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寫字時間越來越少
中文系學生寫拼音作文
「廣預(域)網分布範圍為幾十公裡乃至上萬公裡,可以fu(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橫跨幾個洲,形成國際性的遠程網絡。Internet是一種典型的廣預(域)網。」28日,浙江某大學大二學生徐玉在計算機考試時,匆忙寫下這樣的答案。短短幾句話,不但錯字頻頻(括號裡的字是對的),有些地方甚至用上了拼音!
課堂手寫體成稀罕貨
徐玉說,雖然自己是中文系學生,但這種現象在班上並不少見。「上高中時還好,每天要寫作業做習題什麼的。讀大學後,寫作業都用電腦了,老師講課進化成PPT(演示文稿)了,大家動手寫字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平常一敲就出來的字,寫的時候就大腦短路了,完全不知道怎麼寫。」
杭州師範大學醫學院的陶思宇說,現在很少有大學生會像中學時一樣沒事搞個日記本文藝一下,要留記憶也多選擇人人網、QQ空間。
漢字危機是文化心態問題
杭州師大人文學院漢字教研室主任葉斌教授,對記者談起自己關注的一個現象:「我連續幾年去聽師範專業學生上課,一堂課下來全部都用的是PPT,幾乎沒有人寫板書了。偶爾寫幾個字的,字體也讓人不敢恭維。」葉斌認為,這樣的現象不光是信息化帶來的衝擊,說漢字危機,倒不如說這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心態和價值觀念的危機。「過去寫一手好字就是一個人的門面,但現在穿著打扮時尚成為很多年輕人眼中的門面。」
陸老師說,漢字作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學生要了解它對於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漢字不僅是記錄的工具。它是一種書法藝術,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對漢字本身的審美情趣和認同感。雖然生活在網絡時代,但手寫漢字不該被人們摒棄,反而需要發揚。
傳統文化精髓須繼承
事實上,對於大學生越來越不會寫字的現象,已經有學校開始關注。在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學生所有的作業和考試,都要以手寫的形式上交成品。任課老師上課也被要求一律手寫板書。
中國美院書法系書記沈浩說,因為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古漢語書寫、經典文章閱讀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少,不要說普通專業的大學生,就是現在書法系的學生,功底也不如以前。這些是文化的精髓,必須通過實踐繼承。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