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倫敦12月24日電題:英譯本引發西方世界《孫子》熱
記者 韓勝寶
中國2500年前的孫子,享有「百世談兵之祖」、「兵聖」的美譽,在世界範圍內除了軍事領域外,在政治、外交、經濟、體育、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英國孫子研究學者稱,《孫子兵法》在全世界的影響離不開傳播和理解,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離不開對它的翻譯。
在西方,《孫子兵法》起初是由少數精通漢語的歐洲軍官用口語進行傳播。到了1772年,法國神父約瑟夫·阿米歐在巴黎翻譯出版的法文版,開啟了《孫子兵法》在西方傳播的歷程,也為後來俄國人、英國人、德國人相繼翻譯出版《孫子兵法》開創了先河。
尤其是1905年第一個英譯本在英國產生,使《孫子兵法》得以在英語國家廣為傳播。隨之,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經久不衰、居高不退的「孫子熱」。
1910年,布魯諾·納瓦拉翻譯的德文《兵法——中國古典軍事家論文集》在柏林出版,前民主德國後來還根據蘇聯西多連科直接從中文翻譯的俄譯本轉譯成德文,並作為東德軍事院校的教學材料。接著,多種譯本相繼問世。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思想和超越時空的哲理,因翻譯而了解,因傳播而推崇。
196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準將格裡菲思翻譯的《孫子兵法》英譯本由牛津出版社出版,該書於當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代表翻譯叢書,在西方再掀「孫子熱」。近幾十年來,該書不斷重印再版,在美國廣受歡迎,在西方各國廣為流行。近幾年,該書又躋身亞馬遜網站暢銷書榜首。上世紀以來,僅由美國翻譯的《孫子兵法》已不下10多個版本,這在中國名著中是罕見的。
《孫子兵法》傳人西方後起了很大影響,吸引了一批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爭相研讀。開始主要集中在軍事、政治、文學等領域,並滲透到了文化生活之中,受到各方面人士的高度評價。軍事家說它是「兵學聖典」;文學家說它是「大藝術品」;政治家說它是「政治秘訣」;外交家說它是「外交手冊」;哲學家說它是「人生寶典」。
之後,西方世界又把《孫子兵法》視為商戰中的「聖經」。許多西方商人用孫子的東方智慧與謀略,結合當代西方的理念和管理,更多地應用到戰略投資、商務談判、資本運作、市場營銷等諸多商業領域。由於這本「世界第一兵書」,很多西方人認識了孫子,有的人甚至知道他成書的背景和生活的年代。
目前在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數十種語言文字的譯本。西方國家有法文、英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捷克文、義大利文、荷蘭文、羅馬尼亞文、芬蘭文、瑞典、丹麥文、挪威文等。如今,《孫子兵法》在西方傳播甚廣,僅上個世紀的英譯本就有30多種之多。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