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發布通告
為大力宣傳我省在決戰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引導全省廣大幹部群眾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而不懈奮鬥,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決定授予張雅萍等10人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榮譽稱號,現予發布。
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
2020年10月13日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名單
張雅萍 甘南州卓尼縣豐裕牧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莫尊理 西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劉敏科 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趙 丹 生前系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文縣賈昌消防救援站通信保障班消防員,四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
趙麗輝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
李文輝 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保衛科副科長,派駐榆中縣韋營鄉黃家岔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徐文國 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下四壩村村民
李周勤 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新聞中心記者
李藝平 國家稅務總局禮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張巧花 定西瑞源農產品農民合作社理事長,中級新型職業農民
2020年甘肅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跡簡介
1、張雅萍事跡簡介
張雅萍,女,藏族,中共黨員,現年31歲,甘南州卓尼縣豐裕牧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張雅萍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下肢萎縮變形,落下了肢體殘疾,在咬牙堅持完成中專學業後,她曾四處打工。2016年,藉助國家精準扶貧的春風,張雅萍回村創業,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她成立了卓尼縣豐裕牧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儘管身體殘疾,但她每天和社員們一道早出晚歸,一心撲在合作社的經營上,鍘草餵牛、清潔圈舍,樣樣也不落下。儘管步履蹣跚,她卻始終緊跟鄉親們脫貧的步伐,在她的努力經營下,合作社漸漸走上正軌,不僅使自己有了收益,還帶動村裡幾戶村民脫了貧。
張雅萍沒有滿足,她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擴大合作社規模,推動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她鼓勵引導貧困群眾以土地流轉、勞務輸出、資金入股等多種形式入社,還與貧困戶結成不脫貧不脫鉤的幫扶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共同脫貧致富。2019年底,卓尼縣豐裕牧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合作社。她本人也被授予「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張雅萍常說,脫貧不是奮鬥的終點,自己有責任帶動更多群眾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2、莫尊理事跡簡介
莫尊理,男,漢族,現年56歲,中共黨員,西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莫尊理重視教學改革,努力踐行國家「雙創」戰略,在甘肅省首開《創新創業講壇》課程,目前已經連續舉辦100餘期,200多位企業家、100多位專家學者和學生分享創新創業的實踐與成果。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將科學思想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內容,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參與國家973重點攻關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項;先後主持省部級項目20餘項,率先開展手性石墨烯的研究。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7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 100餘篇,授權國家專利60餘項,部分成果已經開始轉化生產,逐步顯現經濟效益。勇擔社會責任,推動甘肅省科普工作發展,組織和承擔科技創新、科學普及、企業發展、技術成果轉化、科普示範基地評估、創新創業行動等活動數十場次,徵集科技成果200餘項,撰寫調研與建議報告10餘篇;開展科普報告數百場,聽眾近十萬人;編撰多部科普教材。
莫尊理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3、劉敏科事跡簡介
劉敏科,男,漢族,現年39歲,中共黨員,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劉敏科在接到省衛健委關於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視頻會議通知後,就開始了防治新冠肺炎的各項工作,迅速建立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給全院進行新冠肺炎診療規範和穿脫防護服的培訓。2020年1月24日,除夕,劉敏科向院黨委遞交了請戰書,申請深入湖北一線支援抗疫;1月28日即奔赴武漢,進駐武漢中心醫院重症隔離病房工作。其間,為了能連續作戰和節約防護用品,穿著防護服近10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在隔離病房,他既努力完成好承擔的醫療任務,又積極做好患者情緒安撫和心理疏導工作。在武漢期間,劉敏科和隊員們累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其中重型132人,危重型24人;共發放「甘肅方劑」2400餘劑,開具中藥處方300餘張。在援助武漢的54天裡,劉敏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救死扶傷,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4、趙 丹事跡簡介
