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僧佔多。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置身於雲海之中 ,倘佯奇峰之間,虔誠步入各寺廟禮佛,無論從奇特風景還是從佛教建築布局之美,處處讓我們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裡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裡。方圓120平方公裡,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的獨特風景吸引世人的目光。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
九華山內有九華街、甘露寺、閔園、天台、花臺6大景區,共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最高峰十王峰1344.4米。九華山重巒疊嶂,以山峰和奇石構成的天然佛像,
每到夕陽西下,紅日西沉,白雲歸岫,化城寺的鐘聲敲響,全山寺院僧尼就著隨鐘聲開始誦經。街上燈火輝映,寺廟內擊鼓鳴磐,木魚聲、僧尼誦經聲,宛轉悠揚,具有濃鬱的「佛國」韻味,每逢新年伊始,撞鐘108響,代表12個月,24個節氣,72候,意味著歲歲平安,時時報喜,消災滅禍。
院門和大雄寶殿坐山立向為亥壬山已丙向小空。
祗園寺背依東崖摩空嶺,面對虎形山。清晨時分,香菸縹緲,寺內的誦經聲、鐘鼓木魚聲不絕於耳。寺側有一個三級荷花池,池內鯉魚跳躍、荷花爭豔,生機勃勃。是全國重點寺廟,九華山四大禪寺之首,始建於清代,殿宇層層疊疊,迴旋曲折、結構精巧、氣勢磅礴,為九華山保存最完好的宮殿式寺宇。
經測,坐山立向為癸山丁向小空。
無暇大師圓寂於天啟三年(1623年),享年110歲,世稱百歲公。時過三年後,恰逢王欽差來山進香,夜見霞光,因起視之,見無瑕結迦趺坐,面色如生。於是將肉身塗金保護,在庵內供奉,並奏聞朝廷。明思宗祟禎三年(1630年)敕封無瑕為「應身菩薩」,並題額「為善為寶」,賜無瑕肉身塔名「蓮花寶藏」。慧廣和尚因就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單接眾,易庵為寺。
「法宇規模,秩始其備。」正因為萬年寺是為紀念百歲公無瑕大師而興建的,因此又名百歲宮。 坐山立向為午丁山子癸向小空。
百歲宮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五層高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院、齋堂、僧舍、客房和東司(廁所)為一整體,沒有單體建築的配置,遠觀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這種形制在中國現存寺廟建築中極少見。
(6)古拜經臺:又名大願庵,位於天台峰下,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座落在山峰峭壁之間,以大殿為主,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周圍有「老鷹扒壁」、「金龜朝北門」、「觀音飄海」、「十王朝聖」「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之。
我與定文師傅投宿於此寺。住持僧慧深於1990年開始發心籌建大雄、大悲、大願三大寶殿,移建旃檀林老殿。
1994年位於老殿東南的大悲寶殿落成。宮殿式建築,坐南朝北(丙午山子午向小空)。
1999年在老殿西建成大願寶殿,格調與大悲殿相似。殿中供9.9米高四面金身地藏菩薩立銅像,四圍供1.4米高地藏坐像120尊。2001年在大悲與大願寶殿中間建大雄寶殿(坐山立向丁山癸向大空)。
(8)上禪堂:位於神光嶺南半山腰,全國重點寺院。始建於明代,原名景德堂,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之徒宗衍新修殿宇,始易今名。古人遊上禪堂,稱其有三最:「九華山香火甲天下,唯上禪堂最貧;風景唯上禪堂最佳;寺宇唯上禪堂最麗。」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古人稱其為」三最」:
為什麼這裡香火最貧?
因為香客習慣去肉身殿燒香拜菩薩,肉身寶殿近在嶺頭,過上禪堂片刻即到,往往這裡香火少。現在不同了,上禪堂香火也很旺盛。
「風景唯上禪堂最佳」。乾隆年間王文禧公為上禪堂贈」秀冠雲林」匾額,說明古人對此地風光早有讚譽。這裡雲樹映帶,溪澗潺流,古樹環抱,常年蔭綠。
「寺院唯上禪堂最麗」,主要指上禪堂建築風格奇特,法相莊嚴。它的山門有意偏斜(坐山立向為庚山甲向小空),謂之「」以斜闢邪」。
除此之外,這裡「金沙泉」的故事被傳為美談。據傳唐天寶年間李白遊九華,悅聞此地風光秀麗,於是前來觀賞,發現一泉眼,泉水清冽甘甜,遂命名為」金沙泉」。相傳金地藏《送童子下山》詩中描寫的」缽洗池」就是金沙泉;泉邊巖石上楷書」金沙泉」傳為李白所書;泉邊數株古金錢樹,春天長出綠色花瓣,瓣呈圓型,似一串串銅錢;秋季樹根四周落下金光燦燦的「錢幣」,傳為李白沽酒的錢鈔所化。
