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6月26日電(記者張雲龍)「我一生與詩書做了閨中伴,與筆墨結成骨肉親。曾記得菊花賦詩奪魁首,海棠起社鬥清新。怡紅院中行新令,瀟湘館內論舊文……不想玉堂金馬登高第,只望他高山流水遇知音。」
大陸已故劇作家徐進創作的經典越劇《紅樓夢》27日將由上海越劇院在臺北演出,引發島內戲曲界強烈關注。57歲的臺灣劇作家王安祈在日前舉行的相關記者會上對此劇推崇備至,當著一眾記者的面背誦出這段她最喜愛的《黛玉焚稿》的唱詞。
王安祈生於1955年,與上海越劇院「同年」。但自小便迷上戲曲的她,與越劇經典的緣分在那個兩岸隔絕的年代就已種下。
她至今記得,自己還沒有上小學的時候,在臺北西門町的紅樓,喇叭花(汪秀珍)等演出越劇時的盛況。可是這一盛況並未持續多久。而後來張咪咪和高瑾出演的越劇在她看來也未能形成氣候。
「可是我們喜歡傳統戲曲的人,自有辦法『偷讀』到對岸的東西。」王安祈向新華社記者回憶道,念中學時,從香港買到三卷藝聲公司出版、180分鐘的越劇《紅樓夢》錄音帶,與這部經典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此劇由徐進編劇,徐玉蘭飾賈寶玉、王文娟飾林黛玉。其唱腔之迷人,唱詞之優美,令王安祈至今回憶起來仍然興奮不已。
王安祈不僅能將徐進創作的《紅樓夢》唱詞默寫,更把其中的主唱段收錄進自己編寫的戲劇教材中。她告訴記者,自己在臺大講授的戲曲編劇課,第一節課便會讓學生從林黛玉的角度以「死前焚稿」為題寫詞,而徐進版的唱詞就是她推薦給學生的「標準答案」。
「越劇的文學性非常強,(徐進編劇的)紅樓夢就是一個代表。」王安祈說,無論是後來樂蒂和任潔主演,還是林青霞和張艾嘉主演的電影《紅樓夢》,劇本都不脫徐進這個本子的範疇。
王安祈說,崑曲的文學性是「高來高去,好像在雲端」,有時候太多典故會有一點讀不懂。而越劇「玲瓏剔透,深婉靈秀,」更具「泥土化」氣息。
「越劇非常貼近人間,整個是一首一首詩篇,凡間的詩篇,不是雲端上不是天上的。誰都讀得懂。可是那個詞有那麼美,美得讓你忍不住,要反覆去默寫和不斷背誦。」
27日由上海越劇院在臺北上演的徐進版《紅樓夢》,兩位梅花獎得主——徐派小生錢慧麗和王派花旦單仰萍分別飾演寶黛。「劇本和演員俱佳,可謂經典中的經典。」王安祈表示,此次越劇經典《紅樓夢》來臺灣不容錯過。對戲迷來說,「也許前三分之一會有一點瑣碎,可是漸入葬花之後,就一氣呵成,一首一首的詩篇,絕對是文學的經典。」
「海峽從未能真正阻隔兩岸的藝術交流。」王安祈表示,希望有更多經典的戲曲作品能來臺灣。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