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翠玉白菜」蟲須斷裂,臺北故宮卻給出這樣的解釋……你接受嗎?

2021-02-07 翡翠玉石課堂


▼▼▼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

我們熟知的那顆——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

其實如今已不是它完美的模樣。

它菜葉上兩蟲之一螽斯頭頂上的觸鬚

不知何時,斷了一根

這件事首次曝光是在2007年,

因為這事,

當時臺北故宮整個都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人們紛紛「要求」臺北故宮,

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為何國寶,會平白受此損傷。

翠玉白菜,也稱翡翠白菜,

是清朝光緒帝妃子瑾妃的陪嫁之物

說起這個,還有一段故事:

當時,與瑾妃一同嫁給光緒帝的,

還有她的親姐妹——珍妃,

兩人都是當時戶部侍郎長敘之女,

被垂簾聽政的慈禧選中而入宮。

傳說,當時翠玉白菜,

其實是作為珍妃的陪嫁物,

翠玉白菜作為陪嫁物,

寓意十分美好,

既有發財守財之意,

又象徵主人高風亮節、潔身自好

而白菜上的螽斯,

還寓意著多子多孫

就連當時皇宮內廷,

都專門有一道「螽斯門」,

意在企盼皇室多子多孫、帝祚永延。

也因此,

同為姐妹的瑾妃,

有些不滿,

憑什麼都是姐妹,

嫁的也是同一人,

你就陪嫁翠玉白菜,

而我只是些金銀財寶…

傳說不滿的瑾妃在家裡鬧騰了一陣,

然後,珍妃便將翠玉白菜讓給了她。

也許,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這一讓,

兩人的結局自此大不相同。

入宮後,

珍妃因搶了慈禧侄女-

也就是當時光緒皇后隆裕的風光,

而開罪了慈禧,

因此先是被降為貴人,

後又在1900年八國聯軍兵臨城下之際被逼投井自盡。

而瑾妃,

雖一生未得大寵愛,

卻好歹平平安安,

最後,

在風雲詭譎的後宮,

熬過幾代帝王,

以太妃身份得以善終。

瑾妃去世後,

翠玉白菜先是珍藏於其生時寢宮-永和宮內,

1933年1月山海關失陷後,

被運往上海,

並就此,

開啟了一段輾轉「南遷路」

1933年,翠玉白菜及其餘許多故宮文物,

被分批運往上海。

1月31日山海關失陷,

2月5日第一批2118箱文物便緊急從神武門起運,

至5月15日,

共書畫9000餘幅、瓷器7000餘件、

銅器2600餘件、文獻3773箱,

玉器、其他珍寶無數,被分5批運離北京故宮。


1936年,

存於上海的故宮文物再次分5批被運至南京新庫房,

可是不多久,七七事變發生,

這些文物又被緊急運往四川,

分別存於四川巴縣、峨嵋縣、樂山縣,

這一存,便是10年。

直至1946年

巴縣、峨嵋、樂山三處的文物才再聚重慶,

並於1947年運回南京。

1948年底至1949年,它們中的2972箱,

又被運至臺灣,保存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2007年媒體曝光翠玉白菜上螽斯觸鬚斷裂後,

有人便猜測,是不是在當年的「南遷」中造成,

不過,經查當年文物遷臺時工作人員的手稿記錄,

並沒有提到翠玉白菜那時有損傷。

雖然並不能就此排除這個可能,

但至少,這個可能性已經變得很小。

隨後,有人開始猜測,

是否是2003年那次外借展出導致的破損。

2003年12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在「南北文化平權」的政策下,

臺北故宮一百多件寶物被選中外借到高雄市展覽三個月,

其中就包括翠玉白菜,

當時這次外借,就引起過很大爭議,

所以當爆出翠玉白菜受損,

人們為寶物抱屈的情緒被再次點燃。


不過對此,臺北故宮方面堅決否認,

臺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長嵇若昕被媒體詢問時,

坦承翠玉白菜確遭毀損,

但不是南下高雄借展時毀損,

而是40年前即已毀損,

並拿出臺北故宮1966年的《故宮周刊》

1995年5月的雜誌拍的照片都顯示舊傷早已存在

但是如何造成的,原因不明。

當然,對這樣的解釋,

很多人並不接受,

因為它並沒有解決人們的疑惑,

翠玉白菜究竟是因什麼原因而受損的,

大家當然不是想追究誰的責任,

只是希望,今後,這樣的文物受損能得到避免,

文物,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對於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受損的解釋,

