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考察寺廟建築風水布局

2020-09-18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 考察寺廟建築風水布局

------九華山重點寺院介紹與坐山立向

曾祥裕 曾海亮

天下名山僧佔多。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置身於雲海之中 ,倘佯奇峰之間,虔誠步入各寺廟禮佛,無論從奇特風景還是從佛教建築布局之美,處處讓我們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裡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裡。方圓120平方公裡,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的獨特風景吸引世人的目光。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

九華山內有九華街、甘露寺、閔園、天台、花臺6大景區,共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最高峰十王峰1344.4米。九華山重巒疊嶂,以山峰和奇石構成的天然佛像,

(1)化成寺:九華街上的化城寺為九華山的主寺,也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寺的建築依山勢布局,反映出當時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

每到夕陽西下,紅日西沉,白雲歸岫,化城寺的鐘聲敲響,全山寺院僧尼就著隨鐘聲開始誦經。街上燈火輝映,寺廟內擊鼓鳴磐,木魚聲、僧尼誦經聲,宛轉悠揚,具有濃鬱的「佛國」韻味,每逢新年伊始,撞鐘108響,代表12個月,24個節氣,72候,意味著歲歲平安,時時報喜,消災滅禍。

院門和大雄寶殿坐山立向為亥壬山已丙向小空。

(2)肉身寶殿:公元794年,金喬覺圓寂,依浮屠之法,生殮缸內,葬於神光嶺上。三年以後,僧徒圍著殮缸造塔,又在寬闊的塔基上興建殿字,殿頂與塔頂相接。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殿宇,即著名的肉身寶殿。

1000多年來,肉身寶殿雖有興廢,但迄今氣魄非凡。肉身寶殿建於高臺之上,石柱,紅牆,鐵瓦,漢白玉鋪地,正門高懸「東南第一山」匾額。

肉身寶殿殿中央七層木結構的「地藏塔」,塔基用漢白玉砌成。塔內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薩,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騎著涉水如飛的「諦聽」,左為他的弟子道明,右為道明的父親閡公。因為道明先入空門,成為父親的師兄。塔的前後安置著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兩側是十殿閻羅拱衛而立。
經測,山門為丁未山癸丑向小空;肉身寶殿坐山立向為午丁山子癸向小空。

(3)祗園禪寺:從九華街往東遊祗園寺,祗園是佛祖說法的場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宮殿式建築,殿內寶氣凝聚,供有巨型的「橫三世」大佛,為九華佛像之首。

祗園寺背依東崖摩空嶺,面對虎形山。清晨時分,香菸縹緲,寺內的誦經聲、鐘鼓木魚聲不絕於耳。寺側有一個三級荷花池,池內鯉魚跳躍、荷花爭豔,生機勃勃。是全國重點寺廟,九華山四大禪寺之首,始建於清代,殿宇層層疊疊,迴旋曲折、結構精巧、氣勢磅礴,為九華山保存最完好的宮殿式寺宇。
經測,坐山立向為癸山丁向小空。

(4)百歲宮:座落於插霄峰(東峰)之上,初名摘星庵,又名萬年禪寺。與祗園寺、東崖寺、甘露寺同為九華山「四大叢林」。 登上百歲宮,憑窗遠眺,可將磨盤峰、五老峰、太古嶺、鳳凰嶺盡收眼底。百歲宮對面的山川,看上去如同一座天然臥佛。有趣的是,將它拍下來後,將照片翻轉九十度,便可清晰地欣賞臥佛的神態。那微微顫動的睫毛、高挺的鼻梁、厚厚的嘴唇、圓潤的下巴,無一不是形影兼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百歲宮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百歲宮,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五臺山僧人海玉,字無瑕,雲遊至九華山。「初住東巖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無瑕在此,以野果為食,用舌血和金粉,費時20餘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至今保存完好,為國家文物一級藏品。

無暇大師圓寂於天啟三年(1623年),享年110歲,世稱百歲公。時過三年後,恰逢王欽差來山進香,夜見霞光,因起視之,見無瑕結迦趺坐,面色如生。於是將肉身塗金保護,在庵內供奉,並奏聞朝廷。明思宗祟禎三年(1630年)敕封無瑕為「應身菩薩」,並題額「為善為寶」,賜無瑕肉身塔名「蓮花寶藏」。慧廣和尚因就以此建佛殿,造戒堂,立方丈,安單接眾,易庵為寺。
「法宇規模,秩始其備。」正因為萬年寺是為紀念百歲公無瑕大師而興建的,因此又名百歲宮。 坐山立向為午丁山子癸向小空。
百歲宮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廟。五層高樓融山門、大殿、肉身殿、庫院、齋堂、僧舍、客房和東司(廁所)為一整體,沒有單體建築的配置,遠觀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這種形制在中國現存寺廟建築中極少見。

