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慶餘堂創始人胡雪巖著名的《戒欺》店訓中,
關於「道地藥材」的品質,他告誡藥工務必做到「採辦務真,修制務精」。
「採辦務真」即採買藥材,要不懼路途遙遠,務必選取「道地產區」的正宗品種。
「修治務精」就是指藥材炮製加工務必精益求精,不可偷工減料。
由此可見,中藥材是不是「道地」,除了看它的產地和品種以外,採收來的中藥被炮製加工的好不好?運輸、貯藏是否得當?也是衡量藥材道地品質的重要因素。
作為中國國粹的中醫中藥伴隨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走過了幾千年,
中藥炮製加工到底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
中藥製劑在運輸儲存中又運用到了什麼獨門秘法?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將在陳李濟中醫藥博物館中找到答案。
嶺南風情傳統藥鋪
「把脈問診」、「尋訪抓藥」是傳統嶺南中藥藥鋪的縮影。在這個場景中,我們將「穿越」回到民國初年陳李濟北京路老鋪。古代手工業傳統的經營模式是「前店後坊」的店鋪格局。正廳內古色古香的趟櫳門、滿洲窗、廣式家具與酸枝百子櫃還原把脈問診、尋訪抓藥的場景,展現出別具特色的嶺南建築特色。
中藥材炮制
傳統的中藥材炮製是我國醫藥學寶貴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中藥理論,採用淨選、切制及炮炙等操作方法,對藥材進行加工處理,製成一定規格炮製品,以適應配方和製劑,在藥性上符合治療需要。那中醫學中,藥物有哪些具體炮製方法,有哪些獨特的炮製方法,我們都將在這個場景中尋找到答案。
蠟殼蜜丸生產工藝
蠟殼蜜丸是中藥面對長期儲存問題應運而生的一大創舉,在這裡可以看到傳統的蠟殼蜜丸生產工藝。蠟殼蜜丸讓中成藥在面對長時間運輸和多變的環境後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品質,中醫藥批量化、產業化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讓中藥邁出國門,走向海外成為可能。
炮製藥材嘗甘嘗苦,推敲醫理如琢如磨」中藥炮製與加工是一門非常專業且操作極其講究的傳統工藝技術,是中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青蒿素的發現到抗疫發揮的巨大作用,中醫藥這座豐富的寶庫還有許多珍寶等待我們去挖掘,而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一起努力,讓這一中國國粹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