趙 丹,男,漢族,1996年8月出生,共青團員,生前系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文縣賈昌消防救援站通信保障班消防員,四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
2020年8月入汛以來,隴南市連降暴雨發生山洪,多條河流超警戒水位。8月13日上午9時20分,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隴南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緊急警情,文縣城關鎮凡昌村一孕婦羊水破裂臨產急需救治,但因連日暴雨山洪淹沒道路無法出行送醫,情況十分危急。趙丹和站長茹斌以及另一名消防員主動請纓,駕駛動力橡皮艇迅速趕到群眾被困地,將孕婦及其丈夫安全轉移至動力橡皮艇內。在沿江逆流行駛100米左右時,突遇激流漩渦,動力橡皮艇發生側翻,5人全部落水。趙丹在奮力施救落水群眾時,因水流湍急體力不支被洪水衝走,不幸壯烈犧牲。
入職以來,趙丹先後參加2017年「8·7」文縣天池特大山洪泥石流、「8·8」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2018年「7·10」文縣特大暴洪災害等多起救援任務,兩次受到支隊嘉獎,多次被評為「優秀消防員」「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團幹部」,參加各類滅火救援戰鬥400餘次,成功營救被困人員200餘名,用青春和生命忠實踐行了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的莊嚴承諾。
5、趙麗輝事跡簡介
趙麗輝,女,現年42歲,漢族,中共黨員,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
趙麗輝紮根生殖醫學臨床一線工作19年。作為核心業務骨幹,參與開展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試管嬰兒)科研及臨床工作,成功填補了西北地區該專業9項技術空白。2002年4月29日,西北地區首例第二代試管嬰兒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誕生,該技術成為我省改革開放四十年重要成果之一。參與完成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與發展的系列研究》課題,獲得2003年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6年,參與開展了胚胎種植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臨床應用工作,該技術使我省優生及出生缺陷防控工作邁上新臺階。參與《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D)在防止遺傳病患兒出生中的應用》課題,獲得2013年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0年—2013年參與省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學習,積極參與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生殖醫學領域的應用。2019年,參與完成的《中藥及針刺療法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獲得甘肅省黃甫謐中醫藥科技二等獎;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獲批甘肅省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趙麗輝還多次參加各類健康大講堂活動,深入縣區、扶貧車間進行生殖健康宣講。
6、李文輝事跡簡介
李文輝,男,漢族,現年34歲,中共黨員,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保衛科副科長,派駐榆中縣韋營鄉黃家岔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駐村幫扶以來,李文輝切實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作用,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頭等大事,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經常深入幫扶戶家中走訪慰問、宣講政策。對已脫貧戶進行「回頭看」,防止返貧;為未脫貧3戶5人制定「一戶一策」,有針對性開展幫扶。同時,他以項目促進產業、以產業帶動脫貧,先後牽頭開辦村集體養羊場、安裝農產品過秤地磅,為全村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組織新建應急避險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室,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組織實施村主幹道及村莊綠化,加裝光伏發電板等。2019年,他積極爭取、多方協調,籌集各類幫扶資金176萬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李文輝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組織本村黨員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自籌自購併協調有關方面資助防疫應急物資,保障村民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積極謀劃幫扶計劃,爭取幫扶資金,促進富民產業項目實施,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應有貢獻。2019年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
7、徐文國事跡簡介
徐文國,男,漢族,現年57歲,中共黨員,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下四壩村村民。