百歲宮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勢,樓層由低爬高,層層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變的迷宮
寺下不遠處有一山亭,可以歇足。亭內原供「皆大歡喜」 形像的彌勒佛。佛經上說彌勒住在兜率天,所以小山亭題額為「兜率院」,頗有以山亭作寺門之意。
穿過山亭,約百步便至峰頂。石庫式的大雄寶殿門(也是山門)門頭上,懸掛著「敕建萬年寺,欽賜百歲宮」楷書寺名豎匾,出自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之手。
 
(5)天台寺:即「地藏寺」、「地藏禪寺」,建築面積154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寺院。天台寺歷史悠久,相傳千年以前金地藏曾在此居住,潔瓶僧常從羅漢墩來此與地藏晤談。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裡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一路上我攀登得氣喘籲籲,到達天台正頂,看到虔誠年紀比我的大的信眾三步一拜的情景,我羞愧不已。咬著牙往天台峰上的天台寺挺進!當攀登上天台之巔時,放眼四周,群峰林立,天高雲淡,不禁胸襟開闊,疲勞頓消。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站在山谷口勁風吹來讓你站不穩。屏住呼吸看到 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

天台寺依山勢而建,根據峰頂巖石高低不等,分別為一層、二層、三層,最高處殿簷與寺後峰頂巖石相接,前後三進殿宇形成既無天井又無院落的整體建築。寺內三進殿堂通連,寬敞、明亮、整齊,建有地藏殿、大雄殿、萬佛樓等。
 天台寺周圍還有金仙洞、一線天、龍珠石等景點,我們站在天台正頂,眺望十王峰迎面而來,世稱「十王朝地藏」,聯想巧妙。
經測,天台寺正癸山丁向大空。

(6)古拜經臺:又名大願庵,位於天台峰下,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座落在山峰峭壁之間,以大殿為主,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周圍有「老鷹扒壁」、「金龜朝北門」、「觀音飄海」、「十王朝聖」「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之。

相傳地藏菩薩當時在此處拜經,巖石上尚有其拜經留下的腳印。該寺始建於清代,同治年間重修,光緒年間再建,五十年代後又經多次修整。我與其他信眾目睹那雙清晰的腳印,感慨不已,如果我們有高僧大德百分之一的精進心和恭敬心,何愁事業無成?!
經測,醜艮山未坤向小空。 
(7) 旃檀林(三大寶殿): 位於九華街中心、化城寺西南,全國重點寺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據傳初建寺時,採伐寺後琵琶形山上異香古樹,這種樹與南印度被佛家視為珍品的旃(zhān)檀香木極為相似,故寺名」旃檀林」。

我與定文師傅投宿於此寺。住持僧慧深於1990年開始發心籌建大雄、大悲、大願三大寶殿,移建旃檀林老殿。
1994年位於老殿東南的大悲寶殿落成。宮殿式建築,坐南朝北(丙午山子午向小空)。
1999年在老殿西建成大願寶殿,格調與大悲殿相似。殿中供9.9米高四面金身地藏菩薩立銅像,四圍供1.4米高地藏坐像120尊。2001年在大悲與大願寶殿中間建大雄寶殿(坐山立向丁山癸向大空)。

(8)上禪堂:位於神光嶺南半山腰,全國重點寺院。始建於明代,原名景德堂,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之徒宗衍新修殿宇,始易今名。古人遊上禪堂,稱其有三最:「九華山香火甲天下,唯上禪堂最貧;風景唯上禪堂最佳;寺宇唯上禪堂最麗。」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古人稱其為」三最」:

為什麼這裡香火最貧?
因為香客習慣去肉身殿燒香拜菩薩,肉身寶殿近在嶺頭,過上禪堂片刻即到,往往這裡香火少。現在不同了,上禪堂香火也很旺盛。
「風景唯上禪堂最佳」。乾隆年間王文禧公為上禪堂贈」秀冠雲林」匾額,說明古人對此地風光早有讚譽。這裡雲樹映帶,溪澗潺流,古樹環抱,常年蔭綠。
「寺院唯上禪堂最麗」,主要指上禪堂建築風格奇特,法相莊嚴。它的山門有意偏斜(坐山立向為庚山甲向小空),謂之「」以斜闢邪」。

