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生,鐵生

2021-03-01 處處原上草

儘管是在北方,但迎春花依然在春寒中早早開放了。苦焦的環境裡,並不缺小小的淡淡的而又久久的幸福,就如燦爛安靜又清澈明亮的迎春花的小小花朵。

只要還有自己一席可避風雨又能靜靜獨處喝茶看書的棲身小屋,只要還可以自由自在上山下溝曬曬溫暖的太陽吹吹輕柔的又混有泥土味花草味莊稼味的風,只要還可以隨意踏著田間小道任性而行,只要還可以無牽無絆閒散地在曠野看雲看鳥看星看月看流水看遠山,只要還可以踩著一片軟軟的野草或者踢一顆路邊的石子……,那麼我們憑什麼不是更富有更健康更自由更快樂的人呢?

比起史鐵生,我們的焦躁丶不滿丶失意丶惆悵丶憤懣,正是因為我們的雙腿太健康以致走得太快丶太遠丶太急,從而無法真正靜下來向內心深處向天地遠處去沉思去瞭望啊。結果,本來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我們,反倒把生活弄得疙疙瘩瘩,把生命弄得棲棲遑遑。

走入史鐵生,便如走進一個寧靜廣闊的禪的境界。那時,不僅理解生活,更會懂得生命。並因了這種理解與懂得,生活便開成了明豔的迎春花,生命也會綻放出安閒又快慰的光採和馨香。——處處原上草

我對史鐵生滿懷敬仰之情,因為他不但是一個傑出的作家,更是一個偉大的人。 ——莫言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心。……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裡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鐵生是中國當代最有靈魂的作家。無論見其人,還是讀其文,我相信人們都會有一個感覺:鐵生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第一元氣充沛,富有活力,單純,開朗,第二善於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鐵生就是這樣,身體的疾患沒有給他的生命帶來一絲悲苦和陰鬱。

他是中國當代可以稱作偉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高度。倘若沒有鐵生,中國當代文學將是另一種面貌,會有重大缺陷。在這個靈魂缺席的時代,我們有鐵生,我們真幸運! ——周國平

鐵生對生命的解讀,對宗教精神的闡釋,對文學和自然的感悟,構成了真正的哲學。他幻想腳踩在軟軟的草地上的感覺,踢一顆路邊的石子的感覺。 ——賈平凹

史鐵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當得起「偉大」這個詞。 ——鐵凝

史鐵生的去世,就像我們中國文學界的某一根支柱倒了。史鐵生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他已經拿了中國的精神諾貝爾獎。 ——許紀霖

我喜歡讀他作品的一個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淨,不曾神神鬼鬼牽絲攀藤。他的手總是溫暖的,寬厚的。他是能高於智和愚的。他不作狀,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內心。他把自己看輕了,才能去愛自己,愛世界。 ——陳村

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裡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蔣子丹

對他,死亡就是臨近的,問題是他怎麼度過每一天,而且每一天並不是愉快的。生命、靈魂,對我們是閒聊,對他就是生命必須面對的問題。 ——王安憶

在一個缺乏宗教傳統的國度,一個連宗教也大多的投資著來世福樂的世俗化國度,鐵生有價值的饑渴卻沒有特別的神學崇拜。他的思考仍然充滿著活潑知識而沒有偏執迷信,他的言說仍然平易近人而從不故作虛玄,但他的理性足跡總是通向人生信仰的地平線,總是融入一片感動和神聖的金色光輝。在這個意義上,《病隙碎筆》幾乎是一個愛好科普知識的耶穌,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風琴樂聲中閱讀的童話,是一種在塵世中重建天國的艱巨努力。 ——韓少功

