅拉雪山
如果只拍攝雪山,又會顯得畫面十分單薄。正好我們在木雅金塔旁邊,可以用金塔作為前景來與雪山遙相呼應。金塔的金色與雪山的黑色巖石、白色的雪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畫面反差大而且美觀。另外使用松下35-100mm鏡頭可以直接特寫金塔和雪山。
特寫木雅金塔
隨風飄揚的經幡
在木雅金塔的旁邊,還有很多掛起來的經幡,隨風飄動,畫面非常美。因為經幡飄動幅度非常大,所以要拍攝它,最好的方式就是高速連拍。松下G9的一大賣點就是20張每秒的高速連拍性能和動態追焦性能。將光圈調到鏡頭最大的F2.8,對焦在經幡之上,用松下G9開始高速追拍。拍了大概50張左右,回來挑選出一張最滿意的照片即可。這50張照片中,成功清晰拍攝到經幡、對焦也在經幡上的照片有48張,也就是快速動態追拍成功率高達96%,數字已經非常滿意了。
● 木格措偶遇蓮花雪山
從雅拉雪山離開,晚上在康定休息一晚(康定情歌的康定),第二天一大早便來到了木格措景區。木格措,翻譯過來就是野人海的意思,當然這裡沒有野人也沒有海。這個季節來木格措景區,只有滿山別野的雪和無敵的風景。
轉乘景區內的駁接大巴車,從景區大門口往最高點的黃金海岸前進。路上,突然停車了,司機說趕緊下去拍蓮花雪山。木格措景區可以眺望到蓮花雪山,但是只有不到1/3的機會能夠看到,因此一般司機也不會在這裡停車。我們很幸運。
蓮花雪山
蓮花雪山與觀景臺之間相隔了一片林子,還有一個湖,這種情況下,取景就要好好考究。既要收納下雪山、湖、林子和天空,又不能讓畫面過於凌亂,可以使用類似三分構圖法來拍攝。另外畫面中元素非常多,儘量使用小光圈拍攝,讓風景的每一部分都是實的。松下G9的最佳解析度是F8,因此大C使用F8拍攝。對焦方面,選擇了松下G9的225點自動識別模式,保證複雜場景也能夠有精準的對焦。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
黃金海岸邊上的祈福牌子
從蓮花雪山離開,直接開到景區最高點—黃金海岸。這裡有一片非常大的湖遙相呼應遠處蓋滿白雪的山,非常漂亮。但是如果直接拍攝湖和山,就會顯得畫面十分單調,因此我們在攝影的時候,也需要尋找前景作為搭配。大C找的前景是岸邊的石頭和蜿蜒的溪流。
七色海邊上的瑪尼堆
七色海的倒影
從黃金海岸出發,一路下山,經過了幾個景點,但並不值得拍照,最後來到了七色海景區。七色海的風格類似於九寨溝,清澈且顏色多變的湖水非常平靜,倒映著對岸的樹。大C沒有帶ND濾鏡,因此拍攝的倒影並不明顯,好在是使用松下G9拍攝了RAW文件,文件的大小一般都在20-30M,因此記載了豐富的信息。回來通過後期,就可以讓倒影清晰的呈現出來了。
● 在海螺溝親眼看到雪崩
從木格措離開,大巴車直接開到了海螺溝景區內,貼心的松下為我們預定了最好的溫泉酒店。這邊的溫泉是真正的溫泉,泡過之後之前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休整一晚後,便開啟了本次行程最後一個拍攝目的地—海螺溝景區。海螺溝景區可以眺望到貢嘎雪山,貢嘎雪山,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來這裡就是為了一睹它的真容。
纜車外的風景
纜車的樣子
海螺溝景區也是要乘坐景區內自己的駁接大巴,要眺望貢嘎雪山,駁接大巴開到最高處之後,要換乘一個長度3.5公裡的纜車。纜車運行時間較久,而且非常高,可以看到路上的無敵風景,也就不在乎運行時間這件事了。在纜車上拍照,大C選擇了松下8-18mm(等效焦距16-36mm)這顆鏡頭。這樣可以用廣角拍攝到纜車和風景,告知觀看者你覺得拍攝是在纜車上完成的。
纜車到站,下來就是四號營地,可以看到貢嘎雪山、冰瀑布和冰川。剛上去的時候,運氣很好,剛好看到了貢嘎雪山的山峰,過了沒一會,就有雲層遮住了山峰。
神鳥和雪山
在風景如此秀美的地方,只拍攝松下G9原始的2000萬像素肯定不滿足大C,於是便開啟了高像素模式。高像素模式,通過8張照片的疊加,實現了更高的解析度和更出色的色彩。開啟高像素模式之後,解析度達到了10368X7776。