大雄寶殿坐山立向為乾亥山巽巳向小空。
(9)轉輪殿: 轉輪殿又名十王殿,坐山立向為壬子山丙午向小空。始建於清,1973年遭火毀,1989年復建,趙樸初題額「轉輪寶殿」。前後兩進,民居建築,鋼混構架。前進為」陰曹地府」,塑出」閻王審鬼」的場面:順風耳、千裡眼、兩尊惡煞門前護衛,(白無常、黑無常)4個鬼怪隨時聽差;中有」奈何橋」,牛頭、馬面停立橋頭。左、右分列十殿閻王: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伍官王、五殿望鄉王、六殿汴城王、七殿泰山府君、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除此還有」孟婆亭」和」六道輪迴」,即天道、人道、地獄道、牲畜道、餓鬼道和阿修羅道。閻王審鬼的場景陰森恐怖,地獄世界令人毛骨悚然。
民間傳說人死後變成鬼,鬼入地獄要受閻王』審判,最後喝了孟婆的」迷魂湯」投胎轉世。後進為地藏殿,供奉丈六金身地藏銅像,左為釋迦牟尼在忉利天布道說法的彩色群塑,右為金地藏來華經歷磨難而得道的故事。地藏殿後原有81級臺階直通肉身殿,後移至十王殿西側。轉輪殿為九華山獨有,地藏菩薩入地獄,證明他」常居穢土」,既度眾生,又度鬼神,反映了民俗文化,體現了地藏道場特色,是九華山佛教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10)華山通慧禪林: 1983年仁義法師朝禮九華,先後住甘露寺、菩提閣等寺廟,最後住通慧禪林,並傾其所有修復寺宇。此後,仁義法師不顧年高,又外出弘法行醫。1995年4月,仁義從五臺山返回九華山通慧禪林。同年11月28日圓寂,享年85歲。思尚法師遵囑,按佛教儀規將其坐缸。 1999年1月2日,思尚法師和修賢法師打開存放已3年零2個月的坐缸,見仁義師太端坐在缸裡,黑白相間的頭髮長出寸餘,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清晰,身體尚有彈性;入缸時十指相向的手勢已有變化,右手稍抬高作捻針狀,這是她幾十年來為病人扎針的姿勢。其肉身現供奉於通慧禪林。
這是九華山唯一保存的女法師的肉身。我步入瞻仰後,肅然起敬,生發感慨,法師是中醫界老前輩,一心學佛,慈愛行醫,出家後仍操針灸不計報酬,為民眾服務。其醫德和醫術,是吾輩學習的楷模。現在世風日下,利用的行醫者利慾薰心,濫用藥得回扣,讓患者服用不該服用的藥,加重經濟負擔,還損害健康。真是殺人不見血!
其院門坐山立向為辰巽山戌乾向小空、正殿為巽山乾向小空。
(11)九華蓮社: 位於鳳凰松南側,安徽省重點寺院。民居式,小石塊壘牆,木質構架,二進、四開間,有禪房數間。為九華山佛教接待社,閔園尼眾常聚此議事,時有香客留宿。殿內有一副對聯:「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奔東西。」原來佛教與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副對聯韻味十足。
我步入用羅盤測定其坐山立向,乙卯山辛酉向小空。一位女法師看我認真操作羅盤的神態,笑逐顏開,請我進庵喝茶。她對其寺院的風水狀況關切地諮詢,引我四周察龍脈和看來水出水。我觀察後,客觀地分析此地的風水形勢,處於峻峰急流之下,院無圍牆,加上有前門而後門沒有設門,寺院不聚氣,導致香火不旺。法師問清如何整改風水後,高興地贈送一串佛珠與我結緣。
寺院處於山水佳景中,有利於廣召信徒。遊人入寺觀光,信徒入寺降香,佛殿肅穆莊嚴,鐘磬貫耳。當人們置身於叢林所掩映的梵宮佛寺中時,與宗教淨化意識並生的是身清氣潔的審美感受。幽深的叢林與淨土世界似乎更有環境、氛圍的暗合之處。所以僧家佔盡湖光山景,是一種包含宗教目的的選擇。
他聽我所的坐山立向後,點頭稱是,寺院坐山立向多坐空,這是楊公風水宗師定的規矩,從唐朝以來一直為寺院沿用。但寺院坐空不等於不講究龍穴砂水的合理搭配。「你看看,我這個寺院可收兩條水,從東南方巽巳來水與西南方坤申來水匯合環抱我寺院,從乾亥方流去。他問我來水情況如何?我客觀分析後,認為坤申來水直衝,為病水上堂,會影響僧人身體健康。他默然,嘆口氣說,僧人有病不要緊,關鍵是要香火旺!他帶我走向西北方,見新安兩個石獅子。我認為,對面的酒店會有意見。他笑著說,是呀,他們要求把獅子嘴的牙齒撥了!現在成了無牙的石獅子,起不到擋煞的作用。
我臨上車時,老和尚柱仗送我,一路上叮嚀我要注意安全,以後有空再來九華山。上車後我回首看著老和尚返身行走艱難的步子,心中感動,熱淚盈眶。
近年來,我與佛親近後,接觸過一誠、傳開、本煥、宏慧、智證、證通、瑞印、繼德、敷淨、果輝、定文、祥浩、演輪、法印、則慧、萬慈、永慈等高僧大德和法師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一種真善美氣質,體悟到佛法的莊嚴和人文關懷的光芒。
在我餘生時光中,我要發心弘法,超脫名利,慈善待人,消彌業障,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