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比較佛系的動森玩家,我上島後差不多花了3個月才達成了K.K演唱會的終極任務,拿到了可以改造島嶼的許可。
中式風格的動森島嶼。(圖片來自網絡)
之前,在網上看大家各種專業又美麗的島嶼設計,真是心潮澎湃,躍躍欲試啊。可等自己能下手,卻發現還是想簡單了,甚至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突然我靈機一動,可以參考現實中的園林設計啊。
我認真地在網上做了文獻檢索,原來最早的園林在原始文明時代就有了。不過在當時,養殖與觀賞沒有嚴格的區分,園林主要是用作祭祀活動和滿足生活需要,簡單來說就是可看可吃。
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建築水平的提高,才能開始大規模修建園林。由於不同自然環境、歷史和文化背景,衍生出了三大主流派系,分別是中式、歐式和阿拉伯式。
以階梯型瀑布而聞名的羅馬埃斯特別墅花園
接下來,我又去分別查看了以上派系中的主流設計,並總結了各種風格的基本元素。把握好這些核心,就能完美復刻。
在歐洲風格的園林設計中,主要又分為法式古典主義和英式自然風景系。法式風格的主導思想就是「規整」的設計,要視線開闊,嚴格對稱,配備花壇、雕像、噴泉等裝飾,莊重典雅又氣勢恢弘。
最經典的法式園林就是凡爾賽宮的花園了,它是歐洲最大的花園,以路易十四的「太陽」標誌為中心,完美對稱,也是歐洲其他很多園林建設時的學習對象。
凡爾賽宮的經典法式花園
例如位於維也納的美景宮花園,就是以凡爾賽為藍圖設計的。
上下美景宮之間的法式花園
☞ 關鍵設計元素:
作為歐系流派的另一大風格的英式花園,講究的是「天然去雕飾」,就是不要人工痕跡,呈現天然之美。沒有對稱,沒有奢華的布置,走進英式花園,仿佛漫步在風景畫裡,恬靜自然。
到18世紀,英式花園的風格被帶到歐洲大陸。相比法式,它需要更少的園丁,也更易打理。下圖是德國的德紹-沃爾利茨園林,它是歐洲大陸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英式園林。
☞ 關鍵設計元素:
意式花園說起來沒有英法的出名,不過從時間線看,義大利的臺地式花園被認為是歐洲系的鼻祖,對歐洲風格的最終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義大利園林一般附屬於郊外別墅,花園緊貼建築物,外圍是樹林。因為義大利境內多丘陵,花園經常造在斜坡上,順地形分成幾層臺地。而別墅的主建築建在較高或最高層的臺地上,可以俯瞰全園風光,所以意式園林也常被稱為「臺地園」。
意式風格的一大特點是重視水流的處理,利用地勢設計流水、噴泉、瀑布等疊落景觀。
多層次意式臺地園
☞ 關鍵設計元素:
波斯園林,也被稱為是阿拉伯或伊斯蘭風格的花園,是以古巴比倫和古波斯園林為靈感,採用十字形庭園,建築上常帶有精美細密的圖案裝飾。
典型的波斯花園布局
波斯式園林通常面積較小,結構封閉,利用植物中軸線,將花園分割成四區。噴水池會設置在十字形的中心,園內溝渠明暗交替,結合特殊的節水灌溉系統,利用盤式湧泉滴水又分出小庭園。波斯花園還很喜歡用彩色陶瓷馬賽克進行裝飾。
西班牙阿爾罕布拉宮裡的波斯風格花園
☞ 關鍵設計元素:
中國的園林自成一派,隨著歷史與文明的發展,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既有大氣的皇家園林,也有文人雅客打造的小而美的私家花園。
頤和園是中國皇家園林的典範
整體來說,中式園林尊崇自然和諧之美,以山和水為基礎,融合園內的建築,屬於非規則式花園。
此外,中式園林的一大特點是「曲徑通幽」,不會像法式花園那樣一覽無餘。經常利用蜿蜒的小徑或者畫廊,連接起多個亭臺樓閣和花園池塘,漫步其中,仿佛一幅山水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從下面拙政園的俯瞰圖,能明顯地看到這一特點。
☞ 關鍵設計元素:
中國園林影響了漢文化體系,也深深影響了日本。早期的日式花園也遵循中式風格,主打自然和諧的山水意境。後面隨著日本自身美學的發展,特別是禪道文化的盛行,日式園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京都龍安寺的石庭是世界聞名的枯山水庭院
說起日式園林,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就是「枯山水」。其實,這只是日式庭院的一種,其他樣式還包括如回遊式、茶庭等。被譽為日本三大園之一的岡山「後樂園」就是一處回遊式園林。
不過,「枯山水」還是被看作日式禪宗美學的極致體現。早期的「枯山水」除選用砂,石之外,還含有小塊地被植物或小灌木,如修剪整齊的杜鵑。
到後期的&34;就是極簡風了,無樹無花,只有自然天成的石塊和耙出紋理的細砂,凝聚為一方禪宗淨土。
足立美術館的現代風格枯山水庭院
☞ 關鍵設計元素:
認真做完功課,身為處女座的我選擇了樣式最規整(操作最簡單)的法式花園,放上大噴泉,對稱種好花,感覺有那麼點意思了耶!
我家島上還在施工中的法式大花園
那以上各大門派的設計,你最中意哪一個狸?快來留言給我吧,分享你的動森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