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原曹注單行本漸不傳,然而由於注家蜂起,出現了各家單注本,更出現了多種集注本及合刻本,曹注則見在集注、合刻本內。其中,有流傳至今的三種宋代本子,最值得重視。
宋刊本《十一家注孫子》宋吉天保輯,吉氏生卒裡籍不詳。此本可能初刻於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再刻於孝宗乾道年間,為十家注傳本系統的母本。今存有其刻本三部,即上海圖書館藏本一部,北京圖書館藏足本一部和殘本一部。
宋刊本《武經七書孫子》原為清代陸氏皕宋樓藏書,現藏日本巖崎氏靜嘉堂文庫。《經七書》系北宋神宗元豐年間頒定合刊的七部武學經典,其收錄的孫子兵法,僅採用曹操注。
自此後產生該武經系統的各傳本。今存見宋本為一種白文本,刻於南宋孝宗、光宗年間。影宋本《魏武帝注孫子》,此本當來源於北宋元豐年間所頒《武經七書》中帶有曹注的《孫子兵法》。原本為南宋孝宗時所刻,現已下落不明。影摹本收在清人孫星衍《平津館叢書》之《孫吳司馬法》內。以上所說的,只是宋本。宋代以後,《孫子兵法》書版本眾多,大體上都屬於《武經七書》和《十一家注》這兩大傳本系統,也有從經過合刊的曹注輯本演化而來的。
由於歷代在傳寫、刊刻此書的過程中,文字上難免有程度不等的失誤處。所以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傳本《孫子兵法》,已經不能盡合其原貌了。因此,這部約六千字的十三篇兵法,到目前仍存在校勘問題。在中國,《孫子兵法》又有滿文、西夏文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本。這類本子中,以西夏文本存世最早,現藏俄羅斯,我國臺灣地區《書目季刊》第十五卷第二期載有此本影印件另外,《孫子兵法》還有它的藝術版本,出現了象牙微雕、麻織壁掛等版本形式,說明人們對此書的熱愛,也反映這部著作流傳的普及情況。
時至今日,《孫子兵法》的應用範圍更廣泛了。人們結合具體的條件,借用《孫子兵法》的思想,融入現代的因素,讓其更好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服務。無論是在銷售行業,還是商務談判中,或者是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孫子兵法》的一些基本觀點和主張,已經不知不覺被運用到其中。
可以說,《孫子兵法》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完了,以上都是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不喜勿噴哦。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評論區與我共同探討!(以上內容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