除此之外,這裡「金沙泉」的故事被傳為美談。據傳唐天寶年間李白遊九華,悅聞此地風光秀麗,於是前來觀賞,發現一泉眼,泉水清冽甘甜,遂命名為」金沙泉」。相傳金地藏《送童子下山》詩中描寫的」缽洗池」就是金沙泉;泉邊巖石上楷書」金沙泉」傳為李白所書;泉邊數株古金錢樹,春天長出綠色花瓣,瓣呈圓型,似一串串銅錢;秋季樹根四周落下金光燦燦的「錢幣」,傳為李白沽酒的錢鈔所化。
大雄寶殿坐山立向為乾亥山巽巳向小空。

(9)轉輪殿: 轉輪殿又名十王殿,坐山立向為壬子山丙午向小空。始建於清,1973年遭火毀,1989年復建,趙樸初題額「轉輪寶殿」。前後兩進,民居建築,鋼混構架。前進為」陰曹地府」,塑出」閻王審鬼」的場面:順風耳、千裡眼、兩尊惡煞門前護衛,(白無常、黑無常)4個鬼怪隨時聽差;中有」奈何橋」,牛頭、馬面停立橋頭。左、右分列十殿閻王: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伍官王、五殿望鄉王、六殿汴城王、七殿泰山府君、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除此還有」孟婆亭」和」六道輪迴」,即天道、人道、地獄道、牲畜道、餓鬼道和阿修羅道。閻王審鬼的場景陰森恐怖,地獄世界令人毛骨悚然。

民間傳說人死後變成鬼,鬼入地獄要受閻王』審判,最後喝了孟婆的」迷魂湯」投胎轉世。後進為地藏殿,供奉丈六金身地藏銅像,左為釋迦牟尼在忉利天布道說法的彩色群塑,右為金地藏來華經歷磨難而得道的故事。地藏殿後原有81級臺階直通肉身殿,後移至十王殿西側。轉輪殿為九華山獨有,地藏菩薩入地獄,證明他」常居穢土」,既度眾生,又度鬼神,反映了民俗文化,體現了地藏道場特色,是九華山佛教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10)華山通慧禪林: 1983年仁義法師朝禮九華,先後住甘露寺、菩提閣等寺廟,最後住通慧禪林,並傾其所有修復寺宇。此後,仁義法師不顧年高,又外出弘法行醫。1995年4月,仁義從五臺山返回九華山通慧禪林。同年11月28日圓寂,享年85歲。思尚法師遵囑,按佛教儀規將其坐缸。 1999年1月2日,思尚法師和修賢法師打開存放已3年零2個月的坐缸,見仁義師太端坐在缸裡,黑白相間的頭髮長出寸餘,牙齒完好,皮膚毛孔清晰,身體尚有彈性;入缸時十指相向的手勢已有變化,右手稍抬高作捻針狀,這是她幾十年來為病人扎針的姿勢。其肉身現供奉於通慧禪林。

這是九華山唯一保存的女法師的肉身。我步入瞻仰後,肅然起敬,生發感慨,法師是中醫界老前輩,一心學佛,慈愛行醫,出家後仍操針灸不計報酬,為民眾服務。其醫德和醫術,是吾輩學習的楷模。現在世風日下,利用的行醫者利慾薰心,濫用藥得回扣,讓患者服用不該服用的藥,加重經濟負擔,還損害健康。真是殺人不見血!
其院門坐山立向為辰巽山戌乾向小空、正殿為巽山乾向小空。
  
(11)九華蓮社: 位於鳳凰松南側,安徽省重點寺院。民居式,小石塊壘牆,木質構架,二進、四開間,有禪房數間。為九華山佛教接待社,閔園尼眾常聚此議事,時有香客留宿。殿內有一副對聯:「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奔東西。」原來佛教與人交往,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副對聯韻味十足。

我步入用羅盤測定其坐山立向,乙卯山辛酉向小空。一位女法師看我認真操作羅盤的神態,笑逐顏開,請我進庵喝茶。她對其寺院的風水狀況關切地諮詢,引我四周察龍脈和看來水出水。我觀察後,客觀地分析此地的風水形勢,處於峻峰急流之下,院無圍牆,加上有前門而後門沒有設門,寺院不聚氣,導致香火不旺。法師問清如何整改風水後,高興地贈送一串佛珠與我結緣。