你,又是否接受,並如何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國寶「翠玉白菜」蟲須斷裂,臺北故宮卻給出這樣的解釋
    人們紛紛「要求」臺北故宮, 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為何國寶,會平白受此損傷。 也因此, 同為姐妹的瑾妃, 有些不滿, 憑什麼都是姐妹, 嫁的也是同一人, 你就陪嫁翠玉白菜, 而我只是些金銀財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極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件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它不僅是臺北故宮十大國寶之一,更是臺北故宮的「招牌」。這件「翠玉白菜」來自於清朝皇宮,據說出自於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嘔心瀝血之作。這位匠人根據玉料自然形成的外形與色澤,發揮超凡的想像力,終於設計出了最合適的形狀,成就了「翠玉白菜」量材就質的美譽。
  • 「翠玉白菜」榮膺臺北故宮人氣王,意外現破損
    臺北故宮內的翠玉白菜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展品,人氣王非她莫屬。遊客多的時候,想靠近觀賞都是奢望。臺灣媒體報導說,這棵「菜」由於保管不善,遭到損壞,具體說來,就是菜葉上蟈蟈的一根長鬚斷了一小截。至於什麼時候斷的卻沒人能說清楚。翠玉白菜因此成為了媒體的焦點。歷史課本裡會介紹國寶翠玉白菜,永遠都是臺北故宮裡的人氣王。可別小看這棵小白菜,傳說它可是清朝光緒皇帝的妃子瑾妃的嫁妝。
  • 臺灣故宮"翠玉白菜"小蟲的須究竟哪裡去了
    一隻普通小蟲子或許沒人關心,但是臺北故宮「翠玉白菜」上的那隻小蟲的一根須最近卻成了全島關注的焦點。  「翠玉白菜」原是清光緒皇帝之瑾妃的隨身嫁妝,乃故宮的鎮館之寶。它以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為原材,雕琢出鮮活欲滴、足以亂真的白菜,葉片上還停留了兩隻小蟲,一隻是螽斯,一隻是蝗蟲。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白菜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螽斯(蟈蟈)和蝗蟲,代表多子多孫,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品。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相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每到進貢珍品給朝廷大官及皇上的節期時,各地知府便會下鄉尋訪,要百姓們呈現奇珍貢品。如果老百姓獻出的珍品中選,除了會得到重重賞賜外,還會聲聞鄉裡,是一件極為光宗耀祖的大事。
  • 皇帝家裡的玩意—臺北故宮裡的國寶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臺北故宮中裡神品、孤品級的國寶一大堆,偏偏名氣最大,最受遊客追崇的就是這頭玉制「翠玉大白菜」!沒辦法,白菜白菜,擺財擺財,誰家不願個發家致富,財氣登門,何況這頭白菜還是光緒皇帝最愛的妃子—珍妃的嫁妝。說實話,中國工藝美術自宋以後逐漸衰落,明清時代的文物,奢靡華麗,做工精細,反而缺少了古代的那種神韻和想像力,遂了人間煙火,由仙入凡,雖然接地氣,但也落了俗氣,品味上差了不少,全靠刀工技藝,材料珍貴。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摘要]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能成名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臺北故宮最頂級的國寶總是不展出,所以地陪根本不會備課,於是觀眾也就不知道。中國文物一般有幾大類: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去臺北故宮參觀了幾次之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普通觀眾對臺北故宮的認識頗有偏差,大家把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種東西當成國寶,排大長隊參觀。
  • 臺北故宮稀世珍寶「翠玉白菜」遭到毀損(圖)
    臺北故宮稀世珍寶受損   「翠玉白菜」斷須 「紅燒肉」缺了角 「女屍圖」不翼而飛  近日,臺灣媒體傳出驚人消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翠玉白菜」遭到毀損,而該院的珍貴文獻《滿文原檔》中的「女屍圖」也不見了。
  • 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翠玉白菜的傳奇故事
    1、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傳說是光緒皇帝一後二妃,排名第三的妃子,也是最不受「待見」的妃子、瑾妃娘娘的嫁妝。皇宮中不缺吃穿,但嫁妝卻是給自己的女兒裝點門面的東西,自然是不能少,長敘給自己二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嫁妝就是翠玉白菜。