他曾跑過運輸,搞過餐飲,積攢了一定資金後回到家鄉,承包荒灘荒地植樹造林,開始了創業生涯。2001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徐文國和另外兩個合伙人在荒灘荒地開始種樹,當年就植樹造林100餘畝,之後他通過轉讓經營的方式獨家經營該林地。在徐文國的精心管護下,小樹苗茁壯成長,一片勃勃生機,為家鄉貧瘠的土地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在植樹造林之初,由於不懂技術,徐文國吃了很多「虧」,但吃一塹、長一智,他努力學習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積極報名參加各類培訓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動向專家、技術能手請教,連續幾次培訓下來,徐文國成了技術能手。截至2020年,徐文國累計完成植樹造林2000多畝,栽植各類樹木40多萬株。
2019年,徐文國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徐文國家庭先後被授予「全國最美生態環保家庭」「甘肅省最美低碳環保家庭」「甘肅省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
8、李周勤事跡簡介
李周勤,男,漢族,現年38歲,中共黨員,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新聞中心記者。
李周勤始終以新聞記者的職業操守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在新聞一線,用鏡頭和腳步記錄時代變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周勤主動請纓,逆行前往武漢進行採訪。返回蘭州後,他又進入蘭州市肺科醫院感染病房、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隔離點等,持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採訪,採寫了一批生動的新聞報導,並第一時間通過電視和新媒體等平臺播發,為社會及時呈現了我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動態和救治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跡。
李周勤是省廣電總臺青年崗位能手,主創的30多件新聞作品獲國家和省級獎項。其中:《「正新」模式讓民勤治沙獲重大突破》《水願》《愛灑隴原》獲中國新聞獎;《無聲的火炬手》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滴水穿「史」》獲四川「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獎、中國廣播電視科教片獎;《重建·銘記》《此木生芳》《暴雨來臨 文縣搶險幹部群眾齊上陣》等多部作品獲甘肅新聞獎一等獎、甘肅廣播影視獎一等獎。
9、李藝平事跡簡介
李藝平,男,漢族,現年50歲,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禮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他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堅守者」。2020年大年初二早晨,李藝平在得知禮縣已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告別還在醫院住院、已81歲高齡的母親,毅然從武都家中返回禮縣。一到工作崗位,他立即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他想方設法多方籌集口罩等防疫物資;另一方面,安排對全員進行摸排,準確掌握職工行程,並對重點人員進行嚴格防疫安排,做到了精密布控、查漏補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任務的變化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李藝平主動帶頭到辦稅大廳值班,到各分局各股室督查,引導幹部職工科學防疫、堅守崗位,確保了疫情防控和稅費徵收兩手抓兩不誤。逆行才是前行,他說:「我得對得起胸前這枚黨徽和肩頭這對稅徽。」
在扶貧工作中,李藝平多方籌集89萬元為幫扶村解決道路硬化等困難,自掏腰包為五保戶張奶奶盤火炕,想方設法為喪失勞動力的馮五佔一家搞經營……
李藝平多次榮獲「稅源管理能手」「優秀稅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0、張巧花事跡簡介
張巧花,女,漢族,現年45歲,中共黨員,定西瑞源農產品農民合作社理事長,中級新型職業農民。
2014年,張巧花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她並沒有被貧困擊垮,而是抓住扶貧貸款貼息政策機遇,多方籌措資金,於2015年6月註冊成立定西瑞源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馬鈴薯、扁豆、蕎麥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她非常注重產品品牌創建和認證工作,從源頭上狠抓產品質量關,合作社生產的馬鈴薯於2017年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評價,2018年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她申請的「巧花農場」商標已獲得國家商標總局批准,2019年被納入甘肅「甘味」農產品。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入股分紅、農機服務、吸納務工、保底回收等形式,帶動群眾132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4戶,年均吸納務工人員1600多人。為了打開市場銷路,合作社採取「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僅2019年就向北京、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銷售馬鈴薯1.7萬多箱。
近年來,張巧花先後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十佳馬鈴薯經紀人」「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她領辦創辦的瑞源農產品農民合作社先後榮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甘肅省示範合作社」「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往期薦讀
322人!2020年甘肅省西部計劃錄取人員名單來了
本周!靜寧時間到
楊樹軍一審獲刑十二年六個月
全國鐵路10月11日零時起實施新列車運行圖,與甘肅有關的全在這→
END
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
編輯:李丹
校審:江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