(12)立庵:位於九華街化城寺東,原名「定慧庵」,為清康熙年間化城寺東序寮房之一。鹹豐年間毀於兵燹,同治年間住持僧開宗重建,1931年住持僧瑞祥擴建殿宇。「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毀,1988年九華山佛教協會重修,建築面積1001平方米。現為九華山佛教協會住址。
立庵老和尚釋果輝慈祥待人,我從旃檀林退房後,行李寄放於他住處。他老人家叫我放心去遊覽。我下山取行李時,與他聊天,他對風水有研究,說自古有「 天下名山僧佔多 」 一說,說明歷來高僧大德重視道場周圍的風水環境,並帶我至寺院外講解此寺院的風水,叫我測定坐山立向卯山酉向小空。

佛教認為,修行的第一要素即是割斷塵緣,與世無染。釋迦修道之初,在菩提樹下結跏趺坐,在野鹿苑說法;達摩一葦渡江,見高山秀麗,遂居而悟禪;慧理至杭,見飛來峰頗似印度靈鷲峰,乃築室而居。可見佛徒皆效法佛祖,叢林建築多選佳麗之地,於是代代相傳,遂成定製。

寺院處於山水佳景中,有利於廣召信徒。遊人入寺觀光,信徒入寺降香,佛殿肅穆莊嚴,鐘磬貫耳。當人們置身於叢林所掩映的梵宮佛寺中時,與宗教淨化意識並生的是身清氣潔的審美感受。幽深的叢林與淨土世界似乎更有環境、氛圍的暗合之處。所以僧家佔盡湖光山景,是一種包含宗教目的的選擇。

   他聽我所的坐山立向後,點頭稱是,寺院坐山立向多坐空,這是楊公風水宗師定的規矩,從唐朝以來一直為寺院沿用。但寺院坐空不等於不講究龍穴砂水的合理搭配。「你看看,我這個寺院可收兩條水,從東南方巽巳來水與西南方坤申來水匯合環抱我寺院,從乾亥方流去。他問我來水情況如何?我客觀分析後,認為坤申來水直衝,為病水上堂,會影響僧人身體健康。他默然,嘆口氣說,僧人有病不要緊,關鍵是要香火旺!他帶我走向西北方,見新安兩個石獅子。我認為,對面的酒店會有意見。他笑著說,是呀,他們要求把獅子嘴的牙齒撥了!現在成了無牙的石獅子,起不到擋煞的作用。

  我臨上車時,老和尚柱仗送我,一路上叮嚀我要注意安全,以後有空再來九華山。上車後我回首看著老和尚返身行走艱難的步子,心中感動,熱淚盈眶。

近年來,我與佛親近後,接觸過一誠、傳開、本煥、宏慧、智證、證通、瑞印、繼德、敷淨、果輝、定文、祥浩、演輪、法印、則慧、萬慈、永慈等高僧大德和法師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一種真善美氣質,體悟到佛法的莊嚴和人文關懷的光芒。

在我餘生時光中,我要發心弘法,超脫名利,慈善待人,消彌業障,離苦得樂!

