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多年如一日為一部「兵書」奔走的經歷時,年已六旬的韓勝寶眼角和眉梢都舒展出欣慰的表情。在部隊工作23年,加之此後中新社蘇州分社記者的身份,韓勝寶深知《孫子兵法》中蘊藏的軍事智慧和戰略藝術——「止戈為武」、「不戰而屈人之兵」等辯證思想,至今都在世界範圍內有著深遠影響。此次他帶著自己撰寫的十餘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籍來到《國家寶藏》第二季的舞臺,為我們解讀《孫子兵法》的智慧奧秘。
「《孫子兵法》是軍事智慧的集大成,推廣《孫子兵法》的事業也是我人生的集大成」
韓勝寶是中新社蘇州分社的一名記者,他此前曾在部隊工作了23年,退伍之後他仍不忘自己的「軍事」出身,依舊熱忱地投入到《孫子兵法》的宣傳中來:「我今年64歲了,作為一名軍人,推廣《孫子兵法》也算延續了我的老本行。」
在《國家寶藏》舞臺上亮相的「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於山東省臨沂市的銀雀山漢墓,是中國先秦時期軍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它有完整簡和殘簡近五千枚,內容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先秦古籍和古佚書,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等提供了珍貴資料。尤其是享譽世界的《孫子兵法》,在當代,這部名著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戰爭著作,它蘊含的深邃的哲學思想,把整個世界聯繫起來,讓我們在各個領域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而當我們用現代軍事思想審視這本著作時,我們也為它注入了新時代的活力。
「觀諸兵書,無出孫武」,考古專家讓《孫子兵法》重見天日,而韓勝寶的工作則助力推動了《孫子兵法》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多年來他找尋和摸索著《孫子兵法》的傳播路徑,足跡遍布了77個國家的100多座城市。那些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歷經戰火併又守護故園的人們,如今都在和平的土壤上珍視著《孫子兵法》中的為兵之道,那就是「止戈為武」。韓勝寶把世界各地對《孫子兵法》的理解記錄下來,也把中華文化給予世界的和平關懷記錄了下來,努力讓更多人知道守護中華文化的價值所在。
韓勝寶說:「國外對《孫子兵法》學習的潮流,其實不是我個人宣傳的結果,根本上應是漢語文化本身的精神張力所致。」外國人學漢語的熱潮,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歷史進程,與韓勝寶的「兵法事業」息息相通。據了解,如今美國研究《孫子兵法》的機構有1000多個,從治國理政到商業談判,國外專家在研究中採用了新的視角和理念,這本身也豐富了《孫子兵法》的內涵。
「美國人有可口可樂,《孫子兵法》就是我們民族的『智慧可樂』。」
當談到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的歷史性和兵家文化的可讀性時,韓勝寶總結出「先禮後兵」的四字要義,並解釋說:「中國人自古是不好戰的,我們在軍事中所關注的不僅是局部的戰況,關注更多的是『謀略』,即一種行之久遠、保民平安的兵家品格,我把他總結為『先禮後兵』四個字。」正如韓勝寶所言,從古代國家間的徵伐,到五穀豐登的安居之道,《孫子兵法》始終是一種深層次的韜略和智慧。這些重見天日的竹簡,承載著一種軍事上不卑不亢、篤實有力的民族氣節。同時韓勝寶也深有感觸地說:「兵法總歸是關乎人的,中國人的聰明、忍耐和策略,在《孫子兵法》中都有智慧的點染。」
同時,韓勝寶也收集了《孫子兵法》在海外傳播時的效果反饋。他在2008年籌辦了一次《孫子兵法》的全球徵文大賽,收到超過20個國家的投稿,其中有一位加拿大的老人更是將自己的手寫稿遙遠相寄!韓勝寶無比感慨地說:「人家都知道美國有可口可樂,現在世界人民都愛上了我們國產的這部『智慧可樂』!」
韓勝寶說,他曾在南非親身感受到《孫子兵法》的神奇。南非約翰尼斯堡市曾經犯罪率極高,而當地華人在南非人的印象中就是「會掙錢的人」,所以華人成為了匪徒搶劫的主要對象。曾經在南非華人圈裡流行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沒被搶過,就不是南非華僑」。但是如今當地的唐人街已經成為整個約翰尼斯堡最安全的地方了,一開始當地華人只是尋求當地警方的庇護,但成效不大,後來看到《孫子兵法》裡一句話「自保而全勝」,啟發了他們。這句話是說「己不可勝,先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求勝。」因此當地華人先後成立了華人保安公司和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後來當地警察廳還建立了唐人街警務室,這是全球第一個唐人街華人與當地警方聯合執勤維護華人社區治安的警務室,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得涉及華僑華人的案件發案率下降了40%。這也是孫子「自保而全勝」思想在非洲的具體應用和有效實踐。
「讓《孫子兵法》在祖國的牆內開花。」
當談到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時,韓勝寶其實有自己的憂思。他曾見聞過站在故宮門前的韓國小朋友可以將故宮的歷史文化講得頭頭是道,而中國小朋友卻不能,韓勝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生在寶山不識寶」。中華文化的寶藏俯拾皆是,但很多文物卻沒有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文物背後的歷史積澱與文化內涵也沒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和傳播,《孫子兵法》就是其中之一。
千百年來,日本一直對《孫子兵法》特別推崇,有研讀中國兵書之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兵法家武田信玄。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風林火山,很多日本的動漫、遊戲裡就經常出現這四個字。而武田信玄的軍隊軍旗上就繡著「風、林、火、山」4個大字。風就是兵貴神速,林代表軍隊的氣勢,火代表士兵的勇猛,山代表軍人的精神。韓勝寶說,其實風林火山這四個字是來源於《孫子兵法》軍爭篇裡的一句話:「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他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明白,它們不是舶來品,而本就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智慧結晶。
為推廣《孫子兵法》,韓勝寶曾走過五大洲,跋涉過幾十萬公裡路。作為文化的自發傳播者,他相信燭火雖小,必會點燃智慧之光。在蘇州,韓勝寶還參與籌劃建立孫武紀念園,把自己在世界各地收集的幾十種不同語言的《孫子兵法》書籍和相關紀念品贈予紀念園內的展覽館進行展示,希望讓大家了解《孫子兵法》是一部全球化的兵書經典。
韓勝寶說:「我其實只是一個媒體人,一名普通的記者,我從自己的角度記錄了所有人對於《孫子兵法》的讚許和喜愛。但是當你了解的越多,你就越難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孫子兵法》的偉大,要是它的優秀能用很簡單的語言就能說明白,它也不會傳播2000多年,在世界這麼多地方、不同領域內產生那麼巨大的影響。我覺得它不僅是戰爭的兵法,更是控制戰爭的藝術。而且它不僅用於軍事,它還能給予我們思想上的啟迪,絕對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奇蹟。能夠為它做一些宣傳和推廣的工作,這是我的榮幸。」
撰稿 | 石天宇
編輯 | 江菁菁