相關焦點

  • 《鐵生 鐵生》首發凝聚親友回憶
    12月20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史鐵生逝世十周年追思會暨《鐵生 鐵生》首發式。活動由北京作家協會、「寫作之夜叢書」編委會主辦,北京高高國際文化傳媒、中譯出版社協辦。在史鐵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日之際,史鐵生的親屬、中學同學、插隊知青來到會場,近百親友為著一位難以忘懷的故人而來,嚴冬裡的聚會帶著懷念的暖意。
  • 告慰10年離別 親友學友文友共著《鐵生 鐵生》在京首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一部介紹作家史鐵生生平的紀錄片《生命的色彩》,12月20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拉開了史鐵生逝世十周年追思會暨《鐵生鐵生》首發式的序幕。活動由北京作家協會、「寫作之夜叢書」編委會主辦,北京高高國際文化傳媒、中譯出版社協辦。
  • 史鐵生逝世十周年追思會暨親友回憶錄《鐵生,鐵生》發布會
    」的紀念活動,惟願以此追思鐵生,安慰當下,啟迪未來。——史鐵生逝世十周年追思會暨《鐵生 鐵生》首發式活動時間: 2020.12.20 13:10-15:00活動地點: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要出席嘉賓:閻晶明、
  • 告慰10年離別 親友學友文友共著《鐵生 鐵生》在京首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一部介紹作家史鐵生生平的紀錄片《生命的色彩》,12月20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拉開了史鐵生逝世十周年追思會暨《鐵生 鐵生》首發式的序幕。活動由北京作家協會、「寫作之夜叢書」編委會主辦,北京高高國際文化傳媒、中譯出版社協辦。
  • 史鐵生逝世10周年追思會在京舉辦《鐵生 鐵生》凝聚親友回憶
    12月20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史鐵生逝世10周年追思會暨《鐵生 鐵生》首發式。活動由北京作家協會、「寫作之夜叢書」編委會主辦,北京高高國際文化傳媒、中譯出版社協辦。在史鐵生逝世10周年紀念日之際,史鐵生的親屬、中學同學、插隊知青來到會場,近百位親友為著一位難以忘懷的故人而來,嚴冬裡的聚會帶著懷念的暖意。
  • 記錄李堡鎮風土人情 吳鐵生《石板街軼事》新書首發
    吳鐵生出生於李堡鎮,他在李堡做過十多年的車工、鉗工,手藝精湛,踏實肯幹,從廠辦主任、副廠長一路做到工具機集團的副總、高級經濟師。吳鐵生熱愛文學,難能可貴的是,忙碌的工作之餘,他始終沒有丟下手中的筆,常寫作以李堡老街為題材的散文。  李堡鎮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石板街承載著古鎮厚重的歷史、多姿的發展故事。
  • 中學生優秀作文點評:《我與鐵生》
    【優秀作文點評】我與鐵生我已經活了四百多年了。我是地壇。點評:鐵生之後,誰敢寫地壇?作者轉換角度,以「地壇」為第一人稱,作了勇敢而可喜的探索。一句「我已經活了四百多年了」,破空而來,起句不凡。
  • 歷經30年鑽研 徐鐵生《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出版
    歷經30多年的鑽研,查閱了4000多種古今文獻,徐鐵生編撰的《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江蘇南通退休高級工程師徐鐵生也姓徐,但他的自我介紹頗為不同:「徐鐵生,明中山王徐達裔孫,中山堂徐氏。」從20世紀70年代起,徐鐵生就開始對中國人的姓氏發生了興趣。在他看來,每個人的姓氏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姓氏發展變遷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文化發展、民族融合的縮影。歷經30多年的鑽研,查閱了4000多種古今文獻,徐鐵生編撰的《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日前由中華書局出版。
  • 足協杯決賽倒計時 殷鐵生給魯能「降溫」:認真準備,切莫輕敵
    據殷鐵生回憶,那場比賽賽前,自己重點對防守做了針對性部署,全隊整體攻防,「進攻我一點都不擔心,宿茂臻、唐曉程組成的『一高一快』非常有特點,可以說每一個對手都對他們非常忌憚。」正如殷鐵生所說的那樣,打申花不需要動員。最終,泰山隊戰勝了氣勢正盛的申花,捧起了那年的足協杯冠軍。頗為巧合的是,24年後,魯能足協杯決賽再戰申花,就某種程度而言,殷鐵生也是參與者。
  • 相約渭讀 | 史鐵生《我與地壇》
    往期熱文回顧:首批高校 | 長安大學4門在線開放課程在愛課程國際平臺上線黨委宣傳部 訊瀾工作社文字:亢子健圖片來源網絡原標題:《相約渭讀 | 史鐵生《我與地壇》》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