相關焦點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 考察寺廟建築風水布局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 考察寺廟建築風水布局------九華山重點寺院介紹與坐山立向曾祥裕 曾海亮天下名山僧佔多。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九華山,置身於雲海之中 ,倘佯奇峰之間,虔誠步入各寺廟禮佛,無論從奇特風景還是從佛教建築布局之美,處處讓我們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裡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裡。方圓120平方公裡,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重慶,考察人民大禮堂建築美
    到重慶,沒看重慶市地標建築 人民大禮堂,不算到過重慶---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建築美賞析曾祥裕 曾海亮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建築,它是一個城市歷史的濃縮與見證。因為它特有的歷史內涵和建築價值,依然牽動著人們敬仰的目光,在海內外具有非凡的影響。庚子年初夏時分,曾祥裕風水團隊來到山城重慶,對該城標誌性建築重慶人民大禮堂作了考察。據介紹,重慶人民大禮堂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修建、由張家德設計的一座禮堂式建築。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安徽黃山太平湖山村 考察楊仁山故裡風水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安徽黃山太平湖山村 考察楊仁山故裡風水曾祥裕 曾海亮我因讀中國佛教史,了解到近代南京「金陵刻經處」對佛教弘法貢獻很大,對創辦者楊仁山有初步印象。人生路上常有巧遇之事,我行至安徽黃山腳下與烏石衛生院江醫師等人相遇,他們對我這位來自贛州的風水研究者熱情接待,並推薦我們去考察當地名人楊仁山故居。一聽到楊仁山出生地在此,我興奮地說,太好啦!楊大師對中國佛教的貢獻非凡,是我敬仰的精神導師,沒想到他的出生地就在你們這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 曾祥裕風水團隊深入廣州番禺沙灣古鎮 考察祠堂古屋建築
    曾祥裕風水團隊深入廣州番禺沙灣古鎮 考察祠堂古屋建築 曾祥裕 曾海亮我在廣州街上散步,常因人處於高樓之下有壓迫感。我感嘆現代化進程最明顯的變化是各地城市高樓林立,換了一個天地, 人卻有困在牢籠之感。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赴廣州增城考察古村落瓜嶺村
    廣州增城歷史文化古村落—瓜嶺村的前身今世曾祥裕 曾海亮2020年12月5日,廣州豔陽高照,天高雲淡。曾祥裕風水團隊赴增城考察歷史文化古村落瓜嶺村。瓜嶺村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裡有廣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築民居群。此村命名為:瓜洲村,後人改為瓜嶺。意在子孫後代生生不息,繁榮發展。河邊一高樓是該村地標建築物——寧遠樓。
  • 曾祥裕風水團隊浙江人文之旅:探究東陽豪宅盧宅的風水玄機
    important}曾祥裕風水團隊浙江人文之旅:探究東陽豪宅盧宅的風水玄機 曾祥裕 曾海亮 浙江人有錢,顯擺。曾祥裕風水團隊人文之旅考察了東陽豪宅盧宅,對浙江富人有了直觀了解。,由復荊堂、肅雍堂、樹德堂三條軸線延伸出去的幾組建築呈拱月之勢圍繞周圍。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林家大灣 訪林育南故居 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林家大灣 訪林育南故居 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在湖北黃岡林家大灣考察,考察染鋪灣林育英故居後 ,往後行走約十分鐘途經新建的一條微派建築的民宅街
  • 曾祥裕風水團隊粵西行,考察高州名地飛鳳落洋
    為先人營建陰宅不可以小博大,否則德不配位,被官方督導整改———曾祥裕風水團隊考察高州民間第一墳手記曾祥裕 曾海亮風水經典著作《葬書》匯萃了中國風水文化精華,是東晉風水祖師郭璞集歷代風水大師經驗之大成庚子年冬日曾祥裕率弟子粵西行,行至高州曹江鎮中間坑村,考察了許氏葬父之地。此地被喝形為「飛鳳落洋』』或「仙人聽琴』』。我們久久想考察早些年轟動一時的高州「亞洲第一墳」,今日在現場一睹其氣勢,難免心情興奮。
  • 曾祥裕風水團隊探訪人傑地靈的廣東興寧五裡大黃屋
    曾祥裕風水團隊探訪人傑地靈的廣東興寧五裡大黃屋曾祥裕 曾海亮早就聽說廣東興寧五裡大黃屋人傑地靈,有人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任憑風吹浪打,穩如泰山。一個小村落能出如此傑出人才的地方,肯定融聚了山水之靈氣。為此,曾祥裕風水團隊特地組織弟子考察其祖屋風水。
  • 金秋好時光   曾祥裕風水團隊向你推介嶺南貴族名地野外考察
