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拼音輸入法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

2020-12-18 光明網

最近,某報對近兩年來該報刊出的所有《錯誤與更正》做了分類統計。在對這些文字錯誤進行量化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拼音輸入法」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

統計顯示,該報20個月中因電腦錄入造成的錯誤共1896處,佔錯誤總數的50%左右。而在與輸入法相關的錯誤中,因「同音輸入」造成的錯

誤,如「突破」誤為「圖破」、「重點」誤為「終點」等,共有1703處,佔90%;因「字形相近」造成的錯誤,如「緊」誤為「紫」、「租賃」誤為「租憑」等,共有193處,佔10%。鑑於這一統計的時間跨度長、範圍廣,且具有連續性,可以認為,其結果基本反映了拼音輸入法和字形輸入法造成我國出版物文字錯誤的比例。

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的用戶中,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這是因為許多人長期在電腦、手機上「打拼音」,已經習慣了用拼音「代替」漢字。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這是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中從未有過的一件怪事,這種現象與「拼音輸入法」有極大關係。

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文化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其他文明發源地的文字,如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釘頭字、尼羅河流域古埃及的聖書字、美洲的瑪雅文字,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唯獨中國的漢字「長生不老」,青春永在。

正如國學大師饒宗頤所說:「漢字是中華民族的肌理骨幹,可以說是整個漢文化構成的因子。」「造成中華文化核心的是漢字,而且成為中國精神文明的旗幟。」就「書同文」而論,幾乎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民族。同一文字的共同的歷史記錄、共同的文化傳承、共同的語言交流、共同的禮儀規制,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上的同一性和統一性。這是中華民族統一的最深層的文化基石,最可靠的精神線索。

在計算機時代,鍵盤輸入取代人工書寫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英語的輸入和書寫,基本上是用字母,輸入的就是書寫的。所以,使用英語的人不會因為長期使用電腦而「提筆忘字」。而我們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則不同,輸入的並不是書寫的。

造成這一危機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當成了思維和書寫的載體,而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卻變成思維和書寫的客體,漢字因此蛻變成漢語的「第二層衣服」,亦即成了拼音字母的衣服。這種主客易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對漢字的自我疏遠,是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

漢語中不計聲調的有效拼音只有400多種,而最基本的「國家標準漢字集」的字數是6763個,其中讀「yi」音的字有101個,發「li」音的字有88個,拼音與字形根本不能一一對應。

漢字的「音」是衣,「形」才是身。「棄形留音」,等於「捨身存衣」。「拼音輸入法」離開了對漢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運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漢字必將因此而形神俱滅,漢字本身所固有的文化遺傳基因,也將因此種輸入方式大行其道而喪失殆盡。

漢字不能走拼音化道路

經過一代人的努力,我們終於突破了漢字輸入電腦的「瓶頸」,漢字也沒有在電腦時代被宣判「死刑」。但是,當前為了所謂的「不用學習」而盛行的「拼音輸入法」,實際上正裹挾著漢字在「拼音化道路」的迷途上前行。這是一個值得各界警惕的新動向。

「拼音輸入法」雖源於「漢語拼音方案」,但兩者不是一個概念。「漢語拼音方案」的貫徹,為推廣普通話,為規範統一漢字的讀音,發揮了劃時代的作用。然而,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主―輔」關係,是早有定論的。早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就強調:「首先,應該說清楚,漢語拼音方案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

應使「形碼輸入」成主流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漢字正走向國際,歐美多個國家已出現了「漢語熱」和「漢字熱」,常可見到外國人在「米」字格上練習寫漢字,其認真、其執著,的確令「提筆忘字」的中國人感佩。

「拼音輸入」的錯誤率竟然是「字形輸入」的9倍。這個驚人的數字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為了鞏固和傳承漢字文化,為了使漢字文化永葆活力而不變為「拼音文字」,筆者認為有必要就以下問題開展深入的學術大討論:1、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是不是事實?2、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寫字」的原因是什麼?3、「拼音輸入法」對漢字文化的危害性何在?4、如何強化對漢字「形」的認知,保存並傳承漢字文化的內在品質和外在風骨?

在數字方式的字形編碼輸入法、查字法研究成功並達到實用化程度的今天,我們必須大講特講「拼音輸入法」危及漢字生命的嚴重性,必須大力強調和重點推廣那些科學實用、符合規範,依照「字形」和「筆畫」編碼的漢字輸入法,將「拼音輸入法」逐步淡而化之,至少不能使之愈演愈烈。無論在字母鍵上或在數字鍵上,均應大力提倡「形碼輸入」,使其成為主流。

「形碼輸入」應當成為中小學生的基礎素質和必備技能,應當儘快將依照字形對漢字編碼的輸入法和檢索查字法,納入中小學和對境外漢語教育的基礎教學之中,使人們每輸入一個字,每查一個字,就等於鞏固一次書寫。