8000萬像素下的雲裡的貢嘎雪山
8000萬像素和2000萬像素之間,畫面細節上具有了本質性的差別。另外,8000萬像素模式不能給手持拍攝,必須放在穩定的地方,比如使用三腳架。因為它是連續拍攝8張照片合成,手持拍攝後,合成的畫面會失敗。
正在雪崩的抓拍
在四號營地的冰川上,由於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大C親眼看到了雪崩,而且不止一次。雪崩的場景十分震撼,而且聲音轟鳴聲巨大。每次雪崩都很突然,幸虧松下G9有20張每秒的高速連拍,清晰的記錄下了雪崩的場景。
觀景臺遊客中心一景
從海螺溝離開,也就結束了本次松下G9的川西之旅。總體來說,松下G9給大C的印象要比對微單相機的印象更好一些。機身和鏡頭都十分輕便這就不用說了,微單的特性就是如此。松下G9本身DFD對焦非常迅速精準,20張每秒連拍速度可以抓拍到更好的畫面,具有8000萬像素模式畫面細節清晰記錄,RAW文件後期範圍寬廣,電池續航能力在高強度拍攝下可以堅持5-6小時,225個對焦點覆蓋全面,靜音快門在一些特殊環境中非常實用。拍攝之餘還可以用相機內置的WIFI將照片傳輸到手機上,進行實時的分享。不得不說,出門旅行拍照,一臺松下G9足夠使用了。
● 認識一下新朋友--松下G9
最後,大C來介紹一下松下G9。松下G9是一款M4/3畫幅的微單相機,也是松下微單10周年之際的旗艦產品。G9與GH5、GH5S並稱「三劍客」,也就是松下目前為微單產品中最優秀的三款。G9在其中負責攝影的部分。
松下G9有很多賣點,其中本次川西拍攝過程中給大C感觸最深的有七點:
一、輕。微單相機,主打就是輕量化,在川西3000-4000米的高海拔上遊覽拍攝,相機的輕便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松下G9很輕便
二、對焦快準穩。本次行程中的地形和景色多變,拍攝種類和主題也豐富,對焦快準穩幫助大C最大程度的提高拍攝成功率,並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坐在車上抓拍路上的風景,也是靠這個出色的DFD對焦系統完成的。225點的對焦點覆蓋全面,想對哪裡,在觸控螢幕幕上一點即可,方便快捷,無需繁瑣的組合按鍵調節。
三、8000萬像素呈現細膩細節。松下G9通過像素合成的方式,將8張照片合成1張8000萬像素(G9自身是2000萬級別有效像素),並且還可以同時保留連拍的8張照片。8000萬像素的照片可以保留更清晰的細節,讓旅行中的景色呈現的更豐富細膩。
松下G9可以拍攝8000萬像素照片
四、人眼/人臉/人體識別對焦。其實人臉識別這種功能現在大部分相機都具備,但是識別的準確性和持續性就不敢恭維了。松下G9這方面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人眼識別不到就識別人臉,人臉識別不到就識別人體,而且準確性和成功率奇高,並且還可以持續準確的追蹤識別,這一點已經秒殺了絕大部分相機產品。
五、RAW文件後期範圍寬廣。這一路的拍攝環境多變,時而陰天,時而光線過於強烈,難免會有設置失誤或者相機測光失誤的時候,這就要靠RAW文件後期修正了。通過後期的體驗,可以看到松下G9 RAW的範圍很廣,失誤的照片也可以修正回來。
松下G9有翻轉觸控螢幕幕
六、翻轉觸控螢幕幕。翻轉觸控螢幕幕是近幾年相機發展中最重要、最人性化的方向。這一路上,精彩會拍攝不同視角的畫面,有時要舉過頭頂,有時要貼和地面,有時要拍攝身後,但是這些拍攝環境中,人本身不方便趴下或者轉身,因此全靠翻轉屏幕完成的取經和構圖。觸摸,在調節參數、改變對焦點等應用時特別實用,又快又方便。
七、即使分享。相機的WIFI傳輸已經是比較普及的事情了,松下G9自然也加入了相應的功能。一路上,通過WIFI連接,實時的將照片傳輸到手機中,簡單的後期處理一下,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中,獲得了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