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非常奇特,好像是外星人,橫空出世,孫悟空出世還有個動靜,孫子卻不知道從哪個地方來的。正史《史記》裡,司馬遷僅用了 394 個字就把這樣一位大人物給「打發了」,而且其中還有 60 個字講述一個故事,即「吳宮教戰」。
同時,孫子還「去無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突然人間蒸發,甚至在中國幾千年的「八卦」史裡,你也找不到孫子究竟怎麼「沒的」。哪怕像野史裡「八卦」範蠡,吳國滅亡之後,他功成身退,攜舊日情人西施,隱身化名,泛舟與江湖,成為一代商聖也好。孫子竟然在公元前 506 年的柏舉之戰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典籍與野史中。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也不知道在多大年齡裡寫了一部兵書,竟然引領幾千年世界軍事理論向前跑。
一代梟雄曹操是第一個給《孫子兵法》注釋的後人。他評價道:「吾觀兵書戰第多矣,孫武所著深也。」
諸葛亮與曹操是對手,打仗一直打到曹操死,最後總結曹操這個對手說:「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
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認為:「《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其內容之博大、論述之精深,後世無出其右者。可以說,《孫子兵法》是有關戰爭指導之結晶。世界上可以同《孫子兵法》相比的只有德國的克勞塞維茨,但是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一部分已經過時。」
軍人學兵法,是因為戰爭講生死。會用兵法,就會少死人,甚至取得戰爭的勝利。所以,兵法是生存的哲學,而《孫子兵法》則是一部非常的哲學著作。
日本人精明,他們最早想到了用《孫子兵法》作為商戰寶典。因為他們發現《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如此,商戰亦如。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實業人士就需要具備高超的戰略意識和靈活的戰術策略。
走進市場經濟的人士,就要懂得孫子:「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市場裡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手不是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你想發財就發財,那樣簡單與容易,連傻子都是百萬富翁。而孫子這句話就告誡人們時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經營與生產。
不能讓這麼好的書,讓現代人扼腕興嘆。於是,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孫子兵法》注我」的方法,即運用大量戰例或案例,咀嚼著孫子的一二個基本觀點。
教學實踐表明,這個方法對於大多數非專業的人士學習《孫子兵法》還是很有幫助的。
孫子,大智慧的承載者!
我們一起學,一起成為孫子智慧的傳播者和實踐者!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駿品讀《孫子兵法》的第三、第四部。
《孫子兵法》誕生於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書之首」「兵學聖典」,蘊含了極為深刻的謀略與智慧;它不僅是歷代軍事家用於指導戰爭實踐的必讀之書,它的基本原則早已經滲透到商業競爭、企業管理、體育競賽、外交談判等多個領域。
孫武作為《孫子兵法》的作者,他究竟是如何寫成這部曠世奇書的?他的人生軌跡中還有怎樣不為人知的傳奇?
馬駿教授在本書中和您一起品讀《孫子兵法》,看奇人奇書的獨特魅力。
本書用大量的案例與戰例,解讀孫子的一些基本觀點,生動深刻,可讀性極強。
作者簡介
馬駿,國防大學教授。1953年生於瀋陽。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全軍院校育才金獎獲得者。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歷史、外國軍事思想和國際政治研究,中央電視臺著名欄目百家講壇主講人,擔任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點讚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