(作者王永民系中國發明協會副會長,楊桃源系新華社《?望》周刊編委。)

相關焦點

  • 也談漢字輸入中的形碼和音碼
    王永民、楊桃源兩位合寫的《警覺拼音輸入法對運用漢字能力的銷蝕》(以下簡稱《警覺》)發表在2005年10月11日的《光明日報》上,我讀了後,感到這篇文章的論述有許多不夠科學的地方,願意提出來做一些討論,供關心輸入法的朋友們參考。
  • 百度拼音輸入法是什麼
    百度拼音輸入法最大的特點是無需下載客戶端,在線即可使用,它運用的是雲計算技術,用戶在電腦前輸入拼音後,數據傳輸到後臺的計算機處理中心,對應的漢字或詞語甚至句子將通過網際網路幾乎實時的顯現出來,由於雲計算後臺的處理能力比用戶使用的電腦強大很多倍,所以這種模式的輸入法準確率比較高。在線拼音輸入法於2010年9月16日正式上線。
  • 首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舉行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輸入法
    比賽現場: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輸入法    本屆大賽於7月6日正式啟動,經歷了海選、複賽及現場總決賽三個階段,各行業人士踴躍參賽。據了解,有16支團體代表隊、12名個人選手共57人入圍本屆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
  • 如何查看百度拼音輸入法版本號
    中的「幫助」,選擇「關於」即可查看百度拼音輸入法版本號。目前,百度輸入法手機版最先發展,並迅速得到了手機用戶的青睞,尤其是在塞班S60第五版全觸屏手機系列中,有不俗的表現。  百度為不同平臺提供了輸入法工具,其中包括windows平臺的拼音輸入法、日語輸入法,手機平臺的手機輸入法,以及在線輸入法,旨在加強用戶體驗。
  • 全國漢字輸入大賽落幕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
    原標題:全國漢字輸入大賽落幕 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   比賽現場:五筆輸入法「秒殺」拼音輸入法   本屆大賽於7月6日正式啟動,經歷了海選、複賽及現場總決賽三個階段,各行業人士踴躍參賽。據了解,有16支團體代表隊、12名個人選手共57人入圍本屆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
  • 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最終敗給拼音輸入法,原因居然是……
    現在用戶大多使用搜狗、百度等拼音輸入法,而在拼音輸入法普及前,還有另一種輸入法備受追捧,它就是五筆輸入法,曾經風靡打字屆的五筆輸入法,如今已經被人遺忘。五筆輸入法是一種專屬於中國漢字的輸入法。在計算機剛在國內出現的時候,用戶對於計算機還處於探索模式,計算機上的輸入法是為外國用戶設計的,並不符合國內用戶的打字習慣。因此五筆輸入法便應運而生。五筆輸入法的輸入原理是將漢字偏旁部首拆分,再重新組合,熟練運用後,五筆輸入法的打字速度遠超拼音輸入法,但是卻逐漸被用戶拋棄,轉投拼音輸入法,各種原因引人深究。
  • 曾經很火的五筆輸入法,為何敗給了拼音輸入法,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隨著電腦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生活中,有一件東西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它就是輸入法,提起輸入法可能大多數都會想起搜狗,訊飛。而這些輸入法裡面都會有英語鍵盤,拼音26鍵,拼音9鍵以及一個五筆鍵盤。可能現在我們很少會用五筆鍵盤,但都是最開始使用打字的方法就是五筆。那麼曾經很火的五筆輸入法是為什麼敗給了拼音輸入法呢?
  • 為什麼五筆輸入法的優勢那麼多,卻沒有拼音輸入法那樣火?
    為什麼五筆輸入法的優勢那麼多,卻沒有拼音輸入法那樣火?時間:2016-09-08 00:1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五筆輸入法的優勢那麼多,卻沒有拼音輸入法那樣火? 首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入圍的57名打字高手,前29名都用五筆。
  • 行雲流水--評「拼音加加」輸入法
    拼音輸入法作為一般初學者首選的輸入法,其種類現也稱得上多種多樣,在我使用過若干種拼音輸入法之後,發現這些輸入法雖各有其特色,但多少總有些遺憾,沒有十分令人滿意的。可是我最近發現一個特別好用的拼音輸入法——「拼音加加」,現推薦給大家  請看看我的使用心得吧:   我在使用「拼音加加」過程中的第一感覺就是界面非常友好,完全擺脫了過去在輸入過程中一個灰框框的冷冰冰的感覺,同時,「拼音加加」最少有以下幾個與眾不同的地方,特整理出來與喜歡用拼音輸入的朋友共享:  一、 巧妙地運用了左右shift鍵
  • 換掉你的拼音輸入法!