  • 臺灣民眾提議:臺北故宮中「翠玉白菜」還給大陸
    看看翠玉白菜還給大陸的話題是怎麼引起來的。  你知道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嗎?臺灣有人提議應該把它還給大陸啦!幾年前,風叔也跟著擁擠的人群排隊在臺北故宮看過這顆世界上最著名的白菜。可能是藝術修養不夠,風叔看到「翠玉白菜」的第一念頭竟然是,它怎麼那麼小,只有一個巴掌大,要算是菜的話最多也就是娃娃菜吧。趕快拋開這丟人的念頭,欣賞中國民間藝人的精湛技藝,想想光緒瑾妃的宮闈秘聞,感嘆兩岸分離悲劇……更重要的是,多看幾眼它價值的上億元人民幣。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何時損壞的,居然還有很多顆?
    說翠玉白菜是國人中知名度最高的玉器應該不為過,材料足夠珍貴,而工藝巧奪天工。在一塊整玉上雕出整顆白菜,還有纖毫畢現的那兩隻蟲子,幾可亂真。翠玉白菜在1948年國民黨逃亡臺灣時,隨同故宮搜刮的珍寶一起運往臺灣,一路坎坷。目前藏於臺北故宮,成為鎮館之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年底開館 翠玉白菜打頭陣(圖)
    圖片來源:臺《聯合報》 照片/姚仁喜提供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12月28日日開館試營運,進入博物館前,參觀者須跨過長達142圖片來源:臺《聯合報》 照片/姚仁喜提供華夏經緯網9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翠玉白菜」要暫時搬家了!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臺北故宮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了,幾乎成了臺北故宮內名氣最大的藏品,也常常成為遊客眼中的尤其是玉器中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很多海外遊客為了一睹其「風姿」,到臺北故宮一日遊的都大有人在,它甚至還在臺灣的歷史課本裡出現過。
  • 臺北故宮推出「國寶動動操」 和翠玉白菜「動次動」!
    華夏經緯網11月29日訊:據臺灣「工商」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28日表示,臺北故宮文物不只能用眼睛欣賞,還可以用身體直接來體驗!今天發表首創的「臺北故宮國寶動動操」,結合8件精選文物及健康操概念,帶領大家透過肢體律動舞出文物形貌,除了希望把臺北故宮典藏融入日常生活,也希望民眾可以跟文物一起長命百歲!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首檔音頻節目上線 細講臺北故宮國寶檔案
    今年故宮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計劃用一系列紀念活動更好地突出故宮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故宮只有一座,但故宮博物院卻有兩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兩院同宗同源,互相補充。  1月13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錄製的首檔音頻節目《周功鑫:臺北故宮國寶檔案》獨家上線喜馬拉雅,這是周功鑫首個長篇音頻節目,也是首次系統性地向大眾講述臺北故宮國寶的故事。
  • 揭秘臺北故宮以訛傳訛的鎮館寶貝之《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清代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坊間有臺北故宮「鎮館三寶」之說,分別是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 臺故宮古物待驗明正身 翠玉白菜未列入國寶(圖)
    臺故宮古物待驗明正身 翠玉白菜未列入「國寶」  華夏經緯網1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若以年代及珍貴性來看,臺北故宮65萬件文物,幾乎半數以上都可稱得上「國寶」,但在新版「文資法」裡,它們還等待「驗明正身」。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驚現缺損 懷疑可能被掉包圖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形成了暈素搭配的一頓「饗宴」        遊臺北必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到「故宮」必看鎮院之寶翠玉白菜,不幸的是竟傳出這個最具人氣的展品遭到毀損!翠玉白菜回院之後,故宮義工間即傳出發現已遭毀損。院方稱40年前舊傷    「故宮」器物處長嵇若昕被記者詢問時,坦承翠玉白菜確遭毀損,但,不是南下借展時毀損的,而是四十年前即已毀損。嵇若昕拿出一九九二年的公文證實,當時的器物處長無意間發現,翠玉白菜葉菜頂端的螽斯,長鬚之一斷了一小節,非常緊張,擔心此寶在自己手中出了差錯。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