    贛州楊公風水養生堂、廣州楊公古法風水工作室奉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治學精神,向易友推介嶺南貴族風水名地考察項目,值得關注。名園佔地總面積約1598平方米,以精心選址和布局、小巧玲瓏、設計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充分表現了古代園林建築風水布局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赴浙江海寧考察國學大師王國維故居風水隨筆
    important} 曾祥裕風水團隊赴浙江海寧考察國學大師王國維故居風水隨筆 ----試論和諧社會環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曾祥裕 浙江才子多,曾祥裕風水團隊赴浙江海寧考察才子王國維故居風水 。其故居為磚木結構庭院式建築,兩進三開間,前進為平房,後進為兩層樓,中有天井與廂房。故居座北朝南,子山午向兼癸丁庚子土穴,水口甲卯。 這是一個陰冷的早晨,我們走近靜悄悄的王國維故居,大門內外分別懸有顧廷龍、朱穆之題「王國維故居」匾額;門廳中央置有王國維先生半身銅像。
  • 曾祥裕風水團隊參與泉州鯉城烏石民俗文化村的風水策劃
    曾祥裕風水團隊參與泉州鯉城烏石民俗文化村的風水策劃曾海亮當地民眾自古以來信奉贛州楊公風水。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受泉州有關方面的邀請前往參與泉州鯉城烏石民俗文化村的風水策劃。 為使玉泉寺選址符合風水法度,景區開發管理人員吳朝東、吳為保等人與風水師幾番爬山涉水到實地堪察風水,基於所在區域山形水情
  • 從風水的形氣觀來看長春偽滿洲國皇宮像鳥籠狀的囚牢
    ----曾祥裕風水團隊考察東北三省風水隨筆 曾祥裕風水團隊我遊覽吉林長春時,第一站是長春偽滿洲國皇宮,因為它畢竟是皇宮。風水的研究對象是建築的方位和其布局。曾祥裕北國之行尋古建的注意力集中在考察偽滿皇宮的風水布局。
  • 曾祥裕風水團隊東北之行  感悟長春淨月潭北普陀寺的「靜美」
    曾祥裕風水團隊東北之行 感悟 長春淨月潭北普陀寺的「靜美」 曾祥裕 曾祥裕風水團隊奉行知行合一的治學精神,我近年來到過福建上杭的西普陀寺、廈門的南普陀寺、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如今來到長春美麗的淨月潭的北普陀寺禮佛,
  • 吉安釣源古村:歐陽修後裔聚居的古村落選址和布局的風水玄機
    吉安釣源古村:歐陽修後裔聚居的古村落選址和布局的風水玄機曾祥裕 曾海亮 一座座古建築,就像是一篇篇優美的史詩、一首首凝固的音樂,見證了中原文明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 然而,在現代化城鎮建設過程中,大拆大建如秋風掃落葉般,使不少古老的建築蕩然無存。
  • 曾祥裕風水團隊探析漢光武帝劉秀之陵,何頭枕黃河、腳蹬邙山?
    曾祥裕風水團隊探析漢光武帝劉秀之陵 為何頭枕黃河、腳蹬邙山?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走進河南洛陽,當地易友們無不津津樂道邙山,又稱北邙,他們自豪地說這是洛陽龍脈所在,是皇家、王公貴族生前青睞的百年安息之地。
  • 天下名山僧佔多,佛教聖地峨眉山風水考察記
    天下名山僧佔多 佛教聖地峨眉山風水考察記 曾祥裕 曾海亮 在我國佛教名山之中,峨眉山作為「 普賢道場 我從事風水研究,更多的眼光是在朝聖的同時,考察名地風水景觀。寺院風水是我考察的重點。在布局規律上,許多寺院有隨意性,但朝向大同小異,多為坐西南朝東北。顯著特徵是依山就勢 。 峨眉山寺廟建築群有鮮明的統一性風格既 「共性」,每個寺廟又突出了非常明顯的「個性」。從共性來看,建築的意境則更多的強調「含蓄」和「幽雅」,講究「藏」和「隱」。
  • 曾祥裕風水團隊赴山西應縣探究千年木塔建築之美
    曾祥裕風水團隊赴山西應縣探究千年木塔建築之美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山西之行,從佛教聖地五臺山出來,乘車到山西另一個名勝之地——應縣,考察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 (公元1195年)增修,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 曾祥裕風水考察團走進禪宗祖庭一 少林寺,探尋長盛不衰環境之秘
    曾祥裕風水考察團走進禪宗祖庭一一少林寺 探尋長盛不衰環境之秘曾祥裕 曾海亮人生旅途中常有印象深刻的人文風景,比如少林寺,她博大精神的佛教歷史文化風景,曾祥裕風水考察團步入少林寺景區時少林寺禮佛後,轉至藥局,往右轉為塔林,其位於少林寺的西南280餘米的山坡上,是我國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塔建築群,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書法雕刻、宗教傳承、武術歷史等等的綜合性實物資料。 少林寺塔林已被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 曾祥裕風水團隊在海南史海拾貝:高僧鑑真與三亞的奇特佛緣
    曾祥裕風水團隊在海南史海拾貝高僧鑑真與三亞的佛緣 曾祥裕曾祥裕風水團隊在海南史海拾貝,了解到高僧鑑真與三亞有一段奇特佛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