    不過使用拼音輸入法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本來動筆寫字的機會就少,打字又只用拼音,導致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是越發嚴重。因此我們應該多多使用形碼輸入法,這樣在打字輸入時就會去想到字形、筆畫,增加記憶字形的機會,從而鞏固字形的記憶,減少對於漢字的遺忘。
  • 當初風靡一時的五筆輸入法,為何會被拼音輸入法打敗?有兩點原因
    在這些評論區使用鍵盤輸入漢字,最常用的輸入法就是拼音輸入法了。拼音輸入法不僅能通過首字母快速完成漢字的輸入,也能通過智能糾錯,更改打錯的拼音,最終完成輸入。如今拼音輸入法已經在全國各地普及,成為當代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項生活技能,否則就無法正常在網上和人交流。但其實拼音輸入法普及之前,最風靡的還是五筆輸入法。
  • 拼音筆畫兩用輸入法問世
    本報訊(記者陳強)一款既可以用拼音輸入也可以用筆畫輸入的漢字輸入法,日前在福州問世。  由福建雙筆碼軟體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這一輸入法,集智能拼音於標準鍵盤、智能筆畫於數字小鍵盤,使用者根據實際情況,會拼音的用拼音輸入,不會拼音的用筆畫輸入,使漢字輸入更加簡單方便。
  • 陳振濂|你用的輸入法是拼音還是筆畫?
    採訪剛開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便反客為主,率先發問:「你用的輸入法是拼音還是筆畫?」
  • 拼音輸入法會加重「提筆忘字」
    原標題:拼音輸入法會加重「提筆忘字」  本報記者 遊雪晴  近來,國人不會寫漢字的現象似乎愈演愈烈,「提筆忘字」成了人群中的普遍現象。  所謂「提筆忘字」就是需要書寫漢字時,許多字形記不起來了。這個現象在有電腦漢字輸入之前就存在,但在電腦漢字輸入出現後嚴重了。
  • 微軟拼音輸入法 15 周年
    「我們當時找到了國內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權威地位的哈工大,與李生和王曉龍等著名教授合作,開發了微軟拼音輸入法。微軟拼音輸入法的特點,是語句級智能, 這與當時的詞語級智能相比,是個極大的科技進步。」李東介紹說,「換句話說,就是進行整句輸入,系統會自動分析自動校正相應的漢字,整句的拼音輸入完了, 相應的漢字整句也生成了,正確率相當高。」 經過若干版本的演進,微軟拼音輸入法風靡一時。
  • 不用切換的英語、拼音、筆畫、音形中文輸入法系統
    易學性:中文二筆輸入法按照漢語拼音的首字母和漢字的筆畫來給漢字編碼,直觀性強,符合人的認知規律,會讀會寫就會打字,化很少的時間就能掌握基本輸入規則,經過初步培訓就能掌握。  快速性:中文二筆輸入法的鍵符排列規則、科學,音形結合的編碼方式,使輸入前兩碼後,可選漢字總數減少到只有原來的690分之一,重碼率之低和輸入速度之快達到了傳統輸入法無法比擬的程度。
  • 拼音輸入法,你最青睞哪一種?
    【IT168 軟體】對於國內眾多普通的PC用戶而言,大概首選的輸入法就是拼音輸入法了。相對於傳統的五筆輸入法及後來新興的二筆型碼輸入法之類號稱速度飛快的輸入法而言,拼音輸入法雖說在速度上不佔優勢,但它的入門起點最低,幾乎無需學習,只要會拼音就可輸入漢字。
  • 五筆輸入法很好用,卻輸給了拼音輸入法,為何?你喜歡哪種輸入法
    【五筆輸入法很好用,卻輸給了拼音輸入法,為何呢?你喜歡用哪種輸入法】發明五筆輸入法的人可能都沒有想法,如今的普及的竟然是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發明的一種漢字輸入法,也稱為「王碼五筆」,這款輸入法是通過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屬於形碼輸入法,在我小時候,在使用小霸王電腦學習機的時候,,能夠明顯的看到「五筆字根」。可惜的是,小霸王學習機沒有助我打好字,反而讓我喜歡上了,超級瑪麗,魂鬥羅。
  • 五筆輸入法這麼好用,為什麼現在都用拼音輸入法?這是什麼原因?
    在文字輸入的時候,其實是有很多種方式的,有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還有手寫輸入法。在這些輸入法當中,五筆輸入法是最方便的,而且也被認為是打字速度最快的,可是大部分人採用的都是拼音輸入法,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五筆輸入法,這種輸入法是王永民教授花費了五年時間最後設計出來的輸入法。
  • 風靡一時的五筆輸入法,為什麼會輸給拼音輸入法?主要原因有3點
    在電腦剛流行起來的時候,很多人不會使用電腦,為了更方便輸入文字,會專門學習一種輸入法,那就是五筆輸入法。利用五筆輸入法能夠快速的輸入文字,但是對輸入的人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系統的學習五筆字根表,掌握漢字每一個部首和鍵盤對應的部位才能夠進行輸入,這是在當時做文員